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雜志秀之《經濟》2004 > 正文
 
《經濟》:中國為何突然興起“圈水發電”運動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9日 10:06 《經濟》雜志

  文/本刊記者 王信川

  2月中旬,武漢市的氣溫陡然升至24攝氏度,鄂西北的保康縣卻還寒氣襲人,山澗里沒聽到叮咚的泉水聲,只有白花花的鵝卵石散布在河道上。

  然而,這兒卻富藏著一塊巨大的“水黃金”。在流經縣內的歇馬河、南河、清溪河
點擊會看到更多的新聞 粉紅女郎緊急招募!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用搜索登陸一個城市
三條河流上,已經建有92座電站,2003年又開工6座,2004年還將上馬4座,屆時全縣年發電量將達4億千瓦時,直接經濟效益近一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保康境內水電站的投資額已經達到12億元,全縣2003年的發電量為2.12億千瓦時,給縣財政帶來1800萬元的貢獻,這幾乎占全縣財政的四分之一。

  保康境內有3300多條季節性小溪,蘊藏著19萬千瓦的水電資源。從國家投資,到鄉村集體辦電,到合資興建,到個人投資,一直到出售國有電站產權,保康這個偏居一隅的山區縣被各路水里淘金者攪得沸騰不止。

  的確,“每千瓦時電獲利70%”、“投資年回報率在10%以上”、“3年—5年收回成本”、“50年—70年的使用年限”等等,這些詞匯足夠讓任何一個商人心動,一些業內人士甚至夸張地比喻說:建水電站如同造印鈔機。

  周香俊的電站帳單

  在保康縣過渡灣鎮的南河岸邊,一座廠房正在緊張地澆筑墻體,廠房背后的山坡上,壓力管道、引水渠、蓄水池已經完工,這座小電站就差發電機組了。

  預計在今年5月份投產的這座電站叫著西溝電站,兩臺機組的總裝機為500千瓦,每年可發電250萬千瓦時。

  西溝電站的主人共有四位,他們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出資注冊了英俊水電開發公司,再以公司的名義投資電站,其中周香俊出資100萬元、周自強出60萬元,楊愛國與姜傳發各出了20萬元。

  至今仍在一里路開外的過渡灣電站擔任生產科長的周香俊,有著20余年的水電工作經歷,他萌發獨立經營電站的念頭已有多年,但直到2003年上半年,才通過房產抵押貸款、向親朋好友借貸籌到資金。剛好保康縣發展計劃局在該地址已經有電站的規劃,在跟其他幾個伙伴湊齊200萬元之后,2003年6月29日,周香俊等與過渡灣鎮政府簽訂項目合同,一個月之后,引水渠、壓力管道、廠房同時動工,如今工程基本收尾。

  在200萬元的投資中,土建費用將近140萬元,發電設備在60萬元左右。

  具體而言,土建的140萬元主要花費如下:在山背面的小河上修筑攔河壩花10萬余元,鑿穿山涵洞投資50多萬元,開挖一條1950米的引水渠用了30多萬元,沿山坡鋪設的180米長的壓力管道(垂直高度100米,即水位落差)花20多萬元,而一棟兩層樓、建筑面積約60平方米的廠房,造價也在30萬元,因為“全都是鋼筋、水泥壘起來的”。

  周香俊在湖南長沙預訂的兩臺發電機組(主要包括水輪機、發電機及配電盤),一共花去50多萬元,外加一臺8萬元的變壓器,發電設備在60萬元左右。

  由于保康縣網并入襄樊市網,西溝電站可以從過渡灣就近上網,再從寺坪并入大網,只需600多米的上網線路便可以架到河對岸的縣網上,連同電線在內的上網費用在1萬元左右,“這對于整個電站投資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電站開工之前,周香俊已同保康縣電力公司簽訂了聯網協議,由湖北省物價局核定的上網價是0.21元/千瓦時,以西溝電站正常的發電能力計,一年50萬元左右的收入,成為電站發展的惟一支撐點。

