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樹鐸
在2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詳細介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文件產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基本政策含義的同時,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征地的同時要確保農民的利益
記者:《意見》里提到將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明確界定政府土地征用的權利。請問這些觀念會提到法律層面上嗎?會不會草擬一個土地征用法,如果草擬這樣的法律,大概會在什么時候出臺?怎么界定政府征地的權限?另外,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糧食的安全,現在糧食的庫存量實際有多少?在文件里也提到每年的糧食缺口在增大,請問過去幾年內糧食缺口是多少?每年缺口增幅是多少?
陳錫文:關于征地制度改革的問題實際上在去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明確提出來。從那次會議之后,黨中央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都在進行有關政策和法律的修改工作。改革征地制度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中國人多地少,因此要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根據這個原則確定征地制度的改革有兩個方面:一是保證農民的權益;一是控制征地的規模。要做到這些,必須實行嚴格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其中特別是用于經營性的土地,應該提高補償標準。無論是經營性用地還是公益性用地,都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用途管制。對于農民來說,土地被征走了,征地方面就必須解決好他們的生計問題,包括就業和社會保障。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起草指導征地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同時人大常委會也開始啟動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工作。
對農投入增加的資金用于四個方面
記者:中央出臺的文件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增加農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那么,中共中央以“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題目的文件還是第一次,這里邊有沒有特別的含義?另外,這次中央1號文件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文件,今年中央財政對于農業的投入增加將近300億,這些資金將用于哪些方面?
陳錫文:確實如此,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專門發一個關于農民增加收入的文件,這是建國55年以來的第一次。這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第一,從1997年到2003年這7年時間中,中國農民收入增長形勢比較嚴峻。這7年中,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增長4%。但同一時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比過去有所擴大。
首先是力圖化解當前農民收入增長困難的現實矛盾。其次要有一個科學的發展觀,要有一個全面的協調的發展,就必須使得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的收入能夠有一個比較快的增長。大家一定了解,從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就提出經濟發展要以擴大內需為基點,但是擴大內需需要廣大的老百姓有購買力,而在中國,如果占總人口60%的農民購買力不足的話,那內需很難真正擴大。因此,農民增收不僅僅是著眼于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也是著眼于中國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于財政支持農業的資金問題。去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各方面的資金是1200多億元,今年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增長的幅度是很大的。增長的資金主要用于四個方面:第一,用在支持農村稅費改革,增加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上。第二,主要增加在進行生態建設,特別是像森林、水利等方面。第三,主要增加在農村的社會事業發展,特別是農村的教育、衛生和對于青年農民的培訓方面。第四,主要增加在農業農村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的扶貧工作方面。據我所知,增加的將近300億的預算方案,財政部已經基本完成,在3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之后將會得到執行。
農產品漲價不會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
記者:隨著大量的農民向城市流動,到底有多少農村土地會被新的居住方以及城市的擴建所占據?目前看到農村的農產品有大幅的通脹現象存在,對于農民的增收是一件有利的因素,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陳錫文: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到底有多少農民能轉入城市,現在講這個問題只能是粗略的一種判斷,但是從過去幾年中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來看,經過努力,每年提高城鎮化率1個百分點是有可能的。我個人看法,到202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再提高15到16個百分點是有可能做到的,城鎮化的發展必然要占用耕地,從過去幾年的實際情況看,每年建設用地所占用的耕地大約在260萬到280萬畝之間。
關于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是不是有利,這是肯定的。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一部分食品的價格開始上漲,但總體來說上漲的幅度并不大,大約在10%到20%之間。從價格的總體水平來說,實際上還低于1996年的水平。因此,可以說農產品的價格還有一個合理上漲的空間。
政府有關部門只要做好對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各種扶持政策,農產品價格應該讓它回到合理的水平,這樣對增加農民的收入才能起到較積極的作用。我想提供兩個數字做參考,第一個數字,2001年,平均每個城鎮居民用在糧、油、肉、菜方面的開支比1996年減少了131.2元錢。第二個數字,2002年,同樣指標,城鎮居民用在糧、油、肉、菜方面的開支比1996年還減少43.8元錢。而同一時期,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已經超過了3000元,因此,農產品價格的合理回升不會超出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可以放棄對重要農產品的調控。
改革農村稅制和基層民主制度
記者:今年1號文件在關注農民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提出了其他若干重要權利也需要得到維護和保護。比如農民平等就業的權利,比如進城務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那么,長期以來,侵犯農民利益、忽視農民利益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量比較大。請問造成這些問題的體制性原因是什么?
陳錫文:關于農民的平等就業權利以及流動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這些問題最近3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多次強調,而且制定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措施。這次在文件中進一步強調這個問題,是提出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在中國的二、三產業中,來自于農業部門轉移的勞動力的比重迅速提高。比如現在服務業中,來自農業部門轉移的勞動力大概已經占到總的從業人員的50%以上,在制造業中占到60%以上,在建筑業中大約占到80%,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不僅僅是對待農民權益的問題,也是對待產業工人的態度問題。
農民權益受侵害的制度性因素,我想有很多方面,但是看得比較清楚的主要是兩點:第一,目前農村的稅制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二,目前農村基層的民主制度還有不夠健全的地方。
農村的稅制還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今年又采取了三方面的重大措施:第一,農業稅的稅率總體上降低1個百分點。第二,取消農業特產稅。第三,要求加快精簡機構、精簡人員等配套改革。關于基層農村的民主制度,當前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正著重抓這項工作,叫村務公開,讓村里的各種事情,尤其是財務方面的事情,要讓普通的民眾了解,讓他們知情,讓他們參與管理。
農村金融大有可為
記者:農村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農業銀行究竟會在以后的農村金融工作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會不會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貸款的力度?
陳錫文: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是今年和今后幾年內農村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年正在進行的實際上主要是農村信用社的體制改革。在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之間有一些大體的分工。對于農戶直接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生產,這方面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信用社的職能。而對于像農產品加工、發展農業產業化以及縣和縣以下的小城鎮建設等等,這主要是農業銀行承擔的責任。這樣的分工實際上已經考慮到了農業銀行作為一個商業銀行的本質要求,就是利益的取向問題。當然現在已經開始的農村金融改革還不僅僅在于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兩個方面,還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也包括國家對于所有在縣和縣以下的金融機構,明確他們支持農業的義務,以及進一步探索適應農民的擔保抵押制度和逐步建立農村政策性保險等等這樣一些工作。
其實說農業是一個相對來說利益比較低的部門,這種說法也并不完全正確。我提供一個數字,去年我國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4.8%,但是農業在整個金融機構中占用的貸款余額不到6%。從這個角度看,農業利用金融資金的收益是相當高的,所以金融機構只要通過改革,完善自己的服務,完全可以從對農民的服務中獲得他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