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濟強勁增長的根本動力源自消費結構升級
2004年消費價格漲幅不大
有望在2%至3%間徘徊
家住太原的高先生和北京、杭州的親朋一行7人,在海南度過了一個溫暖、愜意的春節。雖然3萬余元的消費不菲,但這個“家庭旅行團”的成員們仍連稱“過癮!”
據全國假日辦統計,像高先生這樣以休閑旅游方式度過春節的人,今年已經多達6329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290億元,同比增長12.4%。一些宏觀經濟專家們斷言,旅游、住、行消費的迅速增長,意味著消費結構升級開始進入“劇變期”,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將不斷上升,經濟增長亦將由此轉型。
經濟轉型元年
去年,經濟界的關鍵詞顯然是“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達到26.7%,比上年快10.6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首要力量。從投資需求不足,需要長期建設國債拉動,到投資迅速回升,再到局部過熱,以致國家發改委不得不對鋼鐵、電解鋁、水泥三行業敲警鐘,這一發展過程只用了1年多的時間,令人不得不認真重新審視。
投資快速增長無疑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經濟學家們認為,目前,我國進入重化工業化時期。在此階段,工業結構升級自然需要大量設備和技術開發投資。這使得投資有可能在未來的3-4年內維持15%以上的較高增長率。
然而,投資高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大量問題卻不容忽視。最值得注意的是,投資率和增量資本產出率兩個指標的不斷上行。
投資率反映的是投資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這一比例在近年不斷上升,去年達到43%左右,而發達國家和一般發展中國家都在30%以內,超過40%的比例全世界前所未有。
增量資本產出率反映的是為維持一定的產出增長率所需要的投資增長率。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格曼曾指出:“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增量資本產出率不斷上升,投資效率下降,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最深刻根源!”近10年來,我國增量資本產出率一直趨于惡化,已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2倍左右,提高到近幾年的4-8倍!這說明雖然投資持續大幅擴張,但投資效率正在不斷下降。
投資領域出現的問題已經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建議:“在適當控制投資增長速度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實現投資和消費的均衡增長。”他強調:“擴大消費需求,不斷提高國民收入中用于消費的份額,將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投資效率,只有‘社會凈福利’增加了,GDP和投資的增長才有意義。”
市場是一只無形的手。其實就在關于如何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的討論開始之時,經濟增長的結構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與消費的月度增長率出現了此消彼長的趨勢,投資增速開始下降而消費增速則逐月上升。這種變化不似股票市場熱點轉換得那么輕易與頻繁,它不易為人所察覺。但是,這變化卻是必然的,它所帶來的影響亦極深遠,并將最終導致我國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推動型”轉變。經濟學家們預言:今年,就是轉型的啟動之年。
中等收入階層崛起
經濟學家們認為,消費在經歷了數年低位徘徊之后,進入新的增長周期,其動力源于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而消費結構升級則依賴于我國中等收入階層的產生和崛起。
經驗表明,少數富人階層傾向于購買進口高檔商品;大多數低收入階層的消費主要是用于購買滿足生活所必需的低端商品;而迅速增長的中產階級的消費則是用于購買本國生產的高端、新型商品,從而推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盡管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是消費升級的起跑線,但在我國,消費升級恰恰是在人均GDP逾3000美元、中等收入階層“扎堆兒”的滬、京、粵、浙等沿海發達地區率先展開的。
歐洲老牌投資銀行——法國巴黎百富勤公司的研究部門將中國的中產階級定義為:人均年收入2.5-3萬元、家庭年收入為7.5-10萬元,受過高等教育,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的,從事腦力勞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及白領。符合上述標準的人數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約為13.5%。據該公司測算,2002年中國達到中等收入階層標準的家庭為5000萬個,家庭平均年收入為7.5萬元,家庭平均擁有31萬元資產。而到2010年,以上數字均將翻番,即達到標準的家庭總數達1億個,戶均收入為15萬元,戶均擁有資產達62萬元!
巴黎百富勤總經濟師陳興動表示,隨著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中國消費率(消費占GDP的比率)將不斷上升,從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達到71%,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他還給出了一個等式:1億中產階級家庭=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
潮流遮擋不住
經濟界的判斷與政府的設想不謀而合。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官員表示,消費結構升級只有與產業結構升級形成良性循環才能成為經濟成長的結構性推動力,而且以城鎮中上等收入居民家庭消費結構升級為啟動點是最佳選擇。
他認為,今后數年我國消費結構升級與經濟擴張將形成新的良性循環,表現為如下過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帶動房地產業、汽車制造業等一批相關產業增長→提高經濟活動的總量水平→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和城市化→農民收入提高并在較低檔次上形成消費需求→為現在加工產業、原材料工業和建筑業提供市場→國民經濟進入擴張性的良性循環。
這樣的良性循環自去年末以來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真實的數字更直觀:去年汽車、住宅、通訊器材三類商品對北京消費品零售額的貢獻率為54.5%,特別是汽車的貢獻率高達42.5%。與此同時,農村市場消費也逐漸走出低迷,并快速成長,去年四季度零售額增長率達到19%,已高于城鎮2.9個百分點!
潮流遮擋不住。讓投資者們充滿想象的增長空間、令全世界咋舌的增長速度,我國與消費升級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器材和旅游4大行業將是消費升級的最大受益者。在這些行業中,必然將有一些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巨艦。誰能抓住市場機會,在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迅速擴張,誰就將成功。
為此,證券市場應該為消費品生產商們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只有這樣,證券市場和所有的投資者才能更多地享受我國經濟轉型、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巨大收益。(記者陶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