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新浪財經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爭掌中國信用體系領導權 商務部高調蓋央行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7日 16:00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夏欣 北京報道

  推動中國信用體系建設一直是近幾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

  3月1日,“中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中心”項目在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正式啟動。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計劃用五年時間打造中國最大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業內人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士指出,這一動向彰顯了商務部意欲統領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的“野心”,而這恰恰對中國人民銀行的類似想法構成了威脅。

  源代碼之爭

  “央行與商務部爭奪信用體系的領導權是因為相對于其他部委,他們兩家擁有最大的需求與客戶,也最勢均力敵”,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一知情人士透露。而眾所周知的是,目前全國信用體系框架和運行機制由國務院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以下簡稱整規辦)主抓,但將來納入哪個部門監管現在還未可知。“大家拼命表現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更多的話語權”。

  據了解,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和貿易促進已經被列為商務部目前和今后的三大重頭戲,而信用體系建設的成敗則是另外二者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消息靈通人士稱,信用建設可能是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上任后燒的第一把火。

  “自從去年銀監會從央行剝離出去獨立之后,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加大股改步伐,央行的管轄范圍將逐步變小。這正是央行欲掌控信用體系管理大權的真正動因。”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該知情人士說。

  “造成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居高的主要原因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沒建立起來。”2月底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講座上的表態,被業界認為是周小川要對銀行征信體系“動刀”的開始。去年年底,央行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專題研究小組已經完成報告,明確了總體思路。

  從雙方目前掌握的資源比較,商務部似乎略勝一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是國家“金關工程”的主干網,該網在全國97個城市建有網絡節點,而且與國家各部委、海關總署、外匯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等已經實現了全面聯網和數據共享。“我們要走聯合的道路,建立的是一個對外開放的信息交換平臺”,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劉俊生表示,“為了更好地配合國務院和商務部關于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統一規劃,中心特別成立了北京國富泰企業征信公司”。

  相形之下,央行的全國企業信貸信用登記系統相對封閉,目前僅為金融系統內部使用。

  由于國家目前還沒有相關的信息披露制度,所以采集信息工作相當繁重。據測算,如果要建立一個80萬企業規模的數據庫,每年的投入金額約在1億~2億元人民幣。

  “但大家還是爭著當‘大頭’,因為誰擁有了源代碼,誰就是老大。”某部委一副司長一語點破關鍵所在。據了解,國內一個企業在不同的政府部門都設定了不同的代碼,這也是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一個現實障礙。

  互補還是互相封鎖?

  “以銀行為主的金融征信體系建設與面向市場主體的商務信用體系建設是并不矛盾的兩方面,這兩套系統可以并行不悖,互為補充”。商務部經貿研究院院長柴海濤似乎是折衷派。他認為,由于雙方各自的市場定位、服務對象、特征不一樣,因此互不矛盾。世界各國銀行征信體系一般實行會員制,不對社會公開,僅供銀行同業人員互相交流信息,因此相對封閉。而中國電子商務中心要做的信用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可以把信息提供給社會各類專業中介服務公司,它所收集的信息渠道比銀行信貸覆蓋面更廣,信息更零碎。這兩套體系將來可以共同構建全社會的信用體系的框架。“但誰也不要想去主導這個社會,誰也不要想去奪領導權,在各自領域范圍內推廣就好。”柴的結束語讓人感到意味深長。

  “但由于大家做出判斷的依據都是各企業的歷史信貸交易記錄,所以這兩套系統的數據源有80%是重疊的,即便有一定的互補關系,但它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而且也會存在由于系統不統一而造成的代碼混亂等一系列問題。”一家國內征信公司老總如此評價。“其二者的區別只是金融信用體系更側重于評級,社會信用體系更側重于評估商業風險。”

  “最實際的問題還是要解決部門條塊分割與信息共享。”有豐富實踐操作經驗,參與上海市信用體系建設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張建軍表示。

  目前正承擔發改委任務,負責國內五省市信用體系示范工程的金誠國際信用管理公司副總經理裴永剛也認為,應該由政府各部門分別提供相關數據,然后到全國信用數據中心平臺進行信息的交換與匯總,這樣可以最好地避免條塊分割現象,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與準確性。

  以前就出現過類似的現象:在一個部門發布的某企業處罰信息在其他系統并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失信企業可以繼續作惡而逃脫處罰。

  “在前一段的各部委調研中,我們發現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分割、互為封鎖的現象還較為普遍。”國務院整規辦信用體系負責人陳鋒介紹,信用信息不能有效地向全社會公開是制約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瓶頸。“目前60%的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門手中,一方面造成巨大的信息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中介企業拿不到信息資源,無法開展信用管理及相關服務。如果這種狀態不改變,信用制度難以形成。”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加緊制定與信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但他沒有透露具體時間表。根據記者掌握的資料,上海、深圳等信用體系建立較早的城市已經頒布了地方《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以及企業和個人《征信管理辦法》,因此,國家級的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應該有了相應的日程表。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