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2003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25日 09:14 證券時報

  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

  2003年,我國國民經濟克服了多種困難,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人民銀行認真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依靠經濟手段對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進行了調控,努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總體看,上半年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的勢頭在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一、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

  2003年末,廣義貨幣M2余額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8個百分點。5—11月份,廣義貨幣增長都在20%以上,年末略有回落。流通中現金余額為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全年累計投放現金2468億元,同比多投放879億元。

  二、金融機構貸款前三季度增加較多,第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

  2003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下同)本外幣貸款余額1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2.8萬億元,同比多增0.9萬億元;外匯貸款比年初增加276億美元,同比多增185億美元。上半年人民幣貸款月均增加2965億元,第三季度月均增加2300億元,第四季度月均增加979億元。

  2003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基建貸款增加6373億元,同比多增3199億元;二是個人消費貸款增加5091億元,同比多增1397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3528億元,同比多增857億元;三是票據融資增加3403億元,同比多增1171億元;四是農業貸款增加1531億元,同比多增354億元。以上四項貸款合計增加1.64萬億元,占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額的60%。

  不良貸款實現雙下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效益提高。按照一逾兩呆口徑,200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2.4萬億元,比年初下降157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5.19%,比年初減少4.69個百分點。根據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布的報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實現經營利潤621億元、197億元、570億元,中國建設銀行實現撥備前利潤512億元。

  三、人民幣存款增長較快,外匯存款有所下降

  200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7萬億元,同比多增8351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增加3.7萬億元,同比多增9399億元;人民幣存款中,企業存款增加1.3萬億元,同比多增0.3萬億元,儲蓄存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0.3萬億元。外匯存款減少19.2億美元,2002年為增加107.2億美元。

  四、基礎貨幣增速較高,金融機構流動性基本正常

  2003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基礎貨幣余額為5.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幅比上年末提高4.9個百分點。基礎貨幣增速加快主要是因為外匯占款繼續大量增加,全年外匯占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加6850億元。

  2003年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5.38%。其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率為4.12%,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超額準備金比率分別為8.33%和8.11%。總體看,金融機構流動性正常。

  五、利率總水平和貨幣市場利率基本穩定

  2003年,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水平保持穩定。自2002年2月21日降息后,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98%,處于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一年期貸款利率為5.31%,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為1.89%,一年期再貸款利率為3.24%。2003年四季度,商業銀行人民幣協議存款(期限在五年以上、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利率集中在3.6%-3.7%的區間,比年初提高0.5個百分點,略有上升。

  2003年,境內外幣存、貸款利率受國際市場利率變化影響先降后升。上半年,倫敦同業市場美元等利率一路下行,7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了境內美元等外幣小額存款利率。此后,外幣存、貸款利率水平隨國際市場利率有所回升。12月,商業銀行1年期大額美元(300萬美元以上)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0.9919%,1年期美元貸款固定利率加權平均水平為2.5612%,浮動利率加權平均水平為2.193%,與年初基本持平。

  貨幣市場利率在出現短期波動后趨于平穩。12月,全國銀行間市場7天品種的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24和2.14,分別與上年同期持平和下降0.15個百分點。

  六、國家外匯儲備繼續增加,人民幣匯率穩定

  2003年末,國家外匯儲備4032.5億美元,比年初增加1168.4億美元,是我國外匯儲備增加最多的一年。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換8.2767元人民幣,繼續保持穩定。

  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

  2003年,金融宏觀調控面臨復雜局面。中國人民銀行對經濟、金融運行狀況密切監測,并積極與有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溝通和協調,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趨勢及時進行“預調”和“微調”,取得了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穩定的金融環境。

  一、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保持基礎貨幣平穩增長和貨幣市場利率相對穩定

  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信貸總體規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保持基礎貨幣穩定增長。針對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大幅增長的情況,人民銀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加大基礎貨幣回籠力度。一方面堅持對沖操作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進行靈活操作,滿足金融機構短期流動性需求。

  從4月22日至1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63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為7226.8億元,發行余額為3376.8億元。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共開展59次公開市場操作,通過公開市場債券交易累計回籠基礎貨幣13186億元,累計投放基礎貨幣10492億元,投放、回籠相抵,凈回籠基礎貨幣2694億元。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11459億元,外匯、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相抵,凈投放基礎貨幣8765億元。銀行間具有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雖然由于新股發行引起一些波動,但在公開市場操作的引導下,11月下旬以來一直穩定在2.15%左右的水平(圖3)。通過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了基礎貨幣的平穩增長和貨幣市場利率的相對穩定。

