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1世紀經濟報道-商道國力 > 正文
 
品牌驅動:從區域內部分工到打進全球生產體系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6日 17:56 21世紀經濟報道

  ——訪浙江省委黨校軟科學研究所所長盛世豪

  本報記者 周揚 王云帆 杭州報道

  浙江經濟從一村一品到現在的產業群,始終有一股持續的驅動力。這股力量從前是制度創新,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企業的發展壯大,民間或者政府的制度變革能量都在慢慢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減弱。

  浙江的傳統產業倘若不依靠品牌的塑造,“將會始終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階段,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因為“低層次的產業集群很容易模仿,產業就會向要素成本比較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盛世豪開出的藥方是“要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引進高層次人才,還要強化產業鏈上游,像設計和研發。同時塑造出自身的品牌”。

  浙江經濟的動力

  《21世紀》:從產業角度來說,浙江經濟今后持續發展的動力在什么地方?

  盛世豪: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資源配置的效率,二是生產效率。資源配置效率來自于宏觀方面的因素,更多是從制度方面來看。隨著我國大背景下制度的不斷完善,浙江通過改革進行制度創新而有所作為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因為制度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也有一個邊際效應遞減。從生產效率來講,對浙江經濟討論最多的是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附加值低、獲利空間小,在整個產業結構體系里面,傳統產業是低層次的,應該被更新或淘汰。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今后五年或更長時間,浙江能否持續發展。

  浙江的產業最有特色的就是“塊狀經濟”,從一村一品走到現在的產業群。產業群與一村一品最大的區別是一村一品集中于生產什么,以產品為主,而產業群更多的是強調企業內在的一種分工協作關系。這種分工協作關系實際上在一個區域內部,所有的企業形成了一個體系,分工很精細,但是每個企業專業化也很強,任何一個企業離開其他企業就沒法生存和發展。

  從現在來看,這種趨勢也是一種世界性的趨勢。比如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制片的各個環節全部在好萊塢這個區域完成。浙江形成這個基礎以后,有些企業看上去是搬出去了,其實是呼應跨國公司在全球體系里的分工。因為產業各個環節的分工對區位條件要求不一樣。屬于營銷的看重銷售的市場;融資的比如財務部門,就會尋找融資更為方便、資本市場更為發達的地方;而從生產這一塊來看,自然要尋找配套更加完備,零部件生產更為方便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浙江企業一部分走出去,意味著他們的視野更為開闊了,按照更具有比較優勢的區位來配置自己的資源,而不是囿于在浙江發展。

  產業集群路徑

  《21世紀》:浙江這樣的產業集群到底是沿著怎樣的歷史路徑走過來的?為什么蘇北就是形成不了產業集群,只是一家企業獨大的現象?浙江為什么自然地在各個區域形成有梯度的產業集群?

  盛世豪:浙江塊狀經濟仔細區分有不同類型。紹興、永康跟歷史形成的產業基礎有關。紹興有紡織基礎,永康有五金業基礎,但這個基礎跟江蘇不一樣,浙江是散落在民間,每家每戶都熟悉,都懂一點,改革開放以后自然就和浙江原有的路徑結合起來了。像溫州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就有這種現象:銷售員接訂單,給一個企業,企業拿到訂單后,制造成品來不及。例如毛胚,如果做毛胚的過程太復雜,就一步步往上游,直到串起每個環節。還有一種類型是義烏的模式,它原來發展的基礎是小商品的集散市場,后來賺了錢的一些人為市場提供產品,就形成了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的集群。義烏的集群主要特點是營銷和生產結合在一起,但分工的緊密性、精致程度跟紹興相比,還是要差得多。

  江蘇,包括山東無法形成產業集群的原因,跟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路徑有關系。企業從集體企業轉制過來,原來的規模已經很大,很多分工環節在一個企業內部已經實現,形成了其他新創企業要與之競爭的進入壁壘。一般來講,垂直型一體化的企業規模越大,形成集群就越難,而往往中小企業越多,就越容易形成集群。

  嵊州樣本

  《21世紀》:從一村一品到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有沒有一個樣本性的調查?

