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貿組織蜜月期已結束 中美貿易博弈升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3日 13:3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黃一琨 北京報道 “美國政府必須明確無誤地向中國發出這樣的信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蜜月期已經結束了。”3月9日美國國會“中美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 對于中國紡織業來說,蜜月期轉瞬即逝。
2003年,江蘇舜天集團的服裝進出口總額突破了10億美元。但是今天,一名劉姓業務經理抱怨說,往常客戶下單主要在3-4月份,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美國客戶的訂單,雖然還有繼續努力和操作的時間,但是客戶們明顯表現得“不太積極”。另一位業務經理說,今年由于出口退稅率下調,棉花等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已經使得平均一件服裝的成本上漲了一美元,特保措施更使得今年的出口形勢雪上加霜。 這一措施是指依據中國加入WTO時簽署的一些法律文件中寫入的“特別保障措施”(即“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條款,是中國在加入WTO協議書第16條里所承諾的,對于由于從中國進口的某一產品激增,從而對WTO成員國國內市場上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造成了市場混亂,所采取的保障措施)。雖然從2005年1月1日開始,紡織品和服裝將歸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體制,紡織品將被完全納入自由貿易體制,但是特保措施的存在允許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之間使用可選擇的保障措施(配額)。 美國紡織業正處于痛苦的產業調整期,而它“毫不含糊”地使用了這一特殊保障措施。2003年4月,美國商務部制訂了有關申請設立“特別保障措施”的受理程序。2003年11月17日,美國決定對中國產針織布、胸罩和袍服三類產品實施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按照美國紡織品和服裝保障措施調查程序,以上三類紡織品出口美國將受到數量限制。至于限制比例是按年增長率7.5%還是合理上浮,要等待中美兩國政府間磋商的結果而定。 韓國獨資企業青島南南有限公司是中國對美國胸衣貿易的最大出口商,自去年11月18日以來,公司已經停掉了4條生產線,裁減員工300名,接到的訂單量不足平時的一半。如果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公司制作出口胸衣的2300名員工還將繼續被裁減。7.5%的配額限制對于這家去年年出口額增幅在160%以上的企業來說是致命的。公司對外貿易科科長于延濤說,未來的銷售情況仍然存在很大“變數”,特別是公司的一些大客戶與美國的國會議員關系很好,消息靈通,因此他們處于觀望狀態。令南南公司擔心的是歐盟也會效仿美國,這樣的事情也成為現實。 來自中國紡織進出口商會的消息表明,行業協會在試圖改變被動狀況。商會組織了三類紡織品企業的協調小組,協調組長由企業擔任。商會服裝部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此次美國“特保”大棒使企業對自身和整個行業的利益都有新的認識,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各個協調小組還制定了出口協調價格。同時,商會正與相關部門一起研究制定行業出口市場準入標準。 但是于延濤認為這樣的協調機制作用不大。“所謂協調小組,只是規定一個價格下限,但是如果我的競爭對手們想盡辦法把價格壓得比我低怎么辦?”于延濤說。記者采訪的經營三類紡織品的企業不愿意對惡性的價格競爭作更多的披露,但是惡性競爭在紡織服裝行業似乎未有消退的態勢。一位剛剛參加完華東紡織品交易會的廠商舉例說,一個椅子座墊,2003年的價格是5元,現在已經跌至2元。 “大家應該配合總量控制,少做些授人以柄的事。”于延濤說。 談判能解決什么 從2004年1月23日起,商務部對針織布、胸衣和袍服三類紡織品采用出口登記管理辦法,對企業向全球出口的數量和出口單價實行“雙掛鉤”管理,無論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企業均需在出口報關前領取出口登記證,以規定的數量和不低于最低限價的價格出口。但是,于延濤表示,在實際運作中這一政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商務部一直沒有停止就紡織品特殊保障措施與美國磋商。2003年11月,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訪華,中美雙方同意建立專門針對紡織品貿易的工作小組。