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雨珊 上海報道
一部由銀監會制定,專門規范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的法規——《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管理辦法》(下面簡稱《管理辦法》)即將出臺。
銀監會人士透露,這部法規從銀監會成立之日就開始擬訂,近一年來多輪廣泛征求意
見,現已提交銀監會主席會議審議通過,將做最后的修改,可能于春節后不久正式頒布。
盡管三番五次的征求意見和斟酌修改,前后版本細節相差甚大,但核心內容始終沒有變:界定商業銀行的關聯人和關聯交易范疇,明確關聯交易的管理和處罰辦法,從而控制關聯交易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
“以前還從未對商業銀行和與之有關系的關聯方所進行的關聯交易制定過專門的法規,銀監會問題抓得很準,填補了商業銀行在關聯交易的界定、管理和處罰方面的空白,(法規)早一天出臺,就早一天減少銀行的損失。”光大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舒方平很仔細地研究過征求意見稿,言語中充滿激賞。關聯交易風險洶涌
“大股東惡意控股中小銀行,通過關聯交易圈錢,侵害小股東利益的情況從沒像現在這樣突出。”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高管說。
此前,成都市商業銀行的票據違規事件備受矚目。2002年10月才完成增資擴股的成商行尚未度過蜜月期,就于2003年曝出巨額違規票據問題,僅與新入主的大股東方正集團相關聯的兩項票據貼現就達到了近10個億,占成商行凈資產的90%以上。
方正入主成都商業銀行的背景是,近年來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風起云涌,諸多民營資本千方百計進行滲透。一些著名的資本大鱷已經成功潛入城市商業銀行,除方正外,尚有德隆系曾一度暗中控股了昆明市商業銀行、株洲市商業銀行,直接參股南昌市商業銀行、大連實德控股大連城市商業銀行等。
2004新年伊始,銀監會即傳出消息——未來三年,8省市就上報百多家農村合作銀行計劃(詳見本報1月5日第1版《三年百余家:八省市大造中小銀行》),而身受增資擴股壓力的他們很自然將吸納民營力量。面對民營資本大量進入商業銀行這一不可逆轉的潮流。諸多經濟界人士憂慮深深——擔心股市大股東圈錢黑洞現象——在商業銀行重演。2003年7月,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參加民營銀行研討會時再次警告說:他們(民營企業家)的動機,主要是希望讓自己參股的銀行給自己盡可能多地貸款。因此,必須從制度上不給這些民營銀行的股東有可乘之機。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相當普遍,不少銀行已經嘗到了苦頭。某商業銀行高管人士向記者透露,他所在銀行由于對第一大股東的授信額度超過了相關規定,已被銀監會列為了重點、密切關注對象,現在每一筆關聯交易都必須上報給銀監會。
自銀監會一成立,對關聯交易的監管便成為重中之重。2003年7月,銀監會針對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防范關系人貸款及關聯企業貸款風險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嚴格控制對關系人和關聯企業的授信,對關聯方交易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或占商業銀行凈資產總額1%以上的關聯方交易必須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9月26日,銀監會又下達了《關于加強城市商業銀行股權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城市商業銀行在統一授信的額度內,對同一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的總授信額度及余額不得超過本行資本凈額的10%。以上兩個通知頗多救急色彩。
“而這個規定既是亡羊補牢,更是未雨綢繆。”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用了一對既矛盾而又貼切的詞來形容《管理辦法》的出臺。關聯人無處遁形
“我們非常謹慎,是因為這個法規的出臺將對商業銀行產生重大的影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監會人士表示。
十易其稿,銀監會對《管理辦法》的制定可謂不厭其煩。僅2003年7月和10月10日分別下發的兩份意見稿而言,二者之間就有相當大的出入,后者顯然更為詳細、明確和系統。
譬如,7月下發的征求意見稿中涵蓋了兩大類交易:一是商業銀行和與之有關聯關系的法人、經濟組織和自然人之間的關聯交易,另一類是商業銀行對存在關聯關系,但與商業銀行無關聯的企業群的授信。后某省銀監局提議,應將兩類不同性質的關聯交易分開,制定兩套管理辦法,于是銀監會將“相互關聯企業的授信管理”一章刪除,制定成《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已于2003年10月23日,以銀監會第5號令發布。
另一地方銀監局提出,希望以列舉條目式細化對關聯方的規定,銀監會隨后將其細化成了三條,使關聯方的定義更為明確。
