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今年能否出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2日 10:39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冀文海 2004年中國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這是去年底以來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3月20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預備會上,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許小年、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等就此發表了看法。
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姚景源說,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是從2001年11月開始出現負增長,一直延續達14個月之久,那時我們苦于通貨緊縮。但到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負轉正,全年CPI增長1.2%,表明我們走出了通貨緊縮的陰影。但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去年1—9月份處于平緩狀態,增長0.7%,而到了10月份,CPI變為1.8%,11月份進一步達到3.0%,12月更高達3.2%。CPI在第四季度迅速上揚,說明我們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但是,導致去年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糧食、蔬菜及水果價格上漲。原因是去年全國糧食產量下降較多,糧食缺口較大,糧價出現變動,也引起蔬菜水果價格上漲。但總體上,現在糧價仍然低于1996—1998年的平均水平,而且,我國政府動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農民種好糧,多種糧,所以糧價上漲沒有可持續性,蔬菜水果價格今年前兩個月已出現回落。 他分析,CPI的構成中30%是食品,20%是服務,50%是工業消費品。從總格局看,主要是食品價格有所上升,但服務價格相對穩定,工業消費品的價格始終是持續下跌的。因此,CPI本身增長也沒有很強的可持續性。即使上漲也是一種溫和的上漲。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目前很多制約通貨膨脹的因素。中央決定轉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提出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抑制通貨膨脹的重要力量。整體上我們的經濟還是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還比較緩慢,還存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這種情況下,需求很難產生跳躍式的變化而導致通貨膨脹。 再者,如今我國經濟活動是和全球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國際機構預測,世界及美國的CPI還是下降的趨勢,沒有膨脹的跡象,這也會對中國的通貨膨脹帶來一定的制約。 仍需警惕通貨緊縮 許小年說,今后幾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嚴重問題仍然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即使在去年下半年,600種主要商品中,仍然有高達80%的商品是接近供過于求。說明在高增長的同時,伴隨的不一定是通脹,甚至可能是通縮。 怎樣判斷經濟是不是過熱?許小年認為主要應從投資效益上判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的均衡點的形成是投資的邊際收益等于投資的邊際成本,在均衡點時,這個投資的規模是合適的。如果投資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均衡點,資金的成本高于收益時,就出現了過熱現象。去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20%多,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每1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能夠產生多少新增GDP,九十年代中期大概為0.5左右,2000年以來跌落到了0.2左右,也就是跌落一半以上,所以投資效益是不斷下降的。 他還說,世界銀行曾對當年“亞洲四小龍”各國的增長模式進行了詳盡的數據定量分析,指出亞洲的經濟騰飛沒有什么奇跡,說穿了就是高儲蓄,高投資,和今天中國的軌跡是相類似的。依靠投資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是投資占GDP比例達到了37%、38%左右就開始下降,是不可持續的,于是他們陷入了經濟衰退,而中國現在已經突破了40%,說明這個增長的不可持續性。 羅奇也指出,在2003年前九個月,中國投資增長2700億。到了第四季度,工業投資增長放緩了,但放緩的速度還不太快。而且,今年前兩個月,盡管消費價格指數下降了,但投資增長仍然較高,這個問題需要重視。但整體上說,他對中國政府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很有信心,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實現軟著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