  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適度調低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為配合公開市場操作“對沖”基礎貨幣過快增長,減輕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回收流動性的壓力,有效控制貨幣信貸過快擴張,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從2003年9月21日起,將存款準備金率由6%調高至7%。這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提前一個月宣布,給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提供了緩沖的時間,并在總量適當收緊的同時,對有短期流動性困難的金融機構及時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政策實施過程中,金融運行和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總體平穩。

  中國人民銀行還決定從2003年12月21日起將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由1.89%下調至1.62%。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仍為1.89%。適度降低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有利于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有利于改變目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不平衡狀況,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配合的綜合效應。

  三、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

  2003年12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再次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貸款基準利率的1.7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下限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不變。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對一些利率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進一步理順利率結構,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

  四、監測房地產貸款狀況,對商業銀行貸款進行必要的窗口指導

  保持房地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針對部分地區房地產信貸投放過快、隱含風險加大的情況,2003年6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發[2003]121號),對房地產信貸進行了風險提示,對開發商貸款、建筑業流動資金貸款、個人多套住房貸款和高檔住房貸款制定了比較原則性的限制措施,進一步規范房地產信貸市場發展。

  同時,針對貸款投放過快的情況,人民銀行及時對商業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早在200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就組織商業銀行認真分析貸款多增的趨勢,認真把握貸款進度。7月份以后,中國人民銀行三次召開窗口指導會議,對商業銀行進行了必要的風險提示,要求金融機構注意防止資本充足率下降,防范各類信貸及流動性風險,改進和健全內部考核制度,適度控制貸款總量。“窗口指導”作為輔助性貨幣政策工具,對傳導貨幣政策意圖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試點

  農村金融體制和農村信用社改革事關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為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改進對農村經濟的金融服務,在目前貨幣政策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國家仍然決定出資支持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根據國務院部署,2003年下半年,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在山東、吉林、浙江、貴州、江西、陜西、江蘇、重慶八個省市全面展開。根據國發(2003)15號文件精神,中國人民銀行按2002年底實際資不抵債數額的50%,發放專項再貸款或專項中央銀行票據,幫助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化解歷史包袱,目的是使改革后的農村信用社能做到產權明晰、財務狀況良好、治理結構完善。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票據操作辦法》和《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借款管理辦法》,在手續和條件的設計上堅持切實促進改革到位并真正達到“花錢買機制”的效果。

  六、加強貨幣市場制度建設,積極推動貨幣市場發展

  一是擴大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的試點范圍,目前,開辦柜臺交易的地區擴大到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二是簡化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上市審批程序,對于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央國債登記公司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每期債券的上市日期;三是規范證券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規定凡經批準成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員的證券公司,應向同業拆借市場披露必要的信息,并保證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四是組織國家開發銀行在國內發行了第一只美元債券,發行額為5億美元,并相應地解決了美元債券的登記托管等技術問題。

  七、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措施:一是完善經常項目管理,便利企業和個人外匯收支,切實滿足企業、個人合理的經常項目用匯需求;二是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對外開放,放寬企業購匯限制,實施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逐步拓展資本流出渠道,支持“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三是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試點,允許開辦外債項下的遠期業務,加快外匯市場建設,逐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八、加強貨幣政策同其它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2003年,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在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和趨勢的同時,積極與其他宏觀經濟部門溝通和協調。在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過程中,注意加強與計劃、財政等其他宏觀調控手段的協調配合,以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配合的綜合效應。

  第三部分金融市場分析

  一、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交易量快速增長

  2003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交易十分活躍,交易量快速增長。全年累計成交2.4萬億元,比2002年增加1.2萬億元,增長99.2%,比2001年增長近2倍。

  二、債券發行狀況總體較好,二級市場交易活躍

  (一)債券發行狀況總體較好

  2003年,財政部累計發行國債6280億元,同比增加351億元,增長5.9%。其中,憑證式國債發行2504.6億元,同比增加1031.6億元,增長70%;記賬式國債發行3775.5億元,同比減少680.5億元。政策性金融債累計發行4520億元(不含2003年9月份發行的5年期5億美元政策性金融債),同比增加1445億元,增長47%,增幅同比高28.3個百分點。企業債累計發行358億元,同比增加33億元,增長10.2%。全年國債發行利率基本穩定(表3),政策性金融債發行利率隨市場利率變化,總體上呈下降—回升—下降的態勢。