《管理辦法》最新征求意見稿中已經清晰確定了關聯方的概念和范疇。將關聯方先分為法人和自然人。對關聯法人的定義為:“1.能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商業銀行或對商業銀行施加重大影響的;2.與商業銀行同受某一家企業控制的;3.(商業銀行)關聯自然人直接或間接控制的。”而其后又鎖定關聯自然人概念:1.持有商業銀行股份1%以上的自然人股東;2.商業銀行的董事;3.商業銀行總行和分行的高級管理人員;4.有權決定商業銀行授信和資產轉移的人員;5.以上四項之直系配偶和親屬;6.前三種關聯法人中的關鍵自然人股東、董事和管理人員等。
《管理辦法》還就“控制和共同控制”進行了嚴密界定,從而使關聯法人和關聯自然人兩環相扣,使關聯方難以遁形。
“關聯關系的認定直接影響到關聯貸款控制所覆蓋的范圍,它既是一個基礎,同時也是一個難點。這次解決得較徹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凈資產成為監管基點
監管標準問題和監管權限的挑戰隨即接踵而至。
監管標準之一是對關聯交易總量的控制標準,《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的關鍵詞是凈資產——以關聯交易的單筆交易金額及其交易余額占商業銀行凈資產比例為標準,一位城市商業銀行高管對此十分贊同:“以前有時候以凈資產算,有時候以總資產算,鉆空子的機會也多。”
以關聯交易的金額占銀行凈資產比例為基礎,銀監會擬修訂《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中關于“同一股東在商業銀行的借款余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凈額的10%”的規定,改為“對一個關聯方、一個關聯方的集團客戶和全部關聯方的授信余額分別不得超過該商業銀行凈資產的10%、20%和30%。僅在一個城市內設立機構且存款余額小于100億的商業銀行,對全部關聯方的授信余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凈資產的50%”。
關聯交易將被分為一般關聯交易、重大關聯交易和特別重大關聯交易等三級。管理控制有兩類指標:一是該關聯方單筆交易金額占商業銀行凈資產分別為1%以下、1%~5%、5%以上;二是該關聯方新發生交易后其交易余額占商業銀行凈資產分別為5%以下、5%~10%、10%以上。兩類指標居一,即登上更高級別。
銀監會將要求各商業銀行盡快建立關聯交易控制機構,“其人員不得少于三人,由獨立董事擔任負責人”,在涉及關聯方交易時,關聯方相關自然人必須回避。
《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進而設立控制權限。一般關聯交易需報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管理機構備案;重大關聯交易必須由關聯交易管理機構批準,并在商業銀行最高決策機構備案;特別重大關聯交易必須由關聯交易管理機構審查,商業銀行最高決策機構批準。此外,“重大關聯交易、特別重大關聯交易應當在批準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報告銀監會。”
“當前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還很差,如果不去建立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根本沒有辦法去對抗控股人行為。”光大銀行舒方平說。他坦陳,光大銀行過去吃過這方面的虧,幾個月前建立起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之后,對關聯交易的控制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效果。鐵律封不上的黑洞?
“這個機制未必能有效控制關聯交易。因為受控于商業銀行董事會的關聯交易管理機構不可能真正獨立。”一位業界人士如此憂慮。
這位人士指出:成都市商業銀行早在票據事件發生之前就建立起了4人組成的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會設立于董事會之下,由獨立董事擔任主任。但是,由于董事會被實際大股東所操控,辦理巨額違規票據時并未經委員會和董事會審批,委員會形同虛設。
而銀監會也缺乏有力的監管武器。按照《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未按照規定向銀監會報送關聯交易情況報告的,銀監會只能處以5到50萬元的罰款,這對于總資產常達上百億的商業銀行簡直是九牛一毛。
相形之下,舒方平認為更有威懾力的是,對違規錯失人員,銀監會可取消其一到十年的任職資格或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但即便如此,道德風險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對一些人仍然誘惑難以抵御。
最令業內人士疑惑的是,征求意見稿還規定,商業銀行向關聯方提供授信發生損失的,商業銀行三年內不得再向該關聯方提供授信,“但商業銀行為減少該授信的損失,經商業銀行董事會或經營決策機構批準的除外”。如果董事會或經營決策機構被股東惡意操控,那么只要這個企業不破產,銀行就可以繼續向其授信,銀行的“毒瘡”也就會越爛越大。
事后追懲乏力是一個問題,而事后追懲沒有事前控制更是根本。但巴曙松認為,事前把關需要信息技術的良好配合。比如香港金管局就開發了規范的電腦信息系統來及時采集關聯貸款的各項信息,以實現對關聯貸款的事前控制,然而現在銀監會仍缺乏這些技術手段。
“這個《管理辦法》作為特定階段對特定現象的約束和規范,不可能靠一個文件解決所有問題。”南京市商業銀行一位管理人士認為,重要的是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并盡可能增加從銀行惡意圈錢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