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企業所得稅有望明年合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1日 08:48 信息時報 | |||||||||
外資企業所得稅率比內資企業低出整整一半,此“內外有別”的稅收制度不僅嚴重影響內資企業發展,而且也有違WTO的“中性原則” 本報訊 (記者 梁暉茹)盛傳已久的內外企業所得稅有望明年合并。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楊崇春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基本做好準備。楊崇春指出,今年內統一內外企業所得稅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稅制統一之前必先立法,而
稅率繁雜,外企低過半 目前,中國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比較雜亂,稅率就有十多個。內地企業所得稅,一般地區為33%,沿邊沿疆沿海為24%,而特區為15%,這三個稅率分別減半就是外資企業稅率。為了推動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的企業所得稅為15%,減半不足10%按10%征收。所得稅稅率非常多,行業不同、地區不同都能造成所得稅稅率不同。 據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準備了合并內外企業所得稅方案,合理確定稅賦負擔,統一之后的企業所得稅,將介于目前內外稅率之間。 征收方法,內外也有別 除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存在差異外,內資企業普遍存在成本費用補償不足的問題。成本費用的補償是為了保證簡單再生產順利進行。企業所得稅征收的前提是,扣除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成本,在生產消耗得到補償后,如果仍有利潤才征所得稅,F行稅法允許外資企業的成本費用全部扣除,而不允許內資企業這樣做。較之于外資企業,內資企業低資本折舊率、低計稅工資標準、低技術投入等,使內資企業在資本、勞動力以及技術上的耗費得不到應有補償。 同一尺度征收已當時 據業內人士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更多地吸引外資,對外商投資實行很大的稅收政策優惠,現在看來這是在WTO框架下享受的比內資企業更為優惠的國民待遇,而WTO規則的實質就是自由貿易和平等競爭,內外應該是一致的。因此,“內外有別”的政策對于目前處在同一競爭平臺上的國內企業來說顯失公平。況且,就目前的中國來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資吸收國,并不都是稅收優惠政策的功勞,而資本的安全性、國內穩定的政局、潛在消費需求的增長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恰恰是目前外資最為看重的。 因此,實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在同一尺度上征收是時候了。 專家建議 稅率應“統一”在24%左右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指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為吸引外資,推出很多對外企有利的稅收優惠政策。但今天的經濟環境已是大相徑庭,稅收的差異很有可能造成企業間競爭的輸贏。稅負不公也是造成多年來內資企業偷稅漏稅、假合資、空殼企業等現象層出不窮的誘因。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目前的稅制違背了世貿組織的中性原則,也不符合世貿組織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和平等競爭的原則。 稅率過高抑制投資 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必須考慮現行企業的實際所得稅稅率。參照當前實際的稅負水平,適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不能過高,特別是繳納企業所得稅的都是效益較好的企業。同時現行稅制存在易征多征的問題。 放眼全球,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稅制改革浪潮中,各國普遍降低了公司所得稅稅率。進入21世紀后,出現了第二次由歐盟國家減稅大戰引起的全球減稅浪潮。形成這一發展趨勢的主要原因是,高企業所得稅產生的不良影響。稅率過高抑制投資,影響本國企業競爭力,并導致資本外流。 基于以上考慮,不少學者建議,統一后的內、外企業所得稅稅率應當設計在24%左右。 稅收優惠不認身份認行為 對于統一稅率,劉桓認為外資企業大可不必顧慮重重。實際上,對外資的優惠不但不會減少,甚至還可能增加。但優惠的方式與以前明顯不同了。以前實行的是“普惠制”,即只認“身份”,將來會實行“特惠制”,即不認身份認行為。具體地說,就是政府可以對其鼓勵的行為實行稅收優惠,對不鼓勵的行為就不實行優惠。或者說是對具體行業或地區實行稅收優惠,而不是只認身份。 小資料 廣州地稅征企業所得稅超300億 據廣州市地稅局統計,企業所得稅是稅收大頭,去年該局注資企業稅收收入首次突破300億元,達到320億元,其中企業所得稅的貢獻度僅次于營業稅,收入達到89.6億元,所占份額為27.97%,而且增長勢頭最猛,同比增長為42.3%,由于企業所得稅由國稅和地稅共同征收,如此算來,去年廣州地區企業所得稅的收入會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