  (二)銀行間債券市場成交金額再創新高

  2003年,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十分活躍,成交金額再創歷史新高,累計成交14.8萬億元,同比增加4.2萬億元,增長39.3%。其中,債券現券成交3.08萬億元,同比增加2.64萬億元,增長近6倍;債券回購成交11.72萬億元,同比增加1.53萬億元,增長15%。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明顯提升。

  三、票據市場在規范中發展

  2003年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2.77萬億元,同比增加1.16萬億元,增長72.2%;累計票據貼現和再貼現4.44萬億元,同比增加2.12萬億元,增長91%。12月末,已簽發的未到期的商業匯票余額為1.28萬億元,同比增加0.54萬億元,增長73.5%;票據貼現和再貼現余額8934億元,同比增加3669億元,增長69.7%。從各月情況看,商業匯票當月簽發額個別月份出現小幅波動,累計發生額保持增長態勢;前8個月貼現余額增長勢頭較為強勁,月平均增長508億元,8月末貼現余額為9266億元,之后貼現余額明顯回落,12月末降至8168億元。

  四、股票市場運行平穩

  2003年股票市場運行平穩,全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3.21萬億元,同比增加0.41萬億元;日均成交133.3億元,同比增加15.2億元,增長12.9%。其中A股累計成交3.13萬億元,同比增加0.41萬億元;日均成交129.8億元,同比增加15.3億元,增長13.4%。

  1-5月份,滬、深股指在波動中上揚。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由上年末的1358點和389點,上揚至5月末的1576點和441點,分別比上年末上升218點和52點,分別上漲16.1%和13.4%。6月份起至10月份,滬、深股市出現下滑。10月末,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收盤于1348點和365點,比5月末分別下降228點和76點,分別下降14.5%和17.2%。11月份起,滬、深股市小幅回升,12月末,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分別收盤于1497點和379點,比10月末分別上升149點和14點,上漲11.1%和3.8%。

  2003年股票市場融資增加較多,全年累計融資1357億元,同比增加395億元,增長41.1%,主要是H股和可轉債增長較快。其中,A股籌資(包括發行、增發和配股)639億元,同比減少99億元,下降13.5%;H股發行(主要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和人保公司)籌資64.6億美元,同比增加42.62億美元,增長近2倍;發行可轉債180.6億元,同比增加139億元,增長3.4倍。

  2003年,國內非金融企業部門(包括住戶、企業和政府部門)以貸款、股票(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籌資部分)、國債和企業債這四種方式新增融入的資金總計為3.52萬億元(本外幣合計),同比多融資1.12萬億元,增長46.6%。國內非金融企業部門貸款、國債、企業債和股票融資的比重為85.1:10:1.0:3.9。

  五、保險市場發展迅速

  2003年,我國保險業發展迅速。一是保險機構不斷發展。截止2003年底,我國保險公司(不含籌建)已經發展到56家,保險公司的總資產達到9123億元,同比增長41.5%,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二是保費收入持續增長,人身險保費收入明顯快于財產險。1999年至2003年間,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以年均29.2%的速度持續增長,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36.3%,增幅比財產險保費收入高22.6個百分點。2003年,累計保費收入3880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32.4%,增幅比財產險高20.7個百分點。三是保險的經濟補償作用明顯增強。2003年全年,保險業累計賠款、給付841億元,同比增加134億元,增長19%,比1999年全年增加331億元,增長64.8%。

  隨著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資金運用渠道仍主要為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到2003年末,保險公司的銀行存款和投資資金合計余額為8379億元,比1999年增長3.6倍,比上年同期增加2849億元,增長51.5%,其中,銀行存款占54.3%,國債投資占16.8%,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5.5%,其他投資(包括金融債券、企業債和其他投資)占23.4%,銀行存款、國債投資和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比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0.4、3.2和0.1個百分點,其他投資上升3.7個百分點。

  保險市場與貨幣政策調控的關聯度日益提高。一方面,保險投資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利率敏感性產品方面,貨幣政策調控對保險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保險資金相當部分屬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與儲蓄存款具有較強的替代性。隨著保險資金參與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市場價格和資金流向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

  六、外匯市場交易量顯著增加

  2003年,由于外貿增長迅速、境內外美元利差擴大及本外幣利差變化等原因,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顯著增加,各幣種累計成交折合美元1511億美元,同比多成交539億美元,日均成交6.02億美元,同比增長54.4%。其中,美元品種成交1478億美元,日均成交5.89億美元,同比增長54.2%。

