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791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這是1998年以來的同期最高速度。相對于連續幾年的經濟低迷來說,這個速度就更是引人關注。于是,種種預測和爭論也就由此而起。許多經濟學家預測,一次將會持續若干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將會來臨,有的甚至
預言這次經濟高速增長將會持續20年的時間。但更多的人似乎在關注,目前的中國經濟是否過熱。
但在此我們要關心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構成前些年中國經濟連續若干年持續低迷的“市場疲軟、內需不足”的問題解決了嗎?
按照權威部門的說法,在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市場銷售增長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9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從理論上說,在經濟如此快速增長,而且伴隨溫和的物價上升的情況下,是不太可能存在“內需不足,市場疲軟”的現象的。正因為如此,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不管是外需,還是內需,都出現按捺不住的強勁增長勢頭。通貨緊縮似乎在離我們遠去。
然而,“市場疲軟、內需不足”的問題,真的是在這樣一種經濟高速增長中消失了嗎?如果是的話,這個過程是怎樣發生的?如果不是的話,這個因素將會在經濟增長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經分析,近些年來一直困擾中國經濟的“內需不足、市場疲軟”問題,是在中國由生活必需品時代向耐用消費品時代轉型的背景下發生的。要實現這個轉型,關鍵的問題是形成一種與耐用消費品相適應的消費模式。而這個消費模式的形成,需要種種制度和結構的條件。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妨礙與耐用消費品時代相適應的消費模式形成的制度與結構因素主要表現在: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人們對未來難以形成明確的預期,由此導致過度儲蓄的傾向;在這個轉型開始發生的時候,大量的人口滯留在農村,無論其收入還是生活方式,都使得他們難以真正進入耐用消費品市場;社會中貧富懸殊的程度過高,擁有80%財富的20%的人口雖然有很強的購買能力,但由于需求已近飽和,并不存在現實的消費動機,而擁有20%財富的80%的人口雖然有需求但缺乏現實的購買力。近些年來的“內需不足、市場疲軟”的存在,與這三個因素是密切相關的。而這三個因素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可以解決的。因此,“內需不足、市場疲軟”將會成為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生活的重要問題。
對于這次經濟高速增長,許多學者都強調了投資拉動和進出口拉動兩個因素的作用。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351億元,同比增長30.5%,比去年同期加快8.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6063億美元,同比增長36.2%,比去年同期加快17.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077億美元,增長32.3%,加快12.9個百分點。也正因為如此,一些人對這次經濟增長的持久性和動力表示懷疑。
但在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投資和進出口問題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就是這次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對前些年“經濟空心化”的反應。在最近的幾年中,已經有一些經濟學家對我國經濟中出現的“產業空心化”問題提出警告。比如,許多地方對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的新經濟情有獨鐘,而將制造業視為夕陽產業,似乎不搞高科技就沒有創新精神。在有關資源的引進和投入上,往往向高科技和第三產業傾斜,而使傳統的制造業備受冷遇。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第三產業投資在全社會投資總額中的比重一直處于上升勢頭,而最近五年來,制造業無論在基本建設投資層面,還是在更新改造投資層面,所占全社會投資總額中的比重都是下降的。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后工業化現象”。一些大城市日益變得繁華和浮躁,而實實在在的經濟基礎卻在喪失,虛擬經濟的成分在迅速擴大,經濟泡沫在迅速增加。
注意一下下面的數據,可以提醒我們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在前三個季度中,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9487億元,增長2.8%,同比基本持平;第二產業43693億元,增長11.8%,加快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25934億元,增長5.4%,減慢1.2個百分點。有關數據還表明,在前三個季度中,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共完成增加值28975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3個百分點,是1995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增速。電子通信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冶金工業和化學工業,對整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0.7%。反映在投資上,國有及其他類型投資中的工業投資9032億元,同比增長49%,加快24個百分點。從這里可以看出,第二產業或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遠遠快于其他產業,從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這個趨勢恰恰與若干年前的“經濟空心化”現象形成鮮明的對照。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這次經濟快速增長的合理性和健康的一面。
因此,大體可以概括地說,在內需不足這個大的背景下,出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可能的。因為即使是在內需不足的情況下,諸如投資和進出口以及產業的重新組合等經濟活動的中間環節都可以起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甚至,在內需不足的大背景下,出現消費需求的短時間快速增長也是有可能的。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內需不足這個幽靈仍然會頑強地發揮它的影響力,在目前,這種影響力突出表現在:在冷熱之間的彈性地帶空間過小,經濟不是過冷就是過熱;對不景氣的矯正措施極易引起經濟過熱,而對經濟過熱的矯正措施又非常容易導致經濟低迷。這就是人們在一年前還在談論經濟不景氣而在今天卻疾呼經濟過熱的原因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