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人民幣漸成全球議題 升值辯論遠未結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26日 17:24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王衛平)人民幣匯率問題之爭延續在2003年。直至今天,仍未有證據表明關于人民幣是否該升值的辯論已告結束。 分析人士說,這反映出中國作為崛起中大國為世界關注的必然。國際匯率問題從來就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貨幣理論問題,而是與國際或區域間錯綜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緊緊揉合。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日前發布的“2003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說,中央銀行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有效防范風險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其實,過去的一年里,中國高層已屢次強調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對中國和世界市場的重要意義。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迪帕克表示,支持中國政府的人民幣政策。他說,中國領導人也想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但在自由浮動前,必須先解決兩個問題: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內地市場的沖擊、中國內地銀行改革的成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戈夫強調,該組織的政策是支持中國政府逐步增加匯率彈性,不支持中國放手讓人民幣升值的做法。 美國工商界不少人士認為,人民幣幣值應根據經濟及市場因素而非政治壓力作出改變。一些美國企業認為,盡管美國市場日益受到中國產品的沖擊,但“沖擊”的只是技術含量和價值含量均很低的“低端產品”市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雖然產地在中國,但不少原材料還是來自美國,且設計、品牌、銷售和市場方面的高利潤業務被牢牢控制在美國跨國公司手里。 美國學術界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看法意見紛亂,但不少有分量的經濟學家傾向于促使中國增強匯率形成機制的漸進改革,并懷疑浮動匯率制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到底有多大好處。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有兩次發言。一次表示,“人民幣匯率如果繼續盯住美元,可能會破壞中國國內貨幣體系的功能”,并指出,“從經濟的觀點看,人民幣匯率應該自由浮動。”另一次,格林斯潘對美國國內將失業問題、貿易逆差問題和人民幣匯率政策掛鉤表示不滿,對以人民幣問題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這無助于解決美國國內的就業問題,徒然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日本政界針對中國匯率政策的非議較多,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是:(1)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進入國際貿易體系,產生了巨大的通貨緊縮壓力;(2)中國正在輸出通貨緊縮,并且這種影響不局限在它的鄰國;(3)中國是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有責任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貢獻,也符合其利益。如果不能嚴格限制出口,那也應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或者是讓人民幣升值。歐盟的一則評論認為,人民幣問題“正如茶壺里的蒸汽,壓力最終必須獲得釋放”,曲折地形容了歐盟的基本態度。 歐盟和歐洲一些經濟體的官員對人民幣問題多主張包括日本、中國在內的亞洲貨幣應更具彈性并盯住一攬子貨幣,不要只盯美元。他們認為歐元承受了美元疲弱帶來的太多壓力。 除日本外,東亞其他經濟體更關注的是中國經濟增長和對周邊經濟體進口需求的上升,而不是人民幣定值問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