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反傾銷大棒 中國需利用WTO游戲規則智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0日 11:03 南方日報 | |||||||||
“反傾銷”在2004年的中國有愈演愈烈之勢,開年3個月內,就有4起專門針對“中國制造”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加上到現在還處于應訴過程中的塑料袋、彩電、熨衣板、蝦產品等案,讓被訴企業、進口商和主管經貿的政府部門撓頭不已。有人不禁產生疑問:“WTO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對反傾銷要有預期
毫無疑問,WTO首先給我們帶來的是3年來進出口貿易的大幅增長:中國在2001年11月11日加入WTO,2002年的出口總值就達到3255.69億美元,同比增長22.3%;2003年增長到4383.7億美元,同比增幅為34.6%。不可避免地,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高速增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中,反傾銷作為WTO框架下允許的“貿易救濟”手段,開始被一些國家濫用。尤其是美國大選在即,種種跡象表明,今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會少。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出口一處處長劉丹陽在接受采訪時就指出,反傾銷的數量和國家雙邊貿易的大小有密切的關系,中國企業對反傾銷案應該有足夠的預期。 非市場經濟地位困局 在反傾銷調查應訴過程中,記者聽到企業抱怨最多的莫過于“非市場經濟地位”與“第三國替代法”。確實,長期以來,就如微軟視窗系統漏洞隨時給病毒攻擊者大開后門一樣,“非市場經濟地位”和“第三國替代法”就像兩把懸喉之劍,讓我們的企業在應訴調查中頻頻處于被動地位。 中國加入WTO后,仍將被當作非市場經濟國家,可以說是我國為加入WTO權衡利弊后不得已作出的讓步,當然,這也成為當前WTO國際貿易法律框架中的一部分。如何在WTO游戲規則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在保持外貿出口大幅增長的同時,抑制住他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激增的態勢?對于中國的政府和企業來說,是一個難題,更是一次磨練。 避免授人以柄 這一難題的解決,需要通過政府間交流和磋商,在對外交涉工作和反傾銷應訴工作的實踐中,展現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就,改變他國對我國“非市場經濟”的看法。 同時,政府還要學會利用既定的WTO法律框架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3月1日,歐盟在WTO的授權下首次對美國1600多種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除非美國廢除向出口商提供補貼的《外銷公司法》。歐美貿易近年來摩擦不斷,雙方僅就《外銷公司法》的爭執都已經持續了30余年,官司也打了好幾輪。歐盟這次確實是動了真格,同時也給美國留了不少余地,報復金額遠遠沒有達到WTO授權的40億美元之巨的水平。通過這次事件,人們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迪:在國際貿易舞臺上,并不需要斗得你死我活,關鍵是要通過對貿易手段的合法利用,尋求博弈中的最佳平衡點。對于中國的政府來說,最值得一學的就是,在制定貿易政策的過程中,如何避免“違規行為”,以免授人以柄? 說起授人以柄,筆者想起上個月中旬在廣東各大媒體上大張旗鼓宣傳的“反傾銷應訴專項基金”一事。乍聽起來,這確實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尤其是對一些無力聘請應訴律師的中小企業來說。但任何一位稍具國際貿易常識的人都會發現,報道中“經×市政府批準”的說法極易授人以柄。因為在反傾銷應訴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企業在運營過程帶有一定的政府補貼色彩。筆者認為,如果哪個企業申請通過這項基金進行反傾銷應訴,實際上對其爭取合理稅率非常不利,只能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充分利用規則空間 對于企業來說,雖然有抱怨規則不公平的權利(如“非市場經濟地位”),但絕不應將精力放在討論如何才算絕對公平上。一旦國際貿易的框架安排完畢,企業就有義務去遵守!半m然被置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不利地位,但在傾銷幅度、產業損害、替代國價格等方面,企業利用規則的空間仍然很大! 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陳立鵬處長指出,“經過多年來的實際操作,反傾銷已經在WTO各成員國之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一套程序。出口企業需要投資的是對知識的學習和律師的聘請,應該在與國外反傾銷調查當局充分合作的基礎上,在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積極應訴!庇谏显9日正式宣布獲勝的中國蘋果汁告倒美國商務部一案中,中方律師就主動要求采用一家與中國蘋果汁企業價格相仿的土耳其公司作為替代,此舉對最終取得勝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國際貿易中遇到暫時的挫折,正是引起企業思考的良機。從短期來說,反傾銷應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參與應訴,可以通過填寫大量調查問卷,將企業在銷售、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架構進行系統梳理,即使最后應訴失敗,也有每年進行年度復審的權利;不參與應訴,等于放棄一系列權利,也放棄了自我成長的機會。 從長遠眼光看,中國的企業必須培養成熟的跨國企業心態。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享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普惠制”待遇的中國企業將越來越少,中國政府通過談判取得的“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也勢必在未來的某一天被取消。在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中,與其為了微薄的一點利潤互相壓價,甚至是在反傾銷調查中互相告惡狀,還不如主動尋求產品檔次的提高和企業品牌的建立,學會從自我產業整合中掘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