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專家出四招死堵私有化漏洞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31日 01:52 《環球》雜志

  作者:桑百川

  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甚至有人對公有制和市場經濟的前景產生懷疑。

  代表社會貧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數在中國目前已經超過0.4的警戒線水平,這與國有資
產的流失不無關系。

  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渠道很多,但歸類一下,無非兩種,即公開流失和潛在流失。

  公開流失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國有資產流失。如“59歲現象”,類似云南紅塔集團的儲時健、深圳市能源集團的勞德容等企業管理者,在自己即將退出權力舞臺之際,利用對企業的實質控制權,把國有資產公開轉化為個人收入;有的企業管理者利用金蟬脫殼的形式,以實行股份制改革為名,把優質的國有資產剝離出來,成立股份制公司,由自己直接掌握,而把劣質資產和冗員、債務、虧損業務等留在母公司;有的則在外資購并國有資產中,低價出售國有資產;也有的利用MBO(管理者收購)的形式,管理者低于正常價格買下國有資產;還有的在國有資產轉讓和出售過程中,暗箱操作、低估漏估國有資產,低價轉讓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入個人腰包。據初步估計,國有資產轉讓過程中,采用公開拍賣形式出售的國有資產價格一般比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價格高出10%左右,而采用私下交易方式出售國有資產的價格一般比評估價格低30%左右。

  潛在流失是指國有資產收益的流失。投資的目的是獲得收益。如果一個國有企業經營了一整年,沒有任何收益,對投資者來說,這與沒有這個企業是一樣的(不考慮其他利益);如果不僅沒有任何收益,反而虧損,那就還不如沒有這個企業;有的國有企業在經營中存在內部人控制泛濫,經營者利用對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撈取個人好處,拼命增加個人在職消費,購買豪華轎車,購置高檔辦公場所和住宅,吃喝玩樂的費用都計入企業成本,擠占利潤,造成企業虧損;有的則通過關聯交易,從關聯企業如朋友、親戚的公司中高價購進原材料、設備等,從關聯企業中獲得回扣款,卻增加了企業成本,降低了企業利潤;有的甚至通過隱蔽的方式把企業利潤轉化為個人賬戶上的存款,然后聲稱企業虧損。

  國有資產流失的惡果是非常嚴重和可怕的。首先,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加大了社會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平,從而引發其他社會問題。一方面,少數人利用控制國有企業資產運營和國有資產轉讓的權力,使國有資產流入自己的腰包,積累起個人原始資本,建立私人企業,反過來雇傭工人,進一步獲得利潤,個人財富不斷增長和膨脹。另一方面,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企業陷入虧損或破產的邊緣,職工被迫下崗失業,收入水平下降。一方面是財富在少數人手中的積累,另一方面是貧困在普通工人身上的積累,造成社會貧富差距不合理拉大,影響社會的穩定。目前,反映貧富差距的指標——代表社會貧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數在中國目前已經達到0.5,這與國有資產的流失不無關系。

  其次,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造成事實上的私有化。雖然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實行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化,但是,如果在實現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出現大量國有資產的流失,其趨勢必然是大量國有資產變為私有資產,導致私有化。

  再次,國有資產流失,還會加劇政治腐敗,導致官僚資本主義泛濫。國有資產一般不會流失到普通老百姓手中,而是主要流失到當權者手中。掌握著國有資產轉讓審批權和經營權的當權者,掌握著國家機器的人,才有機會操控國有資產的轉讓機會、轉讓價格,控制國有企業的成本和收益,也才有機會把國有資產或國有資產的收益轉化為自己的財富。這是在公有制的運營中形成的腐敗。當官員利用權力使國有資產流失到自己的手中,獲得大量資本時,就是官僚資本,這種狀況泛濫,就是官僚資本主義的泛濫。而官僚資本主義是被世界人民所唾棄的一種丑惡的制度。

  如果能夠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資產出售的條件和法律環境,完全可以減少甚至避免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不出現私有化。

  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中,對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收縮國有經濟戰線,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出售和轉讓國有資產,已經成為戰略選擇。