  電站一旦開始經營運轉,有幾項費用是必須“穩定”支出的。首先是利稅,保康縣水電行業的征收標準是6.48%,西溝電站每年要繳納3萬多元。其次,按周香俊的計劃,這座自動化程度不算高的電站,需要4名專職的技術工人,每人月工資為1000元,一年的人力成本大約需要5萬元。還有一項消化在日常經營之中的開支,諸如接觸器、斷路器、軸承、螺釘等小元件及密封材料、機油等,是電機維護的必須品,加上折舊費,兩臺機組一年的費用為4萬元左右。

  其實在電站的選址、設計階段,周香俊就已經節約了幾項成本。由于電站背后有一條公路通往附近的野花谷旅游區,周香俊在道路上不花一分錢;河對岸便是電網,上網線路又節省了一筆;過渡灣鎮原打算修一條水渠,供全鎮飲用水,周香俊從山背面引水發電,也順便解決了鎮里的飲水問題,鎮政府因此給周香俊提供了不少便利,無償開發項目,不要任何資源費,不占電站股份,甚至在發生占地補償糾紛時,鎮里還出面協調與農戶之間的矛盾。

  據周香俊估算,西溝電站每年的運行成本在12萬元左右,每年可以獲得38萬元的純收益,投資的年回報率近20%,保守估計,他們最多七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如果經營管理上控制得比較好,四五年收回也是可能的。

  當初籌集資金時,周香俊的100萬元中大部分是依靠貸款,而從親朋好友處借款的利息還高于銀行的1.98%。盡管在年底時4個股東將按出資分派紅利,借款也是各自以收入償還,但無疑也間接增加了投資的回收期。

  村民們的電站

  如果你從保康縣馬橋鎮往西,沿著一條在山谷中開掘的曲折公路行走10里,保管會看到讓你驚嘆不止的景象:除每隔一里多路有一個電站之外,很少能看見其他房屋,發電機晝夜不息的轟鳴聲回蕩在山澗間。

  這些電站都是屬于堯治河村的,這個位于大山之巔的村莊在水里找到了財富。

  自2000年建成第四座電站之后,堯治河村的電站總裝機達到3600千瓦,平均每年發電近2000萬千瓦時,給全村帶來的年收入在400萬元左右。

  據堯治河村支部書記孫開林回憶,在1995年以前,村里用的是房縣發出的水電,但逢年過節常常停電,而房縣的電工在堯治河村平均海拔1650米的大山中架電線時,也提醒了他們,這種地勢很適合搞水電站。

  但這一群農民面臨著兩大難題:缺乏資金和技術。堯治河村多次與房縣橋上鄉商談,對方出技術及80萬元股金,拿去電站40%的股份。但除了村集體的磷礦產業積累的一些資金外,要同時建起總裝機為800千瓦的一、二級電站,還有很大一部分資金缺口。

  村委會最后想出一個辦法,即吸收村民入股,在自愿的前提下,有經濟實力的以現金入股,其他的就以勞動力入股。

  堯治河村以前到馬橋鎮不通公路,從1995年開始,村里組織村民,一年修一段,陸續開出一條12公里長的公路。村委會按照修一米路20元工資的標準計算報酬,一年下來,村民們的這部分工酬便折成股份投入到電站建設之中。

  在一、二級電站480萬元的總投資中,村民總集資大約有100萬元,占了20%的股份,150戶村民中,出資最少的是2000元,最多的為3萬元。1996年上半年,兩個電站相繼發電,如今,這兩個電站的平均年收入在180萬元左右。

  從水電中嘗到了甜頭后,堯治河村此后幾乎是每兩年就建起了一個電站,均以村委會同村民合股的形式籌集資金,其中村民集資仍占15%左右。在堯治河下游,1998年投資480萬元建起了裝機800千瓦的三級站,2000年初投產的四級裝機達2000千瓦,投資金額為1200萬元。

