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將邁出新的步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9日 18:33 新浪財經 | ||
新浪財經訊 并購重組國際高峰論壇11月19日上午召開,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在主旨發言中指出,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雖然涉及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需要突破一系列體制性障礙,是一項艱巨、繁雜的系統工程,但當前也有很多有利條件。 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涉及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需要突破一系列體制性障 一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將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日益完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繼續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提了出來,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出發,強調要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同時提出要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要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要加快推進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對壟斷行業要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要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發揮外資的作用。隨著這些方面改革的不斷深入,將為中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二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將不斷完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行為主體和責任主體將更加明確。中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進展不快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滯后,突出表現為出資人沒有真正到位和對國有資產多頭管理。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建立,解決了出資人不到位和多頭管理的問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將要求國資委從戰略上考慮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監管企業的改組重組,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將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有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則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根據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這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將有利于發揮地方政府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省、市(地)人民政府在依法享有更多的出資人權力的同時,也要承擔更多的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這也將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步伐。 三是非公有制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實力將不斷增強。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個體、私營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20%以上。截至2002年底,我國個體工商戶達2377萬戶,從業人員4742萬人,注冊資本3782億元;私營企業達243萬戶,從業人員3409萬人,注冊資本24756億元。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民間資本總量約為28萬億元,包括動產、不動產、銀行儲蓄等。另據全國工商聯2002年對全國私營企業的調查,分別有8%的私營企業已經參與國有企業的兼并收購,有13.9%的私營企業準備參與國有企業的兼并收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了國有企業的改組重組,兼并收購的范圍正從中小企業擴展到大企業,從一般競爭性領域擴展到公益性領域。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私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重組。 四是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擴大,外資企業將更多進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商在中國的投資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外資并購中國企業顯現出一些新特點,外資更多地關注和參與中國國有企業的重組改組,更多地關注好的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在已發生的外資并購中國上市公司的案例中,大多是針對行業領先企業的并購。國資委組建以來,在監管的中央企業發生的產權轉讓中,受讓方約83%是外商或非國有企業。目前,全球游資充裕,十分活躍,這為跨國公司并購中國國有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證;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逐步結束和中國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領域和范圍將更寬廣,政策將更寬松,這將為外資并購中國國有企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在積極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也將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到境外投資或辦廠。目前,從事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已發展到3萬多家,對外投資額近100億美元。2002年,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收購海外油汽田資產、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收購印尼油氣田、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收購美國亞洲環球電訊公司等重大并購活動,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可以相信,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五是法律法規將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將不斷完善。創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促進民營和外資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是國有企業改革與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需要。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的法律法規,公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修訂后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2年)將原來禁止進入的電訊、燃氣、熱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網首次列為對外開放領域,增加了76條鼓勵類投資項目,減少限制類項目達三分之二。在原來禁止、限制進入的行業,外資通過并購方式也可以快速進入。去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又相繼出臺了《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外國投資者并購國內企業暫行規定》,對外國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并購重組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放寬了外資并購主體和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境內企業的出資比例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國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其他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所有這些,也將會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 新世紀頭20年,是中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機遇,抓緊時機,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國資委宣傳工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