  第四部分宏觀經濟分析

  一、世界經濟復蘇加快,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寬松

  2003年世界經濟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上半年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放慢,呈現出很強的不確定性;二是下半年復蘇加快,經濟增長高于預期,全球貿易總量出現了反彈性增長,國際直接投資在連續兩年大幅下降后首次微量回升,但就業狀況沒有得到相應改善,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2004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0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調高至3.7%,比2002年實際數高0.7個百分點。

  二、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200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國民經濟克服“非典”疫情等多種困難,呈現出增長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7萬億元,增長9.1%。但在經濟快速增長中也存在一些影響經濟、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部分行業盲目重復建設、能源交通出現了多年少有的瓶頸制約,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一)我國經濟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投資需求高速增長是主要拉動力

  2003年,我國經濟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增長速度是1997年以來最快的,其中,一季度增長9.9%,二季度6.7%,三季度9.1%,四季度10.7%。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四季度工業景氣問卷調查顯示,宏觀經濟運行景氣指數回升;企業產銷平穩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產品訂單增加,企業家對未來宏觀經濟運行及企業經營狀況樂觀。

  經濟快速增長主要由投資需求拉動。2003年,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大需求中,投資需求增長最快,僅次于1992年和1993年經濟過熱時期。

  消費需求呈現快速恢復性增長。2003年4、5月份,受“非典”疫情的影響,始終平穩增長的消費需求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僅為上年同期增速的一半,是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餐飲業銷售下降16%。“非典”過后,消費需求迅速回升,到三季度基本恢復到“非典”前水平。7-12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均高于上年同期增長水平。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

  進出口快速增長,貿易順差縮小,凈出口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減弱。200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8512億美元,同比增長37.1%,是1980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出口4384億美元,同比增長34.6%;進口4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9.9%;進出口順差255億美元,比上年減少4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增速有所下降。2003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

  (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增長方式有待進一步轉變

  全國稅收總收入及其增收額創歷史最高記錄。2003年,全國共入庫稅款突破2萬億元(不含關稅和農業稅),比上年增長20.3%;增收額首次突破3000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8.2%。稅收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6%左右,比上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

  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3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992年該指數建立以來的最高點。成本費用利用率、總資產貢獻率、流動資產周轉率都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連續五年保持增長,200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8152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利潤總水平創歷史新記錄。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增加;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化學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五個行業共新增利潤1310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新增利潤總額的48.7%。

  應該看到,2003年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原材料和能源的高投入,基本上還屬于粗放型經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仍然任重道遠。

  (三)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需要密切關注

  2003年前8個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持續小幅正增長,但從9月份開始快速上升,月環比分別為1.2%、0.9%、1%和0.6%,同比增幅在12月已經高達3.2%。據初步估算,2004年同比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為2.2%,其中一季度為1.7%,二季度2.9%,三季度3.6%,四季度0.7%。也就是說,2004年即使沒有任何新的漲價,全年物價上漲也會達到2.2%。

  受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和經濟高增長的拉動,從2002年4季度開始生產價格就以高于CPI的幅度快速上漲,其間受“非典”影響一度回落,2003年9月份以后部分原材料和能源出現瓶頸制約,價格漲勢迅猛。主要特點一是初級和中間產品價格漲幅高于最終產品。人民銀行統計的企業商品價格連續14個月上升,2003年12月份同比上漲6.3%;其中初級產品同比上漲10.9%,中間產品上漲6.5%,最終產品上漲4.1%。二是原材料購進價格的漲幅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3年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分別比年同期上漲4.8%和2.3%,而2002年分別同比下降2.3%和2.2%。三是生產資料價格漲幅高于生活資料。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3年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6%,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約2.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1%,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約0.3個百分點。

  進口商品價格攀升。2003年3季度,我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6.4%,其中投資品上漲27%,消費品上漲16%;中間產品上漲4.5%。

  房地產價格和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增勢不減。房地產價格2003年的漲幅明顯高于2002年,且呈加速趨勢。分季度看,2003年土地交易價格分別上漲8.5%、7.1%、8.8 %,和8.9%,分別比上年同期高0.6、1.7、2.5和1.1個百分點;房屋銷售價格分別上漲4.8%、4.9%、4.1%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期高0.5、1.3、0.1和1.6個百分點;房屋租賃價格分別上漲1.7%、1.9%、1.8%和2.2%,分別比上年同期高0.5、0.8、0.7和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受固定資產需求高速增長的拉動持續上漲,已從2002年上半年的零增長,升至2003年上半年的1%,又升至3季度的1.5%、4季度的2.2%。

  全面反映通貨膨脹壓力的GDP縮減指數變動率,在2003年高達4.5%,遠高于2000年0.8%, 2001年0%,2002年-1.2%的水平,且在一年內從2002年的-1.2%驟升至2003年的4.5%,表明通貨膨脹的形勢不容樂觀。

