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資同比增65% 局部投資過熱孕育財政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8日 09:57 《財經時報》 | ||||||||||
盡管政府可能沒有直接出資,但由于土地抵押或其他擔保形式使地方財政風險不小,甚至可能超過銀行信貸風險;另有專家指,大型國有企業控制某些壟斷性行業利用較高的定價能力獲得超額利潤,一般民營項目很難通過審批 本報記者 定軍
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數字令人吃驚。盡管調整了統計口徑,但由于去年同期相應指標也做了調整,所以在去年增長26.7%的基礎上,今年前兩個月同比增長53%的數字,“是具有可比性的”。 該數字可能引發相關部門嚴控局部投資過熱的政策。本周一(3月22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猛,在建規模偏大問題已經凸現,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經濟發展處在一個重要關口。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避免出現大起大落,關鍵是要堅決控制住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增長的勢頭。”月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適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 此前,國家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控制部分行業過快投資的多項措施。但是經濟學界對此頗有爭論,并可能延伸到更深層次問題的探討;整個經濟結構性問題是否已經開始出現惡化,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地方高投資孕育風險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兩個月,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12.1%,地方項目投資增長高達64.9%,增幅同比提高24.7個百分點。有些地方熱衷于上項目,鋪攤子,脫離實際,貪大求洋,搞一些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大廣場、寬馬路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猛、規模偏大的主要拉動力量。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專家王元京說,目前的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不僅僅意味著一種金融風險,也孕育著地方財政風險。這是因為此次投資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導——盡管他們可能沒有直接出資,但由于有土地做抵押,或者以其他擔保的形式,所以地方財政風險不小;這種風險甚至可能超過銀行的信貸風險。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字,自2003年以來,銀行信貸的中長期貸款占整個貸款的比重有加大的跡象。如2003年,全年貸款增加的3萬億元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4萬億元,比上年多增604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貸款增加6373億元,比上年多增3199億元。 王元京表示,中長期貸款主要用于投資。銀行、債券、股市應該分別作為企業短期、中期、長期融資的三種方式,其中銀行的作用,應體現在企業短期融資服務方面,特別是以解決流動資金為主。但是,現在銀行的中長期貸款代替了債券、股市的融資職能,顯然,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非常大的。比如可能產生新的大量壞賬,這還不包括由政府買單的地方財政風險。 此前,經濟學家許小年在多次論壇上也表示,中國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越來越低。比如自1992年以來,上市公司的稅前總資產收益率一路下降,去年前三季度所有上市公司的稅前總資產收益率仍呈現下降趨勢,它的絕對數量是3.65%;上市公司收益率已經低于銀行貸款5.31%的利率。在這一意義上,上市公司投資速度越快,將來銀行壞賬的壓力越大。 利潤高增長行業值得關注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指出,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38.2%。在34個行業利潤行業中,新增利潤最多的五個行業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共新增利潤238.9億元,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60%。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利潤分別增長6.7倍、4.7倍、3.1倍、1.2倍和1.2倍。 上述五大利潤高增長行業,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的5大行業有比較密切的關聯。按照發改委的說法,從投資領域看,房地產開發、鋼鐵、電力、城建、化工等五個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額占全國的58.8%;而這些行業的利潤好轉,卻與國有企業利潤好轉、集體企業和其他形式企業利潤增長相對滯后的情況形成對比。 據統計局報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2月的同比利潤增長率僅次于股份制企業,但虧損額只有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在下降。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3.3%;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虧損額同比分別增長12.1%、19.2%、12.3%和0.7%。 相關專家認為,這主要因為大型國有企業控制了一些壟斷性行業,他們可以利用較高的定價能力獲得超額利潤。不管是新增利潤最多的5大行業還是投資增長率高的5個行業,只有國有企業以及國有控股企業能夠在政策支持下,實現大規模投資和超額利潤。而一般的民營企業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項目審批在國家相關部門根本就通不過。 但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專家王玉叢表示,國有企業效益轉好比較正常,其中有債轉股和企業改制等原因,加上一些行業,比如鋼鐵一直是國有企業為主,所以利潤大增是情理之中的事。 深層結構性問題惡化? 中國社科院研究室專家郭克莎估計,今年的總投資率上升到43%——相當于1993年經濟嚴重過熱時的水平,而總消費率還不足57%——下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 有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期出現的高投資增長率,反映出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結構問題在惡化。 這種觀點近來較多地得到學界和官方的認可。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歷史經驗值得注意,中國每一次經濟的大起大落,都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密切相關。”固定資產投資過猛,既加劇了煤、電、油供求關系緊張,也影響了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從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關系看,投資的增速比消費快近44個百分點,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衡;從三大產業的比例關系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了2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了78.6%。這種態勢如果持續下去,必將加劇產業結構的扭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室專家郭克莎指出,經濟增長太快,超過了潛在增長率,會導致增長質量的下降,這是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老問題。2003年以來,經濟增長過快對增長質量的影響,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來。 郭克莎按照投資、勞動和生產率的增長共同決定經濟增速的簡易公式計算,2003年綜合要素生產率下降對GDP增長的影響(負貢獻)至少有1.6個百分點,生產率的貢獻率為-17.6%。這說明,2003年的經濟增長質量明顯在下降。 再有,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失衡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程度。郭克莎估計,今年的總投資率上升到43%——相當于1993年經濟嚴重過熱時的水平,而總消費率還不足57%——下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外加工業與服務業的結構失衡,加工工業與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的結構失衡,能耗和物耗系數上升,都會影響經濟增長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