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國資流失”說事 制約國有經濟的民營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31日 02:03 《環球》雜志 | ||
作者:柳艷舟 在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是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反對在職者利用手中的特權將國有資產以各種形式流失到個人手中,這是一個制度腐敗的問題,應當嚴厲禁止。另一方面我們更應當從國有經濟的戰略退出與社會資本運行的角度從更高的層次來看這個問題,提防以國有資產流失為借口,制約國有經濟的民營化進程 所謂國有資產流失,就是指國有資產通過不同途徑流失到私人手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產生是與國有企業的改革相伴隨的,也是改革過程中發生的必然現象,是一種制度轉換的一種成本,如何正確看待這一問題,對今后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在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的作用是國家干預經濟和彌補市場缺陷的工具,然而我國的國有企業卻不是這樣,而是作為市場的對立面、終結者出現的。因此在我們選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時,我們應當去建立被世界各國實踐所證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的功能只能是干預經濟和彌補市場缺陷,國有企業的主要經營目標不是利潤,而是各類非商業目標,這正是它區別于一般非國有企業的最基本特征,如果國有企業也像非國有企業一樣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微觀經濟目標,國有企業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了,因此當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時,是要盡快重塑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實際上是一種民營化的過程,在企業的民營化過程中,也就是在將國有資產轉讓給非國有的投資主體的過程中,要對國有企業的資產價值有正確的認識。任何一種資產都有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之分。當前強調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時,普遍將國有資產的名義價值或者賬面價值作為衡量國有資產價值的依據,甚至將國有資產的賬面價值等同于國有資產的實際價值。 國有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一個會計指標具有3個明顯的缺陷:一是賬面價值反映的是資產的歷史狀況,不能反映其即時狀況。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當會計報告出臺時,資產的賬面價值早已發生變化;二是賬面價值不一定與其經濟價值相符,凈資產值與資產的實際經濟價值關系不密切,一臺凈資產值接近零的資產可能仍有巨大的生產能力,而一臺凈資產值很高的資產可能因新產品、新技術的原因而被淘汰;三是賬面價值與會計制度、會計方法相關,不同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方法會導致同一資產有不同的凈值。 一般情況下,評估價值往往高出實際價值。因此以國有資產的實際價值來衡量國有資產價值,國有資產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會出現差額,但這并不代表國有資產縮水或者國有資產流失,而是國有資產價值的回歸。 當前改革中許多人對國有企業虧損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可以容忍,甚至為其找種種原因辯解,而在企業改革中由于發生了股權轉讓或資產出售的行為時,便有人出來指責發生了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其中有些人是打著保衛公有制的旗號,捍衛其揮霍、侵吞國有資產的特權。只要我們在資產評估和出售過程依法監督和規范中介評估機構的行為,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遵循規范的評估程序,同時在轉讓環節上,引入競爭機制,國有資產在產權交易過程中就不會出現大規模流失的情況。 《環球》雜志供新浪獨家采用,更多精彩文章請讀《環球》雜志。 聲明:《環球》雜志授權新浪網獨家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