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由出口變為進口 中國神秘采購推動糧價上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3日 08:24 新京報 | ||
在經歷了6年的沉寂之后,中國糧油、大豆和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終于再掀波瀾。糧油價格上漲潮剛剛平穩,棉花價格又風云再起,并帶動其他系列農產品的價格上漲。按常理,農副產品價格一般在秋收季節農產品集中上市之時出現回落,可這次糧油漲價卻為何選擇在青萍之末? 耕地減少全球減產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主任唐忠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認為,這次漲價是一個全球性的經濟事件,其中最直接的動因是農業災害導致全球農作物減產,而我國農作物在遭受災害的同時,近年來種植面積也持續減少。唐忠說,在單產不發生革命性提高的前提下,種植面積減少的直接后果必然導致全國農產品供應的相對緊張,導致在某些供應鏈條上出現脫節,并在市場價值規律的推動下,推動市場價格的上揚。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些年來,在地方政府工業園區和房地產業的推動下,全國耕地面積以年均2%的速度持續減少。另據國家統計局調查,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9622萬噸,比上年減產2.4%。全國秋糧總產量為3.15億噸,與上年相比,減產約4%,與近五年秋糧平均總產(3.34億噸)相比,減產6%。全年糧食總產量只有4.42億噸,低于4.5億噸,較上年減產3%,與近五年全年糧食總產量平均值(4.785億噸)相比,減產8%。 商業炒作 按照常理,農產品在秋收季節應該出現回落,可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不恰當的時機發生呢?國家糧食局官員在接受采訪時直截了當,把這次價格波動的原因歸結為市場主體心理作用的結果。 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這次價格上漲選擇在秋收時分上演,由銷區逐步擴展到主產區,具有明顯的商業炒作嫌疑。日前,國家決定對糧食的補貼由以往流通領域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在生產領域的直接補貼,除承擔國家戰略儲備任務之外,其他國有糧食企業將被全部推向市場,國家不再對國有糧食企業實行補貼。同時,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也出現歉收預期的背景下,國內市場聞風而動,囤積居奇,希望在這次漲價潮中分到一杯羹。 中國神秘采購推動全球價格上漲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國內,近期以來國際糧食價格也在持續上漲。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消費國,中國早在1997年就從糧食凈進口國變成凈出口國,而且出口規模呈現越來越大之勢。 按照今年早先的專家預計,今年中國的糧食出口將達到頂峰。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沒有理由發生漲價。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昨天,一位期貨市場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今年10月份中國曾在全球市場進口糧食,這是近年來中國少有的舉動。此舉導致國際市場糧價高企,反過來拉動國內糧價。 “中國進口是一個國際糧食市場作多的強烈信號。原因是,盡管中國進口的相對量都不大,但是絕對量卻是非常大的。一直以來,中國買家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每一個小小舉動,都足以引起全球糧食市場不小的地震;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評論說。 宋國青解釋說:“中國10月份由出口糧食變為進口,這個事實即使不發生,哪怕只是一個傳聞,也足以引起國際糧食期貨價格發生一場強烈反轉。歷史上看,中國近年糧食凈進出口量不算很大,但是年度之間變化非常劇烈,常常成為影響全球糧食市場最不穩定的指標。” 宋稱,中國力量是國際糧食市場不可捉摸的因素,主要原因是中國糧食進出口信息的不透明所致:“一直以來,中國的糧食庫存數據是保密的,這使外界無法得知中國市場的真實供求狀況,而發生在國際市場上的采購就成為惟一的參照信息。一旦中國買家出現,國際糧食大戶就會聯手哄抬價格,自然導致價格漲勢擴散,直到影響中國國內糧食價格! 宋國青認為,在每一個國家糧食都是戰略物資,但從根本上說,糧食貿易是商業往來,全球市場的游戲規則不是保密,而是提供足夠透明的信息來保持溝通!敖鉀Q目前困境的出路在于,中國應該盡快適應國際糧食市場的游戲規則”,宋國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