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媒體秀之《中國經濟周刊》 > 正文
 
徐滇慶:東北振興銀行應走制度創新民營模式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9日 15:41 《中國經濟周刊》

  最近的消息說東北振興銀行將由政府控股,從制度創新的角度來講,有必要再增添幾家性質相同的國有控股銀行嗎?

  ★文/徐滇慶

  拿到一張區域性銀行的牌照,對于振興東北來說是件好事。但愿擬議中的新銀行不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要走得太遠,迅速改變方向,在沒有制造許多不良貸款之前,放棄國有控股,按照民營銀行的方向實現改革。要把注意力放在制度創新上。要真正建立一個產權清晰,內控機制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

  最近的消息說東北振興銀行將由政府控股,目前國有控股銀行的數量并不少。除了四大銀行之外,還有一大批股份制銀行,都由政府控股。從制度創新的角度來講,似乎沒有必要再增添幾家性質相同的銀行。如果要創建新的銀行,理應建立民營銀行,而不是回過頭去再搞幾家國有控股的銀行。

  理論和實踐反復證明,只要是國有控股就很難做到政企分開。經濟改革20年來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政企分開是一切改革的要害。如果能夠找到優秀的銀行家,又有很強的官方背景,能夠擺脫政府的干預,國有銀行也能辦好。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優秀的國有企業來作例子,比如上海的三槍、寶鋼,河北的邯鋼等。但是,這些個例代表不了整體。總的來說,國有企業三分之一明虧,三分之一暗虧,只有三分之一不虧。國有商業銀行恐怕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在過去三年當中,學者們提出了不少創建民營銀行的方案,金融當局表現得非常謹慎。可是要組建國有控股銀行,說干就干。東北振興銀行,以及擬議中的渤海銀行、淮海銀行等很快就得到了金融當局的認可,其主要原因在于這些新的金融機構都有很強的行政背景。由于這些銀行的經營理念和舊體制基本一致,很容易就得到了金融當局的出生證。但是,這些銀行一旦靠行政力量問世,就很難擺脫行政的影響。新的國有控股地方性銀行有沒有能力拒絕為地方政府圈錢?有沒有制度創新的能力?有沒有足夠強的市場競爭能力?這些都是他們所必須面對的嚴峻考驗。如果不能實現政企分開,不要說是國有控股銀行,就是股份制銀行也很容易倒退,向國有獨資銀行模式靠攏。許多股份制銀行在成立不久先后出現“工農中建化”。他們的經營模式日漸趨同于國有商業銀行,甚至連金融業內人士都搞不清楚某些股份制銀行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上的區別。

  在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表現較好。可是,民生銀行董事長經叔平老先生說:“不知道怎么搞的,病毒就傳進了民生銀行。眼看著壞賬就上來了。”民生銀行花了很大氣力,用了好幾年的工夫才逐漸建立起來一套政企分開的制度。1992年10月成立華夏銀行的時候,10億元注冊資本,國有控股,目標是為首鋼籌資。好在后來徹底改變了方向,改組為一家普通的股份制銀行。倘若新組建幾家國有控股銀行,必然以官方的行政指令為主,改革的程序是自上而下,改革的行為主體仍然是政府官員,改革所依靠的力量被局限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里面。顯然,這樣的改革很難做到政企分開。新建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將同時受到來自于中央和地方雙重行政干預,在某種程度上,離開市場更遠,很可能穿新鞋,走老路,依然跳不出計劃經濟的桎梏。即使這些銀行按照當前思路建立起來,將來還要改回來,從國有控股改為民營銀行。在改革過程中,肯定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何苦這樣折騰?

  真正的民營銀行起步艱難,但是卻能夠回避各級政府的干預,建立較好的現代企業制度。籌建國有控股銀行先易后難,而真正的民營銀行試點則先難后易。顯然,創辦民營銀行比較容易實現政企分開。如果拿10年,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來看,民營銀行很可能后來居上,超過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銀行。

  拿到一張區域性銀行的牌照,對于振興東北來說是件好事。但愿擬議中的新銀行不要走太遠,迅速改變方向,在沒有制造許多不良貸款之前,放棄國有控股,按照民營銀行的方向實現改革。要把注意力放在制度創新上。要真正建立一個產權清晰,內控機制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在試過了這些跨地區的股份制銀行之后,就該把金融改革的注意力集中到真正的民營銀行上來了。

  (作者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學院經濟系教授)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