2004年1月12日、13日兩天,工作小組在北京進行了有關三種紡織品的談判。 本周,商務部再次派員赴美談判,談判團主要由商務部美國大陸司、對外貿易司、公平貿易局、條約法律司等各相關部門的人員組成。據記者了解,目前中美雙方已經結束第二輪談判,進展、內容不得而知,只是談判還將繼續。此前中美雙方的談判代表分別是雙方商務部的各級別官員,據了解,將于2004年4月在美國召開的、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主持的中美商貿聯委會議上,也將討論此問題。這表明中方的談判代表將由商務部官員上升為國務院副總理,意味著談判的升級。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的關照也在升格,為減少美國制造商對國外競爭導致的利潤下降的不滿,美國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下新設“抵制不公平競爭行為小組”,并增設兩個與制造業有關的新職位——負責貿易促進的部長助理和負責制造業的部長助理。前者負責幫助制造商特別是中小制造商進入外國市場,獲得來自全球供應鏈的供應并促進出口,后者負責領導一個新的工業分析辦公室,以審查政府的有關規定對制造商產生的影響。 曾多次參與談判的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處長趙紅表示,談判是“艱難的”。 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宇對磋商的結果也持謹慎態度。“美國完全有理由這樣做,而我們派員去是想勸說他們不要這樣做。”馬宇說。 危險的先例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曾在2003年11月23日的“WTO與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論壇”上表示,中美的紡織品貿易爭端不過涉及四至五億美元的金額,無礙大局并將會最終走向和解。但是商務部為什么會為這個四億美元的糾紛下這樣大的力氣? “這關系到游戲規則的把握。”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張靜春說。 “盡管在入世之前,中國已經估計到‘特保’條款可能被動用限制中國出口,入世之后,它還是如期而至了,甚至到來得比預想的還快。率先啟動這一機制的,果然是WTO里的大哥大——美國。”張靜春說。 從2002年起,針對從中國進口的椅座升降裝置、鋼絲衣架、剎車鼓和轉軸、球墨鑄鐵供水管,美國先后已發起了4項特保調查。其中3項經過美國貿易委員會的調查,做出了肯定性裁決,認為中國出口的激增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只有其中一項——剎車鼓做出了否定性裁決。不過,由于美國總統布什的最終否決,對以上3項做出肯定性裁決的產品的特保機制并沒有實際付諸實施。但是,2003年為中國帶來500億美元貿易順差的中國紡織業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作為WTO成員國,都會定期對自己的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政策作出評價。受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委托,張靜春所在的社科院美國所經濟室于2004年年初完成《美國貿易政策評估報告》,這份報告尚屬中國首次。 報告認為,特殊保障措施中的一些關鍵概念如“市場擾亂”、“實質損害”和“國內產業”隱藏著大量可以質疑的模糊空間,為今后如何解讀留下了大量可操作的任意性,從而也注定了特保從一開始就將充滿爭議。美國把這一點理解為“自由裁量權”,即在條款里沒有規定到的地方,美國可以自行選擇其所依據的法律進行解釋和操作。根據自己對概念的理解,再加上“一系列粗糙的數據”,美方從發動特保措施到磋商只給了中國半年的時間。 “這對中國是緊急演練。”張靜春說。美國希望與中方磋商的只是紡織品出口的限制比例是按年增長率7.5%還是合理上浮,盡管商務部官員希望將磋商拉回到對有關概念的定義、對特保的實施提出明確的標準和客觀依據、對中國當事方的事先通知等方面,但是收效甚微。 “美國是WTO談判中的游戲高手,一旦讓它掌握了先發優勢,再就有關問題談判是很困難的。”張靜春說。而如果有關紡織品的特保將此案例作為開端,對未來中美乃至中國和其它國家之間處理有關爭端而言,都是極其危險的。因為它幾乎是在模糊和自由的空間里穿行。這樣,未來的有關當事方就可以以此為先例,對中國出口和其國內產業損害之間一大片灰色地帶自由解釋。目前,歐盟、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等國都對中國紡織品實施了特殊保障政策。 2003年年末,溫家寶總理訪美時與美國總統布什商定,提高中美商貿聯委會的級別,由吳儀副總理擔任中方主席,商務部長埃文斯和佐立克貿易代表擔任美方共同主席。這會是雙方磋商的一個轉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