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幸:再造一個什么樣的江蘇更重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5日 17:39 財經界 | |||||||||
本刊記者 陳晨星 陶建幸很有韜略。初次接觸他的人,往往驚嘆于他高大的身軀,在江蘇這種個子的人并不多見,因為需要仰視,所以在氣勢上就先奪人一籌。可能是學數學訓練出來的思維(他畢業于南京大學數學系),談話慢條斯理,邏輯縝密,并無咄咄逼人之勢,但機鋒卻是暗藏了,觀點也是犀利的。
他又有多重身份: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春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第十六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共泰州市委常委。 這位集企業家、學者、官員于一身的土生土長的江蘇泰州人,自然對江蘇的沿江開發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財經界》:您如何評價江蘇正在進行的新一輪沿江開發? 陶建幸:首先我認為江蘇省提出沿江開發這個概念是正確的。因為它目前迫切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南北的差距。這個問題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這并不是架兩個橋就能解決問題的。我覺得有地理上的概念,還有文化人文的概念。比如溫州、潮汕人,文化環境就決定了他就是要闖蕩。那么我們這一帶的人從出生的目標就是考大學、做學問。這個區別就大了。 還有時空的概念。因為只有發展到一定程度,你對問題思考和看法才會不一樣。所以可能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前,沿江兩岸發展的不平衡不僅得不到改善,而且可能長期存在。 《財經界》:就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沿江的蘇北地區是否具備了開發的條件? 陶建幸:在江蘇,所謂的蘇南特色,就是鄉鎮企業加外資企業。而蘇中沒有這個概念,我記憶猶新的是春蘭在1988年搞合資,有人說這是崇洋媚外,這就反映了觀念上的差別。我們蘇北是國有企業加農民。 但這種情況現在有了明顯的改變。農民已經開始活躍起來了,有點狀發展的概念了。 比如揚州三笑,可能一點不比蘇南的企業差。這就有個示范作用,它畢竟動了,畢竟有了這個概念,有了這種愿望。 另外就是地方國有企業的崩潰,按照中央的精神就是抓大放小,我們在全國是小國營,屬于需要放出去的。我看現在已經寥寥無幾了,可能就是十來家,這也要進行改革。 所以現在再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有可能的。 《財經界》:協調、可持續發展已經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您怎樣看這一輪沿江開發的協調發展問題? 陶建幸: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是永遠的話題。但不協調,也是永遠存在的。我們現在表述的協調發展,實際上是看差距是否在縮小。協調是一個理想,是我們始終追求的東西。 問題是這幾年差距在拉大,南北的差距、東西的差距都在拉大。從地方來說,江蘇南北的差距也在拉大,這就是問題了。 江蘇分成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帶。蘇中處于尷尬的中間位置。蘇南總體來說是好的。蘇北較差,屬于用財政轉移支付的辦法,包括加大一些固定資產投資的辦法來拉動它。 實際上政府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交通建設,江蘇的交通網中高速公路有三分之二是在江北。這種努力,我覺得這幾年是很突出的。 我也注意到,去年江蘇省政府決定,把靖江的一塊地交給江陰去開發。這個事情很重要,它解決了蘇南用地問題,這樣做可以直接拉動蘇北沿江地區。這個做法可圈可點。 但我覺得根本的問題可能還要關注兩點。就是造血、輸血,要從硬到軟。現在南方,包括蘇南,企業的產業轉移是很簡單的事。在我們這里還有一點困難,還是觀念的問題。再一點就是企業的流動問題解決不了,因為這對政府來說可能是一大損失,但我想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和戰略考慮。 我曾經說過,企業在某種意義上和政府是對立面。比如企業不希望增加工人,而政府希望增加就業;企業希望減少稅負,政府希望增加稅負等等。本身它就是一個矛盾統一的對立面。所以長三角開發也好,沿江開發也好,必須研究軟的問題,研究造血機能的問題。 再造一個江蘇是可能的,問題是再造一個什么樣的江蘇?是不是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探討的內容很多。所以我的結論是三個:第一,這是好的出發,好的動議,或者說好的目標;第二,是有可能達到的;第三,還有若干重大課題需要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