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中外分歧升級 外方對工程回報存有疑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6日 16:5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華威 北京報道 3月3日下午,荷蘭殼牌(中國)公司公關部人士栗陸莎在向總部求證后對本報記者謹慎表示:“殼牌公司認為該消息并不屬實,目前談判還在進行。”但她并不愿直接否認可能會發布類似的公告。
殼牌公司需要澄清的這個消息是:2002年8月開始參與西氣東輸項目合作的三家外資公司埃克森-美孚、荷蘭殼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會否在下周宣布正式退出這個重要的合資項目。此前的一周,合資各方在中國展開多次談判,就合資中的爭議問題進行交涉。該項目的主要中方股東為中石油集團。 德國《商報》在3月2日援引一家歐洲能源公司駐北京負責人的話表示:經過艱苦的談判之后,上述三家外資石油公司將在下周宣布與中石油集團關于西氣東輸工程的合作談判破裂。 外界認為,持續已久的該談判主要的分歧在于外資三家石油公司要求在該工程中獲得固定的有保障的收入,而中石油并不愿意就此作出承諾。根據2002年與中石油公司簽署的一份框架協議,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西氣東輸工程中各占15%的股份,另外中石油占50%的股份,剩下5%歸中石化。 除了上述于3月3日下午得到的荷蘭殼牌(中國)公司的答復以外,同日,兩家中國石油公司的人士也均未直接否認該消息,但兩家公司的態度則截然不同。中石油公司公關處處長畢建國在還未聽完記者所述的上述消息就直接表示:“目前公司正處在緘默期,不能對此發表任何看法。”并表示自己一直在開重要的會議。當天,中石油公司包括投資者關系部以及集團辦公廳等數個辦公室電話均一直處在無人接聽的狀態。 另一家中方股東中石化的人士同樣沒有否認該消息,該人士表示:“在該項目中,中石化所占股份很少,主要參與談判的是中石油。”但他提醒記者注意:“如果外資公司真的在下周發布這樣的公告的話,也不要奇怪。其目的非常明顯,希望在這個敏感時期給中國公司施加壓力,事實上,談判不可能完全破裂,僅僅是就目前雙方的分歧和條件而言,即使實在談不下去,那也將繼續談關于如何退出的示意吧。” 另有接近中方公司的人士對記者分析:“這更像是外國公司集體采用的一種戰術,對于這點它們有很好的默契。該事情的復雜程度絕對超出想象,即使中國公司已經收到這樣的信息,外資公司下周是否發出公告也很難判斷。一個可能的情況是,三家外資公司在久談不下的情況下,提前將其強硬的態度和可能采取的措施告之中石油,希望中石油迅速作出讓步或作出相關的承諾,這樣公告就可能不發。畢竟消息并不是從三家公司正式的渠道發出的。” 回報問題產生分歧 這已經不是首次傳出類似的消息了。在去年9月,外界就曾經傳出殼牌可能會退出該項工程,但隨后殼牌中國公司總裁梅勒爾就此澄清:“我們正在繼續談判,希望能很快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殼牌石油公司主席瓦茨依然表示:“有關爭議已令該工程無限期地陷入停頓,暫時看不到爭議何時會結束。而工程延期,讓他更擔心中國方面會要求殼牌石油公司接受比其預定的15%的目標收益率更低的收益率。”而事實正如他所說,《人民日報》去年8月13日就曾發表文章稱,“外方要求中方保證15%的收益率,這是中方不能承諾的,因為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在這之后,關于雙方的談判就少為傳出消息。 幾家公司的人士均不愿意透露目前雙方最核心的分歧在何處。但可以肯定,外方對于該工程的回報一直存有疑問,這種擔心使得它們堅持要求固定的回報。據知情人士分析,當初外資公司入股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了明顯的擔心,2001年英國石油公司(BP)退出西氣東輸工程時的理由幾乎眾所周知,就是認為該項目的回報可能達不到預期。而三家公司還決定參與的意圖顯然是希望能夠借此開拓中國市場,也就是說,他們早已經知道了投資的風險。現在,三家公司憑借著對該項目的支持而贏得了中國政府的好感進而贏得利益,結果他們又開始索要回報。 另一種分析則和上述觀點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為三家公司覺得在技術和資金方面支持了該項目,但它們認為在其他方面還沒有取得預計的收益,加上去年在國際油田的爭奪上和中國石油公司的摩擦也時有發生,最后導致了三家公司的強硬立場。 回報前景到底如何? 價格成為了所有分歧的根本。該項目由國家定價,西氣價格包括兩個部分:0.45元的井口出廠價和0.79元的管輸費,按照運輸距離遞遠遞增的原則測算,每立方米天然氣到達各地的平均價格分別為:河南1.14元、安徽1.23元、江蘇1.27元、浙江1.31元、上海1.32元,均價為每立方米1.27元,將根據城市燃氣、工業用氣、發電用氣等不同行業實行分類氣價。 而關于該價格能否被接受一直存在爭議。中石油公司副總經理陳耕此前透露:“目前,中國石油已與首批18家用戶簽訂了協議,2004年總供氣量可達13億-15億立方米。按照現在設計的管輸量,我們簽訂的合同量已經超過了設計能力的50%。”但另一種來自市場的說法則并不如此,數家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簽署的只是初步的合同,而是否真正決定購買,還要再做考慮。 有業內人士介紹,西氣在經過4000公里管輸后抵達上海的門站價為每立方米1.32元,而東氣抵達上海僅需300~400公里,兩者間管輸成本相差很大。雖然東氣目前進滬價每立方米為1.45元,可一些大型工業客戶卻在享受每立方米0.88元的優惠價格。而主要原因則相當明顯,西氣東輸的天然氣由于新疆等氣田受氣田規模、儲量豐度等影響,開采成本相對較高,而長達4000多公里的運輸距離,平均成本自然偏高。 另一個新穎的也是關鍵的因素是合同的形式。西氣東輸采用的是一種以前國內從未使用過的國際天然氣市場的交易方式,即“照付不議”。“照付不議”指得是:如果買方提出一年要用10億立方米天然氣,那么不管到時他用不用得完,都要付1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錢。到時賣方不管買方情況如何,都將通過管道照送10億立方米產品。如果超過這個數量也許可以有另外一個價格,但在協議范圍內的數量和價格將無法改變。 這對還不習慣此種方式的中國企業來說確實是件難辦的事情,加上并不便宜的價格,所以要想完成原國家發改委年初制定的西氣東輸下游市場“照付不議”協議全部簽署的任務實在有一定困難,而沒有大量的這些合同的現實讓外資公司對于未來收益的擔心越來越深。 如何解決這樣的分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石化的一位人士表示:“中石油可能會繼續保持其談判的立場,如果真正破裂的話,在技術方面,中石油并不會過于擔心。如果真的到了要退股的地步,可能的結果是中石油獨立做這個項目,中石化增持股份的可能性不大。”那樣的話,雙方解決退出項目的問題可能又是一場持久的談判。不過沒關系,中國的公司已經開始習慣這種真正的生意方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