  但是,堯治河村的水能資源已開發到極限,利益沖動促使村民向外擴展水電產業。

  2003年10月,堯治河村在毗鄰的九里川村動工開建第五座電站,今年7月就將正式運營,屆時這座投資額為400萬元的電站的年發電能力可達750萬千瓦,直接經濟效益約為150萬元。

  到每年年底分紅時,近200名股東都可以拿到豐厚的回報,當初出資2萬元,至少可以分到4000元的紅利。當然,村委會占的是大頭,每年200余萬元的收入使村集體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堯治河村有村民627人,2003年的人均收入為4300元,早在1998年,該村就已成為保康縣的首富村。

  但是堯治河村也有自己的煩惱。

  離保康縣城約5個小時車程的堯治河村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要將發出的電輸出去,就得架10里路的高壓線,縣電力公司據此扣掉了6%的線路損耗,因此每發一度電,實際收益只有0.19元左右。

  堯治河村支部書記孫開林說,由于廠網分離,他們不能用自己的電,而上網銷售之后再從電力部門購買,每度電的價格卻高出兩倍多,“這分明是電力部門在坑害小水電!”據孫開林說,由縣政府出資的馬橋一、二級站的上網價高達0.32元,民營小電站是在不公正的環境中“自謀生計”。

  據透露,自1995年以來,保康縣政府很重視水電建設,許多項目在貸款上有較大優惠,有的電站甚至以裝機容量每千瓦2000元的標準獲得補貼,但這些實惠幾乎與堯治河村的小電站無關。

  如今堯治河村主要在兩方面同縣電力公司打交道,一是去電力公司每月結算一次電費,二是電力公司根據時段調節上網電量,進而影響電站的發電量。至于上網電價,發言權在湖北省以及襄樊市物價局。

  湖北是水電大省,電力銷售的壓力較大,因此省電力公司并不愿意所有電站上網,但如能上省網,每千瓦時電價則要高出0.1元—0.2元。

  堯治河村最近擬好了申請,希望找到省里主管領導簽字,然后爭取得到省網的認可。孫開林對此很有信心,因為在他看來,村民自己掏腰包修建的水電站更應該得到政府的關愛。

  各路人馬蜂擁而入

  在保康縣星羅棋布的電站中,過渡灣電站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

  這座總投資2.05億元、裝機容量2.55萬千瓦的水電站,1998年9月投產時是保康縣的第88座電站,但相當于全縣此前業已存在的87座電站裝機容量的總和,如今最高日發電量7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天“開”回一輛奧迪A6轎車。

  1992年,在保康縣第二輪水電開發熱潮中,縣委、縣政府決定單獨上馬過渡灣電站,但2億多的投資額相當于當時縣財政的10倍,剛剛竣工的馬橋一級站尚負債4000萬元。

  依靠湖北省農行的5000萬元貸款,過渡灣電站的土建工程“硬撐”了三年多,到1997年,除實現第一次截流、建好三個閘門之外,大壩和廠房均剛剛動工,項目的主體工程還沒建到一半。

  與此同時,因為陷入資金困局,預訂的機電設備在交付定金之后都無錢取貨,拖欠的工程款也達1000多萬元,項目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就在過渡灣電站項目“等米下鍋”的危難時刻,葛洲壩集團組建的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也正在為融來的10多億元資金尋找出路。1997年9月,由原湖北省計委搭橋,保康縣政府與葛洲壩股份公司坐到了一起。

  1997年12月,葛洲壩股份公司決定投資過渡灣電站,與保康縣合資成立湖北南河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合資期35年,南河公司注冊資本6000萬元,葛洲壩股份公司投資3060萬元,占51%股份。

