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中國經濟學家。籍貫:重慶。出生地:江蘇。195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1984年以來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改革》、《比較》雜志主編。曾在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任客座研究員或客座教授。吳敬璉致力于比較制度分析和社會主義經濟改革
的理論與政策的研究。他提出的改革應當以建立市場經濟為目標,應當縮小國有經濟范圍,發展私營經濟,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應當建立法治,實行憲政民主等主張,對中國改革有重要影響。主要著作有:《經濟改革問題探索》(1987,俄文版1990)、《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合著,1988)、《中國經濟的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合著,1988,韓文版1989)、《論競爭性市場體制》(合著,1991)、《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1992)、《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1994)、《何處尋求大智慧》(1997)、《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1999)、《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2001)、《十年紛紜話股市》(2001)、《轉軌中國》(2002)等。
對當前經濟是否過熱,經濟界大致有三種不同的估計:第一種認為當前貨幣供應量適合于增加內需和抑制通貨緊縮的需要;投資增長只會帶來效益,而不會造成過熱;對這輪增長要保護好,不應踩動剎車。第二種認為經濟肯定出現了過熱,主張采取適度從緊的總量政策,防止過熱引起大起大落的經濟波動。第三種認為宏觀經濟出現了局部過熱,但還不能說是全面過熱,正確的政策不是對貨幣總量進行控制,而是只對投資過熱的部門適當降溫。我傾向于第二種意見。
目前的總需求增長過快,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的。各地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熱衷于投資建設產值高、稅收多的大項目。投資需求快速擴張,是我國相對貧瘠的資源不可能長期支持的。經過一段時間滯后期以后,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失衡將會表現為通貨膨脹。另外一種可能性是:過量供應的貨幣沒有流向商品市場,所以不至于導致消費品價格的大幅上升,而是流到資產市場上,會通過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揚和泡沫形成表現出來。日本泡沫破滅引致的金融危機和13年經濟衰退留給世人以巨大教訓,不能不引為鑒戒。
如果以上分析是正確的,我們除了采取短期調節手段盡力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努力延長經濟擴張期外,最重要的是推進經濟和政治改革,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率,以便在未來的長時期中實現能夠持續的高速度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