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順序和突破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0日 19:56 《數字財富》 | |||||||||
由于中國金融放松管制問題所獨有的復雜性,時機、順序和突破點的選擇將具有事關成敗的關鍵性 楊如彥/文 時機與順序
一般認為,放松管制要滿足四個條件:(1)宏觀經濟環境穩定、通貨膨脹溫和及政府赤字不太嚴重;(2)貿易領域相對開放,無經常項性賬目的貿易壁壘且貿易賬目可自由對換;(3)國有企業已基本私有化和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合理有效;(4)行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已基本形成。這些條件有些已經具備,有些與實際情況距離甚遠,我們認為,放松管制的時機應該選擇在問題暴露比較充分的時候,比如,2003年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導致儲備成本很高,并且引致國外貿易集團對人民幣施加升值壓力的時候。 放松管制的順序應該是: 1、改革利率制定機制,確立以市場為基準的貨幣政策工具; 2、建立貨幣和銀行同業借貸市場,選用間接的貨幣工具(如短期國庫券和公開市場業務),進而代替直接的貨幣工具(如貨幣供應量);這兩步主要是為了強化央行在債券市場的權威地位,同時確保市場傳導機制的建立; 3、改革證券公司和其它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股權安排,減少地方政府在證券市場的發言權,謀求全國統一的證券市場真正出現; 4、促進交易所之間的競爭,用規則競爭替代用行政手段劃撥上市資源; 5、在交易所充分競爭的基礎上,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的集中交易體系; 6、對待產品創新的監管,強調法不禁止不為過的原則,允許創新主體選擇監管機關先行審批,然后會簽。比如,貨幣市場基金,當事人可以選擇讓證監會現審批,然后讓銀監會會簽,也可以翻過來行事。 在這些措施到位以后,需要放松資本流動管制,比如要放寬銀行的市場準入限制,引入競爭機制,打擊銀行串謀的各種壟斷行為;又比如要逐步開放長期資本流入和貿易相關的資金流動等等,最終實現國際化。注意,銀行的國際化始終是證券和債券市場國際化的先行,這一點很重要。 突破點在銀行 從2003年金融市場的表現看,銀行行為選擇是金融市場其它主體行為選擇的先導,尤其是銀行資金頭寸的松緊程度,直接影響到證券和債券市場。因而,國內證券市場和債券市場實現效率監管前提下的放松管制,首先要重新構建銀行體系。 從債券市場發展的角度看,銀行體系的重新塑造顯得更加重要,原因是國內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利率生成機制要在銀行體系里實現。銀行改革,一個方向是放開資本國際流動的步伐,2003年實行了QFII制度,允許外國的合格機構投資者來國內證券市場投資,銀行在其中發揮托管人的作用,目前國內多數銀行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托管人角色的重要性,需要進一步發掘。2003年年底,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開始建設,人民幣的大規模流通為利率自由化創造了條件。 另一個方向是把國有銀行體系的重新構建,定位在產權改革和內部治理完善方面。第一步是充實國有銀行的資本金,2004年初國家動用外匯儲備分別為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注資,為這兩家銀行改制和上市奠定了基礎,去年年底還允許銀行把次級定期債務作為附屬資本處理,作用更加積極。 內部治理方面,商業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和發行次級債方式分別在資本市場和企業債券市場獲得了必要資金的同時,至少在法律上明晰了責任、權利匹配的框架。地方城市商業銀行則有向社區銀行發展的趨勢,所謂社區銀行,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業中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在經營特色和發展戰略上,社區銀行強調的是在特定社區范圍內提供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金融服務(bank on the personal touch),與客戶保持長期性的業務關系。中國放松銀行業的管制,之所以可以選擇社區銀行作為突破口,除了美國的社區銀行發展歷程所顯示出來的為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等因素外,還有中小銀行所需資本金較少,監管方便等方面的原因。 借力產品創新 首先,以產品創新為先導,推動金融混業經營和監管共同治理的發展是另一個突破口。金融領域的產品創新以基金產品和信托產品創新為主要推動力,它們打通了銀行、保險、證券行業之間的資金阻隔。比如,信托模式可以成功地把銀行貸款,轉化為公募資金的抵押標的,基金產品則可以實現跨市場投資,貨幣市場基金的推出就有利于基金業在證券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中進行混合投資的產品設計。這些產品的創新,都要求監管部門根據市場需求,及時進行監管溝通,并制定相關的規范,以使金融創新活動的有序進行,防止積累金融風險。但防范的前提是要首先信任市場,新人市場主體,不能習慣性地用懷疑的眼光看待產品創新。 其次,通過有選擇性的組建金融控股集團公司,作為在中國建立和完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監管和經營體制的突破口。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分業經營、股權集中的特點,是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型的最佳模式。以金融控股公司作為資本運作的平臺,可以在堅持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下,通過兼并收購并設立子公司的模式,建立“防火墻”,從而減輕危機,并減緩監管壓力,更好地整合資源。 根據巴塞爾金融集團聯合論壇1999年2月頒布的《對金融服務集團的監管原則》,金融服務集團是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或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大規模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 國內實際上已經有金融控股的先例,比如2002年12月成立的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國內首家金融類控股公司。它的旗下包括4個全資子公司,即中信實業銀行、中信信托、中信資產管理公司和中信期貨經紀公司;3個控股子公司,即中信證券、信誠人壽和在香港的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控股通過投資和接受中信集團公司委托,為管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資產管理、期貨、租賃、基金、信用卡等金融企業,統一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提供全方位服務,以實現效益最大化。形成金融控股格局的不止中信一家,還有中國光大集團等機構。這些機構目前主要是股權聯合,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業務內部協作,資金拉通運營,還需要監管人相互之間具有更多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