  有了葛洲壩這樣的“大靠山”之后,過渡灣電站在上網價上獲得支持,當初為0.497元,后來扣掉兩分錢的高能損耗(高能耗電的電價相對便宜一些),現在仍維持在0.45元,這在電力趨于飽和的湖北省,幾乎無出其右者,比火電0.3元的上網價還高出一截。

  由湖北省物價局核定、省計委審批的0.45元電價,主要的依據是電站的還貸期限以及設備的折舊率,“電力公司也要讓電站有錢賺,否則水電市場就將萎縮,電力緊張的局面也不會緩解”,過渡灣電廠副廠長劉運東對《經濟》說,電站目前的貸款近一億元,盡管年回報率在10%以上,但收回投資也至少需要8年。

  盡管如此,過渡灣電站對于葛洲壩股份公司和保康縣政府這兩個國有出資人而言,都十分重要。

  2003年,過渡灣電站的發電量達8000多萬千瓦時,全年的收入為3600余萬元,按照17%的稅率標準,電站一年對保康縣財政的貢獻就達600萬元,但在扣除機器折舊、貸款利息及稅收之后,電廠的利潤也接近3000萬元。

  過渡灣電站對葛洲壩還有更深遠的意義。過渡灣電站是葛洲壩股份公司的第一個水電項目,也是第一個投資項目。據劉運東透露,當時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進入過渡灣項目,主要是為了進入保康的水電市場。

  2003年9月,葛洲壩股份公司與保康再度聯手,合力打造襄樊市最大的水電項目:裝機6萬千瓦、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的寺坪電站,投資額達5.79億元,其中葛洲壩股份公司占70%,三年之后,該電站的發電能力和綜合效益將超過保康前92座電站的總和,年發電收入可達4億元,而利稅也在7000萬元以上。

  2003年6月,浙江之浚集團公司以8800萬元買下了保康縣竹林口、清溪河等6座國有電站產權,該集團武漢分公司總經理許利忠認為,是保康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他們。但實際上,這6座總裝機18540千瓦、年發電量6500萬千瓦時的水電站,可帶來1500萬元的年收入,也就是說,只需6年就可以收回投資,但其使用期限是70年。

  在保康新一輪水電投資熱潮中,葛洲壩志發電力公司、宜昌海馬實業公司以襄樊電力公司等企業也先后登陸保康,朱家廠、馬橋堯治河、馬橋二級站等水電項目迅速地建成投產,而新加坡科能公司、美國鷹君集團及日本海外協力基金等,也將觸角伸進了保康水電市場,有的已簽訂協議、進入實施階段。

  生存的壓力

  2003年11月,廣州祥和泰有限公司在保康縣投資325萬元的金竹荒一級電站破土動工,在奠基儀式上,公司總經理黃平祥信誓旦旦地表示,接下來他將再建金竹荒二、三級站,在保康的投資將超過1000萬元。

  與其他來保康“圈水”的投資者一樣,黃平祥看中的也是水電站誘人的回報,而2003年全國近一半的省市紛紛拉閘限電,更讓他們有理由看好水電市場——或許政策將給小水電更多優惠,或許市場緊俏將帶來電價上揚。

  保康縣水務局局長張承楚告訴《經濟》雜志,影響小水電站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三項,第一項是投資額。以裝機容量計算,控制在7000元/千瓦以內,而以發電量計算,則需在3元/千瓦時以內,否則影響回收期。但如果大量高息貸款,將增加經營成本;

  第二項是設備維護和日常管理。一個裝機500千瓦的電站,工作人員一般為5人—6人,人均成本大概為2萬元/年;一臺機器的年維護費占機器費用的1.5%,機器的年折舊費大約占1%左右。

  第三項是電價。電價一般比較固定,電站的收入因此也很穩定,電站效益的增長主要來自于電價的上浮。電力部門是買進賣出,但電費往往長期積壓,小電站只得不停地跑電力公司,“限制別人的上網電量,莫限制我的;壓別人的電費,早點付錢給我。”

  但實際上,只要控制好項目的前期工作,似乎便可一勞永逸。張承楚說,如果他有經濟實力,也會毫不猶豫地搞一個電站,這錢太好賺了!