  三、主要產業運行正常,產業結構調整須抓緊推進

  2003年,第一產業增長2.5%,增速比上年減慢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12.5%,增速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6.7%,增速比上年減慢0.8個百分點。

  第五部分預測和展望

  一、2004年國際經濟金融趨勢展望

  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總體穩中趨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均預計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明顯快于2003年,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4年2月的最新預測數為4.6%,高于2003年0.9個百分點。

  2004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總體良好。隨著世界經濟趨好,國際市場需求日趨旺盛。同時,國際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跨國公司加緊進行全球布局調整,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生產能力和拓展市場的趨勢仍在延續。但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貿易不平衡狀況突出,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可能對我國敏感行業的成本和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二、2004年我國宏觀經濟展望

  2004年是建國55周年,也是我國改革和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綜觀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改革和發展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新的機遇,也存在不少困難和新的挑戰,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較快,效益較好,活力較強,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各項改革有序推進。但越是形勢好,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價格上漲加快、部分行業盲目擴張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投資總規模偏大、煤電油運緊張程度加劇、農民增收困難、城鄉發展不平衡、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重等。

  綜合各方面的考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4年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為7%,這一預期目標有利于保持宏觀調控目標的連續性,并有利于在“求真務實”的思想指導下,引導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上,有利于搞好宏觀調控。預計2004年全年CPI將上漲3%左右。其中翹尾因素影響CPI上漲2.2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和政策性調價因素估計會影響CPI上漲約1.0個百分點。此外,還存在難以量化的價格上行壓力,一是2004年經濟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將導致物價總水平的進一步上升;二是2003年糧食等食品價格漲價的滯后影響會逐步顯現,推動其他下游產品價格上漲,從而推動價格總水平的上漲;三是2003年貨幣信貸高增長的滯后影響。2004年我國物價也存在下行的壓力,主要表現為汽車、家用電器、藥品等價格仍繼續保持下降的態勢。總體上,2004年影響價格上升的因素多于影響價格下降的因素。

  三、2004年我國貨幣政策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依據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原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健全金融調控機制,按照“穩定政策,適度調整”的基本思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密切關注宏觀經濟運行中供求變化的新特點,特別是物價上升的趨勢,進一步增強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及時采取預調和微調措施,不斷改進中央銀行調控水平,加強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避免“一刀切”。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止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考慮到2003年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的滯后效應,2004年貨幣供應量增幅和新增貸款規模應低于2003年的實際水平。預計M2和M1分別增長17%左右,人民幣貸款增加2.6萬億元。

  (一)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繼續控制貨幣信貸總量,既要防止貨幣信貸增長過快,又要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的合理資金需要,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宏觀經濟形勢和趨勢分析,繼續采取中央銀行票據和債券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適時調節流動性;加強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綜合發揮好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協調配合的功效,保持基礎貨幣的合理增長。

  (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進一步發揮利率調控作用

  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當前應繼續保持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基本穩定,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密切監測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利率結構。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使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三)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有效防范風險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密切觀察分析國際收支和金融市場變化的新形勢,協調本外幣政策,改進現行結售匯制度,積極培育外匯市場,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四)著力調整信貸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進一步加強信貸運行監測,逐步建立鋼鐵、汽車、電力、房地產等重點行業與基礎產業的信貸風險預警體系,加強信息和政策引導。引導商業銀行著力調整信貸結構,對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行業的建設項目強化信貸風險管理。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農業、中小企業、擴大消費、助學、增加就業方面的貸款支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支持擴大就業。

  (五)加快發展金融市場,擴大直接融資

  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繼續支持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改變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過低、融資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建立統一互聯的證券市場,完善交易登記和結算體系。加快發展貨幣市場,推動貨幣市場基金發展,實現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建立健全各類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機制,積極推進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的協調發展。加強對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動態監管,監測各類金融市場的運行狀況,防范跨市場風險,促進金融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六)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做好農村信用社改革資金支持工作

  國有商業銀行綜合改革,是整個金融改革的重點。2004年1月,國務院決定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試點,并動用450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等為其補充資本金。這次改革最注重的是注資與深化銀行內部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結合起來。中國人民銀行將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按照改革與管理并重的原則,嚴格監督這兩家銀行各項內部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切實轉換經營機制,確保實現這次股份制改革的各項預期目標。同時,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嚴格把關,服務至上,認真做好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資金支持工作。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其他金融企業的微觀機制改造。

  (有刪節)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