  對國有企業中實行股份制改造,實行出資人的終極所有權與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分離,建立法人財產制度、法人治理制度、有限責任制度,解決國有資產無人負責的狀況,是實現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選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可以解決內部人控制泛濫現象,減少國有資產的潛在流失。

  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是確立國有經濟主導地位的戰略選擇。過去,大量的存量國有資本是按照把國有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主體的定位形成的,國有經濟幾乎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分布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由此導致許多企業的、產業的和政府的難題。有限的財力被分散使用,企業普遍達不到規模經濟,而且只顧建立新企業,無力顧及已經建立的企業的持續發展,企業技術老化,設備陳舊,成為長不大的“小老樹”,競爭力低下;各地都爭相建立完整的國有經濟體系,重復建設嚴重,產業內部惡性競爭,經濟效益下降;政府忙于“救火”,職能越位、錯位、不到位的現象比比皆是。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政府既要推進體制改革,又要負責宏觀調控,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彌補市場缺陷,還要消除發展中國家普遍具有的經濟發展瓶頸,同時,在主辦大量競爭性國有企業時,還必須救助大量效益低下、虧損嚴重、瀕臨破產倒閉邊緣的國有企業,總是忙碌不堪,又費力不討好,該做的事情無力做,做不好,政府效率下降。為此,要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收縮國有經濟戰線,國有經濟要從大量的一般競爭性領域中退出。

  2003年,江蘇省國企改革規劃文件提出,“地方國有大型企業要由1875戶調整到230戶內;大型商貿企業由846戶調整到40戶內;中小企業的國有資本兩年內基本退出,2003年要退出60%”;無錫市則要在國有資本的退出上有新的突破,要使企業國有資產比重降低到20%以下;山東推出20家上市公司赴港出售;西安市要在兩年內出售500億元國有資產;北京市要對350億元的國企大變賣,武漢市要對2000多個國企開刀……中國各地這些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國有資產出售、轉讓,使國有經濟比重大大下降,現在已經降低到1/3左右的比重,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其實,如果能夠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資產出售的條件和法律環境,完全可以減少甚至避免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不出現私有化。

  在對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出售國有資產過程中,如果符合以下條件,則可以保證國有資產不發生量變,不發生國有資產流失,堵住國有企業改制和戰略重組中可能發生的私有化漏洞。

  第一,公正評估國有資產。通過完善資產評估法規,規范資產評估程序和制度,嚴格執法,加強對資產評估的監管,可以做到資產評估的公正科學化,保證國有資產評估價值合理準確,在資產評估過程中不發生國有資產流失。

  第二,公開轉讓國有資產。通過建立國有資產公開拍賣的制度,使國有資產出售信息公開透明,避免國有資產轉讓中的暗箱操作,可以形成國有資產轉讓中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公開公平競爭局面,在買者和賣者的競爭中發現國有資產的市場價格。即便公開拍賣中國有資產的市場價格與評估價值不一致,也基本屬于價格圍繞價值的波動,在公開競爭中拍賣的過程,會減少乃至消除國有資產低于正常價格出售和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現象。

  第三,收回的國有資產用于再投資。由于我國過去實行以國有企業保障代替社會保障的做法,國有企業的銷售收入中沒有提取出社會保障基金,而是把利潤上繳財政用于財政支出花掉了,即存量的國有資產有一部分是通過挪用社會保障基金形成的,現在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拍賣出售而收回的一部分國有資產充實到社會保障基金中,不能稱為國有資產流失。除此以外,出售國有資產收回的資金用于再投資,國有資產的總量不發生變化,也不會發生國有資產的流失。

  第四,建立復式財政預算制度。為了保證拍賣出售收回的國有資產用于再投資,需要在建立公共財政的同時,建立起國有資本的專門性財政制度,實現國有資本的獨立運營。

  (本文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環球》雜志供新浪獨家采用,更多精彩文章請讀《環球》雜志。

  聲明:《環球》雜志授權新浪網獨家報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國有資產流失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