  但這空間已經很有限了。在保康縣19萬千瓦的水資源蘊藏量中,已經開發了11萬千瓦,加上2004年“圈定”的幾個項目,已所剩無幾。

  自2002年4月國家實行“廠網分離”之后,保康縣電力公司就相當于襄樊市網的一個“辦事處”,并無權力決定電站的上網價。由于縣內電力較為豐富,各電站常常面臨限時上網的困境。

  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秘書長邴鳳山指出,我國水電資源的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加上全國范圍內的電力調度不暢,像在湖北這樣的電力大省,電力市場供大于求,這直接影響各水電站的生存狀態。

  據湖北省電力調度中心透露,近兩年來,除夏季等少數時期最高負荷達到1000多萬千瓦、電網“吃得較飽”以外,大部分時段的負荷為400萬-500萬千瓦,低谷竟然只有280多萬千瓦,大部分發電機組處于“嗷嗷待哺”的狀態。

  統計顯示,到2004年1月底,湖北境內火電廠已有約55萬千瓦的機組因缺煤停機,1月31日全省壓限負荷42萬千瓦,減少用電量148萬千瓦時;2月1日,壓限負荷56.2萬千瓦,減少用電量344萬千瓦時。

  針對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湖北省電力公司總工程師周世平認為,湖北已具備“競價上網”的市場條件。

  作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競價上網”是以市場機制配置電力資源,依供求關系決定上網價格。2004年1月,在東北電力市場上,26家電廠、100多臺發電機組通過競價的方式,上網與電網企業進行電量交易,頗有些類似于依靠投資者“用腳投票”的上市公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劉世錦認為,發電企業競價上網,勢必促使各企業加強管理,降低成本、能耗,但電價的波動勢必引起企業效益的起伏,從而使發電企業出現兩極分化,進而重新洗牌。

  據統計,我國目前已建成小水電站4萬多座,裝機容量2485萬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總容量的32.4%,年發電量800億千瓦時,為全國水電發電總量的36.2%,而占全國半壁河山的小水電主要由私人投資。

  一位電力專家認為,在投資小水電站的熱潮中,許多人的判斷是經營上沒有風險,但實際上政策上的風險是一直存在的,如何保證小水電站這臺“印鈔機”正常運轉,投資前應該認真權衡。

  保康縣水電站的經營模式

  一、國家投資縣財政出一部分,貸款一部分,國家撥款一部分,共有大小電站20座,大集中在1990年以前建成投產。

  二、鄉村集資這一類集體企業約有60座,規模普遍較小,多在1990年以前興辦。

  三、股份合作有朱家廠電站(裝機1500千瓦,葛洲壩集團志發公司占60%,保康占40%)、過渡灣電站(裝機25500千瓦,投資1.2億元,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占51%,保康縣占49%)、寺坪電站(葛洲壩股份公司占60%,香港力昌公司占25%,保康占15%,總投資5.7億元,裝機6萬千瓦,2006年投產),1995年之后水電市場逐步放開之后引進的。

  四、個人投資自2002年以來,建成5座,總裝機3000千瓦,投資最多為350多萬元,最少為200萬元,另外兩座各裝機1萬千瓦、投資8000萬元的項目已簽訂合同。

  五、出售電站產權浙江之浚集團以8800萬元獨資買走6座,可經營70年;出讓金用以安置職工、償還貸款,其余用于發展新電站,如在寺坪電站項目中出資1750萬元。

  小水電投資的優惠政策

  小水電享受到許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自建、自管、自用”的“三自”政策、以電養電政策、稅負政策、電價政策、保護小水電供電區政策、貸款政策和財政補助政策等,這些政策對小水電發展起到了特殊的促進作用。各地也紛紛出臺了扶持農村水電開發的政策,在立項、審批、占地、稅收減免、電量上網、上網電價等方面給予優先和優惠,降低投資成本,提高了投資回報率。

