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日電 中國經濟在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的同時,也再次遭遇能源瓶頸的阻擊。
新近出版的《瞭望》周刊載文指出,專家認為,未來20年中國將面臨十分嚴峻的能源問題。一方面,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導致能源消耗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中國的特殊國情以及經濟全球化和環境保護日盛的國際背景,都使我們面對的情況比發達國家曾經歷的要復
雜得多。
據了解,中國人均能源可采儲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開采儲量只有2.6噸,人均天然氣可采儲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儲量90噸,分別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
文章指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個突出的矛盾是,在資源相對貧乏的背景下,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沒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傳統模式。而我們顯然沒有足夠的“家底”來支撐這種粗放式的增長。
專家指出,從長遠和全球的觀點來看,所謂“能源問題”,確切地說就是石油問題。石油是創造社會財富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全球政治格局、經濟秩序和軍事活動的一種最重要的商品。幾乎所有國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戰略的核心位置。
文章認為,影響中國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隨著石油進口依存度不斷增大,加大了石油供應的風險,國際上可能出現短期和局部的供應短缺,敵對勢力對石油供應可能造成威脅。二是國際市場油價可能出現短期的較大波動,油價過高將影響GDP的增長速度,而價格過低將使國內石油行業虧損。三是國內油氣生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自然災害對生產和運輸(尤其對天然氣輸送)可能產生較大影響。四是中國石油公司的實力和國際經營的經驗不足。五是缺乏石油安全應對體系。
如何削弱石油的不安全因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份關于國家能源戰略基本構想的報告指出:首先,應當加快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二是強化采油,發展替代燃料和技術。采用三次采油技術強化開采,可提高到50%以上,從而大大增加開采儲量。發展替代燃料和技術(電動汽車等),也可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三是盡可能加入到國際合作架構中,全面進入國際市場。四是應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和預警體系。(黃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