  盛世豪:嵊州的領帶是一個樣本。嵊州傳統上就有服裝基礎,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很多企業已經做服裝生產,但最初還不是做領帶的。到1980年代初期以后,嵊州的服裝和其他企業相比,競爭力要差一點,鄉鎮企業面臨虧損。有個香港人在深圳有家領帶廠,找到嵊州一個倒閉的服裝鄉鎮企業投下資金,轉產做領帶。他這家領帶廠做得越來越好,其他企業覺得有利可圖,都出來搞領帶了。大約在1985、1986年,在領帶廠很多的情況下,政府把服裝商城改成了東南領帶城,把原來的生產基地和市場結合起來,再接下來提供設計、花樣的企業也就越來越多。發展到現在,企業內部有平面競爭;更重要的,為企業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業都增加了,這就形成了集群。

  從大的方面來講,可以把整個浙江產業集群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要素推動的。就是依靠低成本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主要依靠國內市場和農村市場、低檔次市場為主。二是規模階段,生產達到一定規模,走上標準化的道路,產品很多走到國外,只是自己的品牌沒出來,很多通過OEM貼牌生產。三是品牌階段,市場營銷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并且有自己的品牌、知識產權。

  浙江絕大多數集群屬于第一個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有少數集群達到第二階段,像正泰、嵊州領帶從規模上講處于第二階段。衡量的指標一是看它和國外著名品牌有沒聯盟,聯盟情況多不多;二是比較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銷量。另外涉及到本地的體系是純粹生產呢,還是涉及到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21世紀》:相對其它地方形成的產業集群,浙江的優勢體現在哪里?

  盛世豪:浙江本地化的產業體系已經形成了,中小企業之間的聯系很緊密。另外市場效應已經形成,集群發展建立在原來的專業市場基礎上,生產和銷售結合在一起。有人說浙江沒跨國公司,但通過市場,義烏商品也打入到國外去了。能夠進入到跨國公司的生產鏈更好,但實際上浙江通過市場已經走出去。其他優勢,包括溫州企業家創業精神,民間資金豐沛,模仿意識比較強等等。

  品牌化之路

  《21世紀》:如您所說,浙江發展產業集群有兩條路:一是做品牌;一是隨產業結構的升級,進一步發展。這兩條路各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盛世豪:我認為浙江應該立足于打通上下游,做自己的品牌,并且盡量和其他國際品牌建立戰略性聯盟。在這樣的基礎上,引進一些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高技術含量的中間產品,包括原材料、生產設備,因為傳統產業中也有很多的高新技術,比如服裝的面料。

  走品牌化這條路,浙江大致有三種路徑:其一,萬向模式,通過為大的汽車公司提供配件進入全球生產體系;其二,嵊州模式,嵊州領帶與皮爾卡丹合作,一邊是OEM,一邊自己做品牌;其三,正泰模式,千方百計做品牌,提升知名度,包括到國外設立研發機構,跟海爾走的路差不多。這三種方式都是很好的途徑。少數規模上檔次的企業,會走收購的路。

  《21世紀》:如果現在走品牌化道路,打通上下游,瓶頸在什么地方?

  盛世豪:所謂龍頭企業相對還比較少,不是說生產規模小,而是從帶動效應和與國外聯系的角度講太少了。要融入國際生產網絡,現在只能靠一家一戶,所以看上去出口很多,但與全球的聯系是分散的,沒有納入到全球的生產體系里面。另一個是人力資源的瓶頸,這個已經討論的比較多。

  《21世紀》:除了政府,有沒形成產業內部企業之間的協調機制?

  盛世豪:溫州的行業商會做得比較好,比如企業之間的協調,又如反傾銷的應對等。但技術和品牌做得不是很好。怎樣通過行業協會來突破技術瓶頸,現在還看不到這種現象。

  《21世紀》:相對應的,省里是怎么考慮產業發展和規劃的?

  盛世豪:省里的規劃就是要在現有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有一些面對高新產業,但大多數面對傳統集群。我們的先進與其他地方不完全一樣,主要是既有高新技術,但更要利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保持生產工藝上的先進。

  浙江從大的區域發展趨勢來看,有幾塊值得注意的。環杭州灣(杭州、寧波、紹興、嘉興)這一帶以高新產業為主,有相對集中的有利條件。寧波和舟山是重化工業,包括臨港工業。臺州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比溫州更好。溫州還是以原有產業為主。省里提杭州灣、溫臺、金衢麗三個產業帶。金衢麗屬于起步階段,要想辦法形成集群。麗水這個地區發展產業要慎重,以后可以發展生態產業;衢州要想辦法打通江西和福建上饒的通道。

  從大長三角區域來講,浙江的思路還是以加工工業為主。長三角競爭激烈,因為上海并沒有把產業提升上去。另外,上海要為江浙提供生產型的服務業,比如會計、咨詢、研發等,包括資本市場定位。上海不是不該發展制造業,而是應該發展戰略性的項目,并形成自己的品牌。相對來講,江蘇的重化工業和裝備工業肯定強過浙江。

  (見習記者陳華對本文亦有貢獻)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