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民增收問題的“地方特色”
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農民增收問題的“一號文件”,為近幾天陸續召開的各地“兩會”,確定了一項重要的議題。北京市“兩會”中,“三農”問題,尤其是其中的增加農民收入問題,確實成了最受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之一。
但同是關注農民增收問題,北京又有著顯著的“地方特色”。應該說,北京作為一個以都市為中心和主要組成部分而構成的行政區劃,比起那些“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其“三農”問題相對并不那么突出。去年,北京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11.5%,首次高于城鎮居民的增加幅度(11.2%)。雖然這并不能說明農民收入問題已經解決,但至少讓人看到城鄉經濟關系進入良性調整的希望。但是,隨著北京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急速擴張,占用農業用地就成了必然的趨勢。在“兩會”上有代表指出,政府征地、政府指定綠化等專門用途的土地和鄉鎮進行非農業開發占用農地,是農民失去土地使用權和支配權的主要原因。而無論是哪種原因,對“失地”農民的補償,他們未來工作的安排,以及必要的社會救助和保障,都是北京未來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北京“地方特色”的問題。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既是生產資料,又是身家性命之所系。因此,征用農民土地或事實上取消了農民對土地用途的支配權,就必須在提供相應的經濟補償之外,為其提供就業機會或必要的社會救助保障。否則失地農民就可能陷入無地、無業、無收入的絕境。而這在道義上是不合理的,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則是危險的。
本屆“兩會”上,上述問題成為代表、委員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證明社會各個方面都已經注意和重視這一問題。同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措施、政策指導下,也有望得到更好的解決。但還是需要強調的是,除了各界的關心、政府的決心之外,應該向農民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農業政策、土地政策,讓農民充分了解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所在,并充分尊重發自農民自身的利益訴求,使各項新政策都能真正符合農民的利益和要求,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兩會”上,還是媒體輿論上,都是對農民的同情和為他們的呼吁多,直接來自農民的訴求少,這是需要改變的———沒有誰比農民自己更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渴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