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注資國有銀行 銀行改革的“新政”之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29日 17:46 南方周末 | ||
2004年將是銀行“新政”的開端,因為以外匯儲備注資國有銀行是一個基本方法論的改變,即從頭痛醫(yī)頭的孤立式綜合改革變?yōu)榄h(huán)環(huán)相扣的真正綜合改革 陸磊 國務院決定以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入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標志著國有銀行改革 在改革的方法論上,綱目問題是關鍵。以外匯儲備注資于國有銀行是一個基本方法論的改變,即從頭痛醫(yī)頭的孤立式綜合改革變?yōu)榄h(huán)環(huán)相扣的真正綜合改革。1990年代以后,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以高水平的改革方案設計必須考慮三個基本點:第一,在實現(xiàn)既定改革目標下,促使改革成本的最小化;第二,在必須付出的改革成本范圍內(nèi),實現(xiàn)成本分擔的合理化;第三,在有人受益、有人受損的改革措施下,尋求合理的補償原則。實現(xiàn)了上述三點,可以認為改革實現(xiàn)了帕累托改進。 有理由認為,此次外匯注資有可能開創(chuàng)金融穩(wěn)定的體制基礎,因為它抓住了一個基本綱要:在既定改革目標前提下,不能以過大的財政負擔或通貨膨脹為代價,否則,目標再完美也可能因為各種阻礙而夭折。 在技術上,改革的步驟順序安排是至關重要的。真正的綜合改革的邏輯應該是“逆推”而不是“正推”的,否則必然弊竇叢生,比如國有銀行要瘦身是沒錯的,但在撤消縣以下分支機構的過程中客觀上造成了農(nóng)村金融體系面臨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隨后當局被迫認真思考農(nóng)村金融改革;郵政儲蓄在高通脹時期回籠資金是沒錯的,但是通縮時期大量資金轉(zhuǎn)存央行又造成金融與經(jīng)濟脫節(jié)!澳嫱啤眲t意味著從改革的最終目標出發(fā),層層遞進地尋求實現(xiàn)目標所需要的條件,倒推出改革的第一環(huán)節(jié)。 2004年,銀行改革的“新政”將如何展開呢?以下是我們的政策模擬: 2005年之前,四大國有銀行必須完成產(chǎn)權和治理結構的全面改革,而在海外或境內(nèi)上市是實現(xiàn)此目標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在一定的時間段(至少半年)之前改善主要財務指標并進入上市申請程序。改善財務指標,主要工作是提高資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貸款比率;前者可以通過注資在瞬間完成,后者則必須逐步進行。由此倒推出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注資。 隨后,外匯儲備注資必須與不良貸款處置相結合,在政策設計上,外匯注資是不能隨意動用的。每核銷一部分不良資產(chǎn),在央行或外匯資本金代理人——中國匯金投資公司審核批準的前提下才可以用相應的資本金沖抵。唯其如此,注資才能起到約束國有銀行行為的作用。 第二,外匯注資必須與境外上市相結合。境外上市籌集的是外幣,而外匯儲備注資就在幣種上具有了同一性。 第三,一次性進入賬面資本必須與分階段轉(zhuǎn)換為人民幣相結合?紤]到海外上市的需要,450億美元注資應該一次性到賬,但是不能允許其馬上轉(zhuǎn)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向同業(yè)或央行套取人民幣資金,否則,一方面還是會造成基礎貨幣過快投放,另一方面也將助長國有銀行不以此解決不良貸款的道德風險。因此,核銷一塊不良貸款,才能核準動用一塊外匯資本金是必須考慮的政策選擇。 第四,“花錢”必須與“買機制”相結合。首先是外部人行為的更新,杜絕包括各級政府、央行和監(jiān)管當局在內(nèi)的各類行政主體給予行政指令的行為,即使如1998年為保證國民經(jīng)濟增長8%而發(fā)行1000億元國債,配套1000億元銀行信貸的行為也要杜絕。其次是內(nèi)部人行為的更新,對于新增不良貸款必須追究個人責任,特別是各級行長責任,當然也要有業(yè)績激勵。 第五,外匯儲備注資必須與對外金融安全相結合。2003年末,中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達到4032.5億美元,安全的外匯儲備應該等于3-6個月進口額與未來1年內(nèi)到期的外債余額總和。按照月度進口350億美元、短期外債680億美元計算,安全的外匯儲備應該在1730億-2780億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可動用的外匯儲備在1253億-2303億美元左右。此次動用外匯儲備可以說是一個創(chuàng)舉,但有可能把各方目光引到外匯儲備上,為確保金融安全,必須制定規(guī)范動用外匯儲備的行政法規(gu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