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破解世界級的難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2日 08:0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兼讀《市場結構與農業增長》一書 上海社會科學院 王泠一 中國農業在對國際農業發展環境產生戰略影響的同時,也會進一步吸引以農業為主打業務的跨國公司的戰略眼光。這或許是我們下一步吸引新一輪外資的一個亮點,就基礎設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農業是悠久而又現代化的產業,因此,農業增長既是人類的古老話題,也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溫家寶總理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2004年主要任務時說,要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特別是“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的承諾,更是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值得指出的是,在今年全國“兩會”所收到的千余件議案中,反映“三農”問題的仍然高居首位。其中農民收入低和農業增收難問題得到了“兩會”代表和委員的普遍關注,如今農民富裕問題不解決,也確實很難說我們將實現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遠景目標。 我們都清楚,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中國農業發展又處在一個關鍵時期。而國務院又明確要求今年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強農業,支持農業,保護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這確實是鼓舞人心的一項巨大舉措。溫家寶總理還強調,今后中國還將要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還將推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穩步推進城鎮化,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加強農民工培訓,多渠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這一思想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并且被認為是“科學的發展觀”的生動體現。 當然,要增加農民的收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工作。雖然,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調控,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但是,對農業的投入仍然需要財政的積極扶持,如今年國家將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億元,直接補貼種糧農民,就是一項具有示范性的舉措。 值得指出的是,農業增長市場化,不僅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基本趨勢,更是中國經濟改革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促進農業增長與市場化有機地結合,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增長的主要議題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并且對于中國的經濟乃至社會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如我的一個私人朋友洪民榮教授在他的博士論文(《市場結構與農業增長》)中所著重研究的角度那般,即如何處理市場結構與農業增長的關系,或者說以市場結構作為研究農業增長市場化的重要切入點,必須從中國農業增長的實踐出發,分析農業市場結構的特征與市場運行的特點,研究特定的市場結構對于農民和農業的影響,探討從市場結構促進農業增長的方式和政策。因為,無論是理論上還是現實上,要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農業的持續與有效增長,關鍵方面是必須不斷完善農業的市場結構及事項,實行相適應的市場政策。 最后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由于農產品供求和農業生產要素供給的特性,農業增長中的許多問題事實上在一個國家范圍內是不能根本克服和解決的,而利用國際市場則是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提高農業資源配置效率和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國農業的增長需要從開放的市場結構來進一步認識。而經濟全球化趨勢,特別是伴隨世界貿易組織而來的貿易自由化趨向,對中國農業既帶來了挑戰,更提供了機遇和空間。因此,從完整的角度,還必須探討和建立一種適應開放市場的中國農業增長戰略。這種戰略的基礎,應當是立足國內、加強保護;戰略重點應當是通過結構調整,提高競爭力;戰略的目標應當是維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農業在對國際農業發展環境產生戰略影響的同時,也會進一步吸引以農業為主打業務的跨國公司的戰略眼光。這或許是我們下一步吸引新一輪外資的一個亮點,就基礎設施、農民文化素質、融資條件等相關支持性因素而言,第6城市群應該是最有能力和條件吸收這撥外資的地區之一。 (曹敏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