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國區域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正文
 
北京想象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29日 16:46 21世紀經濟報道

  區域發展不能投機

  在夢開始的地方,環渤海、珠三角和長三角一起讀秒,20年后龜兔立現。政策傾斜的效應自不待言——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催生了南方兩次飛躍,但在特殊政策照不到的地方,先有溫州、蘇南,后有蘇錫常和臺州,但環渤海的亮點呢?為什么?

  這里缺乏的不是自主性——每個行政區域的規劃可以一屆一換,缺的是創造性和清醒,立足于自身優勢的創造性發展定位并不放棄,而不是追逐熱點。因此,區域發展一樣不能投機,而是要投資、苦心經營。

  北京想象

  擺在北京面前的選擇是:

  政治和經濟雙中心的倫敦模式,和政治中心華盛頓模式

  本報記者覃愛玲

  北京報道

  環渤海在尋找自己的中樞,北京卻在尋找自己的方向。一樣的緊迫。

  “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這是近日的北京市兩會上,市政府給北京市未來的目標定位。這個目標看起來風光旖旎,招人歡喜。

  北京的定位一直不乏雄心壯志,亂花迷眼。

  但置經濟發展于何地一直是令北京困惑的問題:與周邊區域關系的模糊不清,則經常被背上壓制周邊經濟發展的惡名,北京好像無所不能,但似乎又都沒有出眾之處——給北京好像被欲望束縛,沒有專注于一個戰略定位。

  北京的方向,決定著環渤海經濟圈的速度。

  環渤海在哪里?

  環渤海曾與珠三角在同一個起點開始做夢。

  與論壇里文件上的風光無限相比,現實中的“環渤海經濟圈”還在發育當中,遠未成形。

  狹義的環渤海經濟圈,主要是指三省兩市的范圍,即北京、天津、遼寧、山東和河北。后來在具體規劃過程中,山西、內蒙古東部地區都要加入到其中。不過,目前學界還是比較傾向于三省兩市的劃分。

  “環渤海經濟圈”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

  中科院區域發展與資源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樊杰當年曾參與過國家環渤海經濟圈的規劃。他記得當時的思路是,在中國未來開放的進程中,將產生3個主要的經濟支撐區域: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

  環渤海長期以來就是我國原材料及重型制造業的一個基地,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所以當時對環渤海的總體定位是,發展成為具有現代化水平的、能源原材料的重要基地和外向型經濟的復合基地。

  關于一些重要城市定位,樊杰表示,當時曾從國家層面上予以明確。比如,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在經濟上,應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作為其目標。像能源原材料和重型工業,在規劃中,是不主張北京搞的。天津是作為重型制造業的中心,唐山是作為能源原材料中心。

  當時規劃的是北京和天津作為整個環渤海的主中心,副中心是青島和大連。

  但彈指二十載,珠三角已經領先,長三角奮起直追,環渤海才如夢方醒。

  2001年10月,建設部副部長趙保江主持“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評審會,數百位專家參會。最終評審意見認為,這一以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為主持人的課題的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符合北京向世界城市發展的戰略需要。趙保江副部長還表示:此成果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這個規劃建議以京津雙核為主軸,以唐保為兩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調整產業布局,發展中等城市,構建大北京地區組合城市;京津兩大樞紐進行分工與協作,實現區域交通運輸網從“單中心放射式”向“雙中心網絡式”的轉變。

  但后來似也了了。

  今天卻發現,與長三角和珠三角逐漸成形的經濟圈相比,目前環渤海區缺乏非常明顯的產業分工,缺乏一個中心的領先城市。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一位教授告訴記者,環渤海區域內正掀起城市開發的高潮,但都缺乏從區域經濟層面上的審視規劃,區域間要素流動阻力比較大,行政區域利益主體意識強,區域內城市的絕大部分發展措施往往首先考慮本行政區的利益最大化,周邊區域接受輻射非常弱。

  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專家孫久文覺得,上世紀90年代關于環渤海經濟圈的規劃之所以沒能執行下來,跟規劃本身的不合理有很大關系。那個規劃里把環渤海的區域定得太大了,6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億,而且分屬好幾個行政區劃管轄。

