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中國經濟增長為日經濟復蘇幫了大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6日 13:36 《經濟》 | |||||||||
文/J.P.摩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菅野雅明 日本向中國的出口風調雨順。2003年1~11月,日本對華出口額占總其出口總額的18%,而在出口增加額中,對中國的出口占了85%。 目前的經濟恢復是設備投資主導型的。正像《經濟財政白皮書》所指出的,近幾年
日本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使用在了什么地方?通常對華出口中的大部分被再次出口了,對中國本身的國內需求貢獻不大。我們手頭的中國國內需求方面的相關統計有限,所以還不能進行定量分析。但從經濟產業省《海外當地法人動向》的調查上看,在華日資企業法人在2002年度中,銷售的一半以上(65%)被再次出口到了中國國外,在中國國內的銷售比率僅有35%。 但是2003年上半年中國國內銷售額的比率猛增到44%,中國的內需極大地提升了日資企業的銷售比率。日資當地法人在中國的銷售主要為機械產品,這說明中國旺盛的設備投資是日資企業銷售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從對華出口的重要產業之一的建筑機械、發動機、鋼鐵、化學制品等方面看,也能得到同樣的結論。 展望未來,中國的設備投資將成為日本經濟恢復的關鍵。的確,中國的設備投資有些過熱,但2008年北京奧運將使今后2年~3年內的經濟不會降溫。這些對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后探索新的經濟模式,對傳統的制造業的東山再起,具有新的意義。 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而高枕無憂。要維持這種日中間的分工體制,其前提是日本在生產技術上能一直領先。中國供給能力的擴大及生產效率的提高是非常迅速的。日本要在設備生產方面保持領先,企業就必須不斷地進行研究開發,并通過教育改革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同時還需要通過企業稅制的改革來強化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日本還有必要打開國門讓海外的優秀人才來日本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并不能因為制造業的復活而期望制造業增加就業崗位。制造業要在世界競爭中生存下去,就要削減就業崗位,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先進國家制造業的宿命。 服務業將在增加就業崗位的擴大上發揮作用。為此,國家壟斷的政府服務應該向民間開放,培育新的服務產業是重要的。股份公司應能進入教育、醫療、護理等增長性高的領域,相關的限制應該立即取消。在制造業能夠緩一口氣的時候,小泉首相在去年大選時提出的“從政府轉向民間”的口號,到了立即實現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