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萬噸需求缺口 中國大豆采購團減壓中美貿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19日 07:48 北京青年報 | ||
盡管選擇了悄然離京的方式,但中國赴美大豆采購團從15日開始的美國之行,仍然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普遍關注。 這次中國赴美的大豆采購團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帶隊前往。記者在商會了解到,這個采購團由國營、民營和外資企業組成,其中包括東海糧油、大連華農豆業集團在內的12家企業。根據記者從商會了解到的最新情況,目前中國的采購團已經和美國的大豆貿易商 連線美國:芝加哥大豆價格現在較高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具體負責這個采購團的人員都隨團前往美國,很多情況他們也不了解。記者從前方工作人員處獲悉,采購團已達成初步協議。記者另從商會獲悉,這次中國大豆采購團的接待方是美國的大豆協會。記者撥通了美國大豆協會位于路易斯安娜州總部的電話。接電話的是該協會亞洲部的負責人。記者問及中國采購團近日是否會簽訂大豆采購合同時,鮑伯克先生頻繁地使用了“可能”這個詞。 美國大豆協會亞洲部主管鮑伯克說:“我們不知道,我只能說有可能,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采購的量是否如早些時候媒體所說的150萬噸時,鮑先生認為這個數字高了些。 鮑伯克說:“因為芝加哥的大豆價格現在比較高,16日達到了每噸283.69美元。一個原因是目前美國大豆的供給量較小,下降了11%;另一個原因是現在各地的需求較高。” 在目前這種價格下,中國采購團還會不會按預定目標采購,鮑先生也沒有把握,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根據美國大豆協會的統計,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數量這兩年呈逐年上漲的趨勢,去年從美國進口了450萬噸,今年將達到760萬噸。 鮑伯克:“如果他們購買了150萬噸大豆,這將使明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總量達到900萬噸。” 當記者問到鮑先生對明年中美貿易關系的預期時,他用不太熟練的中文回答道:“非常好!” 中央電視臺駐美國紐約記者屈小平認為:“根據美國糧油大豆食品公司的預計,有15%的收入來自于中國。” 赴美背景:中國已成美五大農產品進口國 其實,按照原定計劃,這次中國大豆采購團本應該是在上個月18日就到達美國,可是現在整個行程卻推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中美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一個到美國買大豆的采購團,會引起大家如此關注? 這件事源起于中美兩國的貿易赤字,根據美國商務部的估算,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從2002年的1030億美元,將增長到2003年的1300億美元,美國一些議員因此認為,中國人從美國賺走了美元,并讓許多美國工人失去了工作。 11月12日,中國采購團在美國簽訂了價值67億美元的合同后,中美雙邊貿易反而愈發緊張,就在各國輿論紛紛認為中美會打一場貿易戰時,溫家寶總理出訪了美國。 12月15日,中國大豆采購團出訪,很多外國媒體把它看做是中美貿易關系改善的一個信號,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這個大豆采購團受到了如此高的關注。 10年來,美國一直對美中貿易逆差耿耿于懷,但實際情況是,在雙邊貿易中,中國也在進口越來越多的美國產品。今年頭9個月,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我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增長強勁。 事件追蹤:中國大豆需求有1200萬噸缺口 在這次赴美大豆采購團中,12家國內大型油脂生產企業才是真正的主角。有報道說,它們中間最大的買家———大連華農油脂公司將可能在美國購買60到70萬噸大豆,大約占了采購團總購買量的一半。背靠東北大豆產區,他們為什么還要跑到美國買這么多大豆? 華農豆業集團匯寶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國造告訴記者,華農集團80%的產品是豆粕,而生產這些豆粕的大豆原料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國外。 王國造稱:“從整個集團那塊來講,基本上比例是50%的進口。國內每年大豆的需求量應該在2000萬噸,國內的產量在800萬噸左右。所以說這塊應該有一半的差距,這塊就需要我們從國外進口。” 華農豆業集團總裁丁希全也告訴記者,華農豆業集團大量采購進口大豆的另一個原因是,進口大豆的含油量要高于國產大豆,以一噸大豆為例,國產大豆能產食用油1700斤,而進口大豆則能產油2000斤。以每斤食用油7元左右的市場價格計算,一噸進口大豆所能創造的價值要比國產大豆高出2000多元。而由于國外往往采取大規模的農業化生產來降低成本,采購進口大豆的價格往往與國產大豆持平甚至會偏低。 丁希全說:“此次赴美的中國大豆采購計劃是150萬噸左右。一月份的大豆成本大約是在330美元,接近人民幣3000元,我覺得簽下來是沒有問題的,簽下來的時間應該是在18日。” 連線專家:大豆不能有效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 除了大豆,今年中國市場對美國棉花、雞肉、豬肉以及牛肉的需求也都出現大幅增加。中國對美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高達16.2億美元。 這是否會損害中國農民的利益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指出:“應該說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注意到,國內相關的油脂加工廠、榨油廠自身組成了一個采購團到美國去跟美國的大豆協會和美國糧食公司本身進行談判,事實上是一個很正常的商業行為。也就是說,這是一次民間色彩很濃厚的大豆采購。” 記者:那么我們進口了這么多的大豆,會不會給國內的豆農帶來影響,甚至是災難性的影響? 張漢林:我們認為它不是災難性的。應該說大量的大豆進口的確對國內的豆農,尤其是對我們的大豆主產區會產生比較重大的影響。 記者:那么這一次大豆的采購,能不能解決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的問題? 張漢林:美國一般農產品貿易順差在150億到200億美元左右,今年我們估計,它的農產品貿易順差大致在180億美元左右。即使把它農產品貿易順差全加在中國頭上,事實上也無益于解決。 記者:那中美貿易應該如何實現良性互動呢? 張漢林:我曾經談到我的一個觀點,純粹通過我們購買飛機或者說購買美國的大豆購買美國的農產品,實際上是很難有效地解決美國與中國之間貿易的不平衡的。中國今年的進口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三,我們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歐盟、美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大國。中國如此大的進口規模,事實上就已經充分說明中國市場的競爭程度已經相當的激烈,所以美國如果不把它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出口到中國市場,是很難獲得貿易機會的。 -供稿/經濟半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