  于是有人提出分而治之的新思路。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陳耀教授認為,由于環渤海地區地理區域面積比較大,基于當前這一區域聯系較松散的現狀,在戰略上可以分部分進行,例如北部遼東半島的“北渤海灣經濟區”,南部山東半島濟南、青島、煙臺為主要區域的“南渤海灣經濟區”和京津冀北為主要范圍的“西渤海灣經濟區”。

  還是要做制造業

  在這里,對北京的期望最高。

  “環渤海經濟圈”、“首都經濟圈”、“京津唐一體化”、“西環渤海經濟圈”、“大北京地區”……這一系列概念的關鍵詞都是北京。

  解放以前,北京是一個消費城市。但是,解放后,北京大力發展工業,如首鋼擴建、燕山石化等,一些重工業都放在了北京,北京一度成為在中國特大型城市里僅次于沈陽的重工業城市。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務院對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是四個中心: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沒有提經濟和工業。就近的天津則由于原有基礎和交通優勢,被定位于開放型的工商業城市。

  但是經濟建設在北京市一直處于重要位置。包括一名中央領導主持北京工作時,曾經提出:“北京不是經濟中心,但是全部工作必須以經濟為中心。”

  在新的形勢下,北京市政府發展經濟的口號是“發展現代制造業”、“總部經濟”、“打造北方金融中心”等。作為首都,北京有著天然的資源集聚優勢。一系列新的企業落戶北京,特別是現代汽車的到來,更成了標志型的事件。

  這引起了不少非議,認為北京發展經濟有“不務正業”之嫌。天津、石家莊等城市一些人士更是認為,北京市不應該把重點放在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上,抽離了很多本該屬于他們的資源。

  孫久文以理性的態度回應了這種非議:“任何中心的建設,都是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的。如果沒有經濟作保障,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困難的。”

  孫久文認為,北京目前還沒有能像上海那樣處于經濟擴散期,它比上海發展得慢,還處于集聚期,在這個時候要求它對周邊幅射是不現實的。應把北京看做是一個市場,通過市場的手段來加強與北京的聯系,不一定非要通過行政或政府的手段來聯系,也不一定非要通過行政區域的調整來聯系。

  事實上,有專家告訴記者,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宏觀政策下,地方不發展本地經濟,GDP上不去,你的政績何在呢?而上大型項目,尤其是汽車這樣的黃金項目,是拉動GDP的良藥妙方。

  孫久文說,我們做過一個關于北京市第三產業的調查,發現北京市的第三產業占比是全國城市里最高的,但是總量并不高。我們認為這是北京市第二產業支持第三產業的能力不夠,所以工業還是要發展的。至于是不是一定要發展汽車這樣與周邊的城市形成直接競爭的產業,那是另一回事。我覺得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北京發展的新興產業。

  做倫敦不做華盛頓?

  對于經濟中心與首都的關系,一位北京市政府官員認為兩者并不存在矛盾:世界上有兩種首都發展模式,一種是“華盛頓模式”,一種是“倫敦模式”,前者只是政治中心,后者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經濟中心。他表示,北京要走的是后一條。

  而到目前為止,北京離倫敦好像還很遠,定位不清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孫久文覺得,北京的經濟形象應該是整個華北地區的經濟中心,至于在這個問題上和天津之間的矛盾,我覺得是可以解決的。天津應該發展以港口為中心的港口經濟,而北京的基礎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這兩者之間是可以互補的。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教授提出的“首都圈”及“大首都圈”的發展設想是,建議先發展首都圈的核心地區,主要指京津唐三市之間三角狀的廣大地區,通過首都圈發展的綜合影響力,環渤海地區將會逐步形成與首都圈在功能上聯系緊密、在空間上相互獨立的經濟聯合區域——大首都圈。

  京津一體化即被響應。天津市長戴相龍強調,把天津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經濟中心,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北京的聯合與協作。

  由于功能眾多,人口急驟增加,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北京。

  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錯中,在規劃與自流的雙重影響下,千年古都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