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國彩電對美出口迅速增加之時,美國揮起了反傾銷的大棒。美國商務部于11月24日作出初裁,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彩電分別課以重稅。
所謂傾銷,是指進口產品的價格低于國內或第三國市場價格,或低于生產成本價格。有人說,中國彩電被裁決傾銷,是因為企業間惡性競爭而導致價格過低。但如果以傾銷的標準去衡量中國彩電,這個理由根本不能成立。美國市場上中國產的彩電價格并不比中國國內
的價格低。更何況,中國彩電對美出口以進料加工為主,絕大部分材料和配件都是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判定中國彩電企業以27.94%-78.45%的傾銷幅度向美出口彩電根本解釋不通,除非美方認定這些國家本身也在向中國傾銷彩電部件。
美國對中國彩電反傾銷當然有著保護就業機會、爭取選票的政治考慮,但值得注意的是,反傾銷雖會封殺中國彩電,受益的卻不是美國本土企業和消費者。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簡報說,目前沒有一家美國公司制造美國品牌的電視機。發起訴訟的三者之一———五河電子公司只有大約700多工人,主要是為飛利浦、三星等外國企業生產電視機配件。發起訴訟的另外兩家工會,成員多為日本三洋、夏普和東芝在美國工廠的工人。顯然,受益的是日本、歐洲的企業。不少美國企業因為委托中國企業加工生產彩電,反受到負面影響。而提高關稅就意味著進口彩電價格升高,這又會傷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美國政府緣何要做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一個更為重要的考慮就是調控市場份額。
隨著中國企業出口能力的增強,西方國家對華反傾銷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多地超越反傾銷本身的意義,更多地顯露出濃厚的戰略色彩。從此次彩電案看,美方指稱,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彩電在2000年到2002年的時間里增長了1166%。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計算,中國彩電接近美國進口彩電總額的20%。這些數據表明,無論是從總量上看,還是從增長速度看,美國人顯然是不得不考慮市場份額的平衡問題了。
美國是全球惟一的超級大國,在“9·11”事件發生后,美國人眼中的世界發生了變化,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發生了變化,它的對外貿易戰略也必然會相應發生變化。近年來,美國貿易戰略的一個特點就是,更重視與一些國家搞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并通過在貿易上給些小恩小惠來鼓勵一些窮國、弱國與美國加強合作。去年以來,美國有不少專家提醒政府應該認真對待中國制造業的崛起,確保美國國內市場的供應鏈。美國《全球商業》雜志的前執行編輯林恩的觀點就頗具代表性。林恩說,將單一產品的生產集中于一個國家的體制只能依存于安全和穩定的世界,但現在的世界到處是可能爆發的沖突,“恐怖主義不過是冰山一角”。林恩認為,制造業過度集中在中國隱含著巨大戰略風險,美國需要使進口渠道多元化,以應對“這個生產網絡所倚重的某個國家開始發號施令時會出現的情況”。
聯想起不久前美國政府啟動保障措施,要提高對中國三種紡織品的關稅,也不難看出同樣的戰略考慮。從今年年初以來美方有關中國紡織品的爭論看,要求動用保障措施的集團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搶了南美窮國工人的飯碗。這些人真的是關心南美的窮人嗎?當然不是。他們擔心的是,隨著美國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逐步開放紡織品配額限制,市場份額會更多地落到中國手里,而這種擔心正好與布什政府的戰略考慮相吻合。所以,即使是有些產品美國不再生產了,也不可能全讓中國去生產。
相對來說,美國的市場最為開放,但開放并不意味著沒有調控。各國都需要貿易戰略,更何況是經濟規模最為龐大的美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種考慮從短期看是會吃一點虧,但從長遠戰略上,他們卻是得利。
正是出于市場風險的考慮,美國不大可能聽憑中國彩電獲得全部份額。國內有的媒體認為,美方最終從反傾銷的名單上拿掉馬來西亞,是因為該國政府出面據理力爭,這種判斷有失偏頗。政府當然可以做工作,但考慮到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定位,政府如何利用世貿規則有一個“度”的問題,過多參與反而會授人以柄。從今后應對反傾銷來說,還是要更多地發揮商會的作用。試想,假使馬來西亞彩電在美國市場上的占有率比中國彩電還高,增長的幅度遠比中國彩電更快,還會是現在這樣的結果嗎?
國內一些廠家總喜歡以自己的生產能力來確定自己的地位和市場潛力。比如最常引用的數據是:全球電視機市場每年的銷售量現在差不多是1.5億臺,中國占了3000萬臺。如果僅僅從這兩個數據的差別來確定中國彩電廠家的潛力,那無疑是樂觀的。但現實的情況是,歐盟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進行了十年,中國企業去年才剛剛扯開一個小口子,現在又眼看著被美國的大棒攔在外面。在美國工作期間,筆者曾與一些來訪的中國企業家有過接觸。他們當中有不少都對美國行業內的情況十分了解,談起市場份額等基本情況也是如數家珍。但是,他們對“9·11”事件后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特別是貿易政策與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的關系,與美國對華政策的關系等戰略方面的考慮卻知之甚少。
此次美國對華彩電反傾銷應該是一個深刻的警示:并不是產品價廉物美就能夠占領市場,我們不能僅把目光盯在美國的市場上,更要伸展到華盛頓,充分考慮貿易背后的戰略因素。政府有關部門不僅需要幫助企業更多地了解美國的戰略考慮,也要有一個幫助一些行業在美國市場上推進的整體戰略設想。中國企業和商會還應盡快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在把握美國國家安全、貿易戰略的基礎上,對市場份額、產品研發、品牌創立、兼并合資等各方面有全面、細致的戰略構想。只有這樣,才有在國際市場上站住腳的可能。(丁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