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之間:就業突破口 到大中城市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5日 15:1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近年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傳統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繼續存在帶來了農村居民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造成了就業機會的不平等,而就業的不平等又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 要從根本上改善農民收入狀況,就要打破傳統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已經提出了“五個統籌”發展的戰略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必須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 就業突破口:到大中城市去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專訪 見習記者 孫雷 北京報道 溫家寶總理曾向媒體和官員們引述這樣的詩句,“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 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引起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這意味著農民增收難已成為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的最根本、最突出的問題。而破解“三農”困境,就要從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入手。 三農問題無疑將成為本周召開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就此本報專訪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21世紀》:據我所知,您在討論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問題上,一直堅持認為,我們現還存在著消化過剩生產能力的問題。去年的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您在大會發言中提到,要啟動存量需求,消化過剩生產能力,啟動農村消費是最重要的一項。應將積極財政政策的資金更多地用在改善與農村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上。一年時間過去了,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您是否還依然堅持這一觀點呢? 林毅夫:是的,我仍然堅持自己的這一觀點。 我認為,存量需求存在于4個領域:外資、民間的投資、城市的消費和農村。無論是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還是溫總理一直以來的講話中,這一問題已講了很多。在新增加的政府的財政稅收當中,更多地要用在農村;在增發的長期建設國債中,更多地要用在農村。用在農村里的部分,過去只是用在生產領域,現在溫總理也講要用在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 《21世紀》:我們知道,按照中央的精神,今后將會有更多的國債資金向農村教育方面轉移,您對這一政策取向有何看法? 林毅夫: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舉措。我們現在圍繞的問題就是增加農民收入,而增加農民收入最關鍵的是減少農民數量,把農民從農業勞動力轉變為非農勞動力。而要轉變為非農勞動力,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農民進入城市,要面對新的工作、生活環境,如果有一定教育水平的話,就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 《21世紀》:您一直在主張用城市化來帶動農村的發展。但在轉移農村勞動力方面,您認為,是應該以大中城市為主還是中小城鎮為主,來提供非農就業機會呢? 林毅夫:我認為應該是以大中城市為主。因為要想把農民轉移出來,轉移出來的產業就要有競爭力,能夠更多地吸收就業。 在這里我著重強調比較優勢。因為如果產業沒有比較優勢,它就缺乏競爭力,就很難發展。同時,它還必須有一個群聚效應。比如紡織業、電子加工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一個廠不會是大而全的,一般只是生產產業當中的一個工序或者是零部件產品。這就需要有很多配套的廠與之相配合。當然這些配套廠也必須要符合比較優勢,才能夠把這一產業變成有競爭力的產業。哈佛大學的麥克·波特提出過“競爭優勢”的概念。 “競爭優勢”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須要有比較優勢,之二是要有產業群體。而只有規模足夠大的城市才可能有規模足夠大的產業群體。如果是在小城市,這種產業群就很難形成,也就不會有足夠大的產業成功。這樣的產業,即使是勞動密集型的,也不會真正有競爭力。 《21世紀》:但是,如果大量農村人口被轉移出去,我們的縣級財政稅基規模勢必將大量減少,您覺得,我們應該怎樣解決農村人口大量轉移所可能給縣鄉基層政權帶來的這一問題呢? 林毅夫: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對農村基層政權的職能,必須要進行改革。現在我們縣、鄉里面有那么多人,基層政權執行的是經濟職能。按照我們市場經濟的要求,那些屬于經濟職能的部分,要統統脫鉤,政府的職能應該集中在政府應該辦的事情上。按照我們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給政府的職能進行定位,根據這個定位來決定人員的配置。 同時,我主張,對我們政府干部的工資和行政費用,應該完全由政府財政來承擔,而不應像我們現在,基本上按照稅費來進行。 《21世紀》: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您可不可以圍繞三農問題,對中央的這一提法,以及我們的進一步改革談談您的認識呢? 林毅夫:我認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按照我們比較優勢來發展,更多是要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以及在高新技術產業中勞動力比較密集的產業區段。 下一步我們改革發展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我覺得金融結構的改革,金融體系的改革,是下一步發展的突破口。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幾個困難問題是交織在一起的。比如說三農問題,三農問題突出的是農民的增收問題、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就業的問題、農民收入問題與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就業問題與農民問題也是一體的兩面。如果就業問題不解決,農民流動出來就很難。這些問題某種程度上歸結點都在創造就業上面。 可是如何多創造就業呢?多發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過去有兩個障礙:一個是市場準入的障礙,一個是金融服務的障礙。現在準入的障礙基本消除,至少從中央的決策來講是這樣的。可是金融服務的障礙還沒有解決。因為我們現在的金融安排還沒有辦法給中小企業很好的金融服務。這是目前來講我認為解決上述幾個矛盾問題的核心。要解決好過去25年經濟發展所遺留下來棘手問題的突破口在這里,是在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