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鵬 深圳報道
2月24日,深圳市領導李鴻忠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力推動深交所開設中小企業板”。
與此同時,在深圳社科院于2月中下旬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打造中國內地第三大
金融中心》專題報告中,一板兩市被列為24條力薦措施之一,并予以著重論述。
深圳打造金融之都的沖動遠遠不止于此。在2月下旬舉行的深圳兩會上,來自金融界的多位代表,提出了打造內地第三金融中心的出路:深圳向南——加強深港金融合作。
深圳市政協委員、中國銀行福田支行副行長蘇躍在《借CEPA機遇,促進深港金融業一體化發展》提案中稱,深港金融一體化的切入點在于建立共同的金融專業市場,這主要包括外匯、貨幣和資本等三個市場。
同期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交的《打造中國內地第三大金融中心》專題報告亦稱,深圳金融市場是大香港金融中心的延綿區,具有“雙重身份”。而深圳市銀監局副局長熊良俊則直指深圳銀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即資產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業務增長和收益增長均不相稱。
“解決金融問題,提升金融地位,都需要問計于香港,這或是深圳金融業的前途,相信也是一條捷徑。”一位人大代表說。
深圳的誕生是因為香港,而現在,年方弱冠的深圳依然需要香港。
李鴻忠24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加強與香港金融業的合作,積極配合香港銀行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鼓勵支持香港中小銀行在深發展。”次日,香港銀行開始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
按照央行的安排,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為其承擔結算。截至2月22日,已有3.372億元人民幣現鈔被分三批從深圳運往香港。就在月初,永隆銀行等3家港資銀行進駐深圳。而來自深圳保險界的消息稱,有3家香港保險公司計劃落戶深圳。
這都意味著CEPA已經全面啟動。
對此,蘇躍說,面對CEPA的實施,深圳的機遇在于與香港進行優勢互補,實現兩地經濟一體化,而金融一體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深港金融一體化的切入點在于建立共同的金融專業市場。”
蘇稱,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外匯市場,爭取使深圳率先成為雙貨幣流通、本外幣自由兌換、匯率市場化改革的試點;二是貨幣市場,爭取使深圳成為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做好人民幣回流工作及增加貨幣市場交易品種(如逐步放開國債二級市場);三是資本市場,包括引入境外企業來深上市,吸引境外資金尤其是香港基金來深交易和投資,探討深港交易所聯營可能性及構建高科技企業融資中心等。
深圳發展銀行董事周林則建議,促進深港基金業雙向開放,放開香港與國際基金公司在深圳建立投資機構限制,并鼓勵合建基金公司等。
2月下旬,深圳市社科院在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交的《打造中國內地第三大金融中心》專題報告中,將深港合作和先行先試、創業投資一起作為深圳金融中心的三大支撐點,并稱“這是深圳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信心所在”。(參見本報2004年2月26日《第三大金融中心設想:深圳社科院力薦“24條”》)
在深港合作方面,專題報告提出了四條措施,包括積極鼓勵香港銀行參股本地銀行、加大引進香港金融專才與金融機構的力度、創建深港資本市場“一板兩市”合作機制和加強深港保險業合作等。
其中,在鼓勵香港銀行參股本地銀行中,專題報告建議開出的條件包括:單個和全部香港銀行持股分別可達到30%和40%的比例上限;市政府和國有股可讓出第一股東位置,整體持股比例可低于20%;國有股可不占半數以上席位,并在中央支持下探索成立外資股超過40%的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
據一位參與《打造中國內地第三大金融中心》專題報告起草的人士介紹,該專題報告系由深圳人行、證券、銀行、保險、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參與。鼓勵參股能開出如此優惠的條件,可見加強深港金融合作已成為深圳金融界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