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與WTO研究所與商務部《WTO經濟導刊》聯合主辦的“中國與WTO論壇”于12月9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辦。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了此次論壇。
論壇中在談到農村改革的話題時,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
主持人:還有說法,剛才厲老師和嘉賓都講,有很大的變化,但是農村改革,因為我們頭數十年的改革相比,好像顯得比較慢,全換句話說,現在說城鄉差別與以前越來越大比如說480%的人口都是在農村,但是他的儲蓄存款額是最少的,厲老師對此您有什么評價?
厲以寧:首先要把這個數字講一下,80%的人擁有20%的存款這個數目是不可信的,我去年還在全國人大擔任財經委員會的副主任,在財經委員會的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同志來,我們問他這個數字從哪兒出來的,他說人民銀行沒有調查過,也沒有公布過。后來,國家統計局的副局長邱曉華同志來了,我問這個數字是從國家統計局出來嗎?他說國家統計局沒有公布和調查過,這個數字是從哪來的?我有一個學生,是光華管理學院的,后來到英國去的,在英國倫敦大學當教授了,他回來跟我說知道這個數目是怎么來的,我說你怎么知道的?他說我知道他們的討論,有一年我們國家公布過這樣一個數字,就是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只占城市的20%,我們就推測了,農村人口占80%,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占20%,這樣就推算出來了。這個數字他們都知道是不可信的。因為農村進城打工的,住在城郊的農民不在信用社存錢,而在城里存錢,所以這個數字是不可信的。這個數字到處在引用,就問那個人,是哪兒統計的,說出來,根本說不出來,就說是聽來了,從哪兒聽來的,就說從公共汽車聽來的。
第二條,我們一定要看到,城鄉收入差別是在擴大,這點應該承認,因為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是一撥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因此有的地方增加快一點,有的地方增加慢一點,這樣收入差別自然會擴大,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城鄉協調發展的問題啊,這也就是1月27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第6屆光華新年論壇的討論主題——城鄉協調發展。到時歡迎大家來。
姚景源:我講一下農民的問題,這點我要宣傳,我希望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青年能夠把農民問題解決了,我們去年中國農民的收入是每人2476元,這是全國的平均數,城鎮是7773元,表面上看,大概是3:1的比例,實際上不止是這樣,因為農民收入當中還有非貨幣收入,就是實物性的收入,比如說農民種的糧食和自己養的豬自己吃,我們城鎮人要用貨幣支付的,農民不需要,我們要算入收入,這點是全世界都這樣算的。這塊當中的非貨幣收入占40%左右,就是在2476元當中有40%屬于這塊實物性的收入。發達國家也是這樣算,但是人家這快比例很小。比如美國一個農場主吃的面包和糧食自己要上商場買,養豬養牛的東西也是自己買。還有農民和我們的城鎮家庭不一樣,農民的家庭就是消費,農民即是消費單位,也是生產單位,所以在家庭收入當中還要拿出一定的比重投入到再生產中,比如他要買種子、農機具等,這塊占農民的收入20%,所以砍去了40%的非貨幣收入,去了20%的生產性支出,農民的2476元,一年最終所剩無幾,我們現在對農民增增水,我在當市長的時候就說,當時朱總理視察,我說我第一就反對農業特產稅,這是和農業的結構相抵觸的,因為是建立在以糧為綱的基礎上,這樣結構是調不了。現在看,我覺得大家有一個這樣的觀點,中國農民、農村問題、農村增收問題,絕不單純是農民富裕不富裕的問題,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如果把農民收入問題再拖延下去,在較長時間得不大解決的話,國民收入會被拉下來。比如說我們的彩色電視機,現在占世界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國的城市家庭每百戶擁有36臺,我們設想還有多大的上漲空間呢?當然彩電業向高端產業發展,另外一方面,我們農村每百戶家庭的普及率剛剛接近60%,也就是在9億農民當中現在還有4億人沒有看到彩電,所以農業收入問題的話提高的話,這樣彩電市場會有多大的市場呢?厲老師講,今年的經濟運行當中確實存在很大問題,問題之一就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如說非典期間,今年預期我們全年城市人均收入會增長10%,會超過GDP的增長率,但是農村收入我們預測到現在恐怕也就是接近4%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