  小水電的發展前景

  (一)國家近期規劃

  1、小水電及其電網建設。我國“十五”期間新增小水電裝機600萬千瓦,總裝機達到31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000億千瓦時,均占全國水電總量的1/3;“十一五”期間新增小水電裝機800萬千萬,總裝機達到39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250億千瓦時。

  2、電氣化縣建設。“十五”期間建設400個水電電氣化縣,“十一五”期間再建設400個水電電氣化縣。

  3、小水電代柴示范縣建設。“十五”期間,在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及其他一些適宜小水電代柴的地區,建設200個小水電代柴示范縣。

  (二)水電市場缺口

  僅計劃新建400個水電電氣化縣,這項計劃可吸收資本400多億元。隨著農村水電代燃料工程、農村水電電氣化縣等建設,將為1000億元以上的資金投入提供有穩定回報的項目。

  (三)電價上升空間

  隨著中國國家電力體制改革,電力競價上網勢在必行。從農村實際承受能力來看,大規模發展農村電氣化的合理電價約為0.25元/千瓦時。從國內45家發電類上市公司來看,10家水電類股平均上網電價為0.302元/千瓦時,而火電類上市公司平均上網電價為0.418元/千瓦時,水電企業上網電價具有可觀的上升空間。

  小水電——一條制度“鰱魚”

  小水電發展有一個大難題,就是難以調控豐水期和枯水期的電力。解決辦法主要是與大電網相連接,豐水時賣電,枯水時買電。但是這并不容易辦到。即使在很多地區小水電已經建立起完善的配電網,還不得不要看大電網的臉色行事。

  大電網基本上都是“低買高賣”,電到網上走一圈,買回來的價格就高了一大截。而且在小水電發達的地方,大電網甚至有時會拒絕向小電網買電賣電,以此鉗制小水電的發展。

  于是,在各地小水電的配電網絡重建的同時,一些地方電力公司開始以控股、協議合作等方式進行資產聯接,形成跨區域的配電網絡,以改變小水電網分散、實力弱小的局面。現在,全國已經有17個省成立了省級的水電集團公司,它們很多都擁有了電站和區域配電網。

  一般的情況是,各家地方配電公司坐到一起簽個協議,約定以平價相互調劑電力,或者由大區的配電公司以股權形式進行資產整合,這樣就以市場化的方式將配電網連接起來。

  目前在大多數地區,都是大小電網并存,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但在一些地區,已經出現地方電網占據絕對的話語權的情況,如湖南郴州和四川綿竹。

  通過地方配電網的整合,小水電及小電網的發展開始漸入軌道。但就目前的情況,小電網還將有很長一段時間必須在大電網的鼻息下生存。其主要原因除了電網建設、整合還有待時日外,也因小水電站的裝機容量遠未達到足夠規模,地方電網因而缺少足夠的電力供應。

  但由于小水電就地供電、余電上網的特性,小水電代燃工程將直接帶來的逾百億電力新市場將主要依托小水電和小電網而增長,所以與小水電相輔相成的地方電網將成為這一工程的另一個受益者,并有可能借此迅速崛起,“咸魚翻身”,形成與兩大電網公司分庭抗禮的局面。

  如果發展順利,小水電和整合后的小電網完全可能迅速成為中國電力市場的新貴。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國內兩大電網基本上還是“劃江而治”,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競爭。發電企業投資積極性減小,而各地卻又大面積出現電荒,這是中國目前電力體制改革需要解決的一大弊端,而壟斷正是它的癥結所在。小電網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如果小電網成長起來,將可以順利繞開電力市場“最后一公里”的天然壁壘,打破壟斷。

  有關專家說,這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推進全國聯網的好辦法,與當前我國電力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