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創始人:調整人民幣匯率最佳時機未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0月23日 09:1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康健 上海報道 作為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羅蘭·貝格先生長期關注世界產業格局的變化,以及其中領導型公司的戰略變遷。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自然沒有游離于羅蘭·貝格及其公司的視線之外,尤其是羅蘭貝格公司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之后,羅蘭·貝格對中國的關注更加密切。 因此,羅蘭·貝格教授每年都要來中國進行例行旅行,對于這位全球三大咨詢公司之一的CEO來說,中國是一個每年都在發生著激動人心的變化的地方,特別是蘇州的外商投資已經超過上海的事實使他感到驚訝。 這位德國總統施羅德的經濟顧問對于中國有著令人驚訝的熟悉:海爾、德隆等公司和等品牌的名稱信手拈來、不費功夫。 通過多年的管理咨詢實踐和對中國企業的觀察,羅蘭·貝格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與GE等國際性巨頭相比,中國的企業還存在四大差距——企業創新、流程管理、戰略技能、人力規劃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當然,他也對一些宏觀問題擁有自己的見解。譬如,他認為,目前還不是調整人民幣幣值的最佳時機,但中國或早或晚都會遇到人民升值的問題,因此,在這個時間差內,中國企業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增強駕馭資本的能力,以應對已經揭幕的國際化競爭。 10月20日,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羅蘭·貝格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調整人民幣匯率最佳時機未到” 《21世紀》:中國最近承受著貨幣升值的壓力,您怎樣看待中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前景? 羅蘭·貝格:我有三個答案,第一,中國雖然目前正在向發達國家大量出口工業產品,但同時它也在進口大量原材料;第二,中國企業的大量出口是由跨國公司創造的,外資企業不斷涌進中國,實際上是幫助了這些國家自己的企業。使它們更有競爭力,使這些國家的消費者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到質量更好的產品;第三,即使人民幣升值4-5%,不太會影響中國整體的出口競爭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生產力,一樣可以解決貨幣升值的問題。 人民幣和它的實際購買力差別其實并不是很大。而且國外投資和人民幣幣值之間存在一個平衡的關系,如果中國的出口變得更便宜了,國外的投資會變得更貴,反之,如果中國的出口變得更貴,國外的投資變得更便宜,這始終是一個平衡的過程。總結來說,目前不是調整人民幣幣值的機會。中國或早或晚會碰到貨幣升值的問題,中國企業必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使自己效率提高。中國的公司、銀行包括保險公司可以開始到海外去投資,進行海外直接投資項目或者購買一些美國債券,增強本身駕馭資本的能力。 《21世紀》:中國本土企業也在做一些國際化的工作,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也有很多種類型,有以獲取資源為主要目的的,也有直接到美國等國家投資設廠面向美國市場的,如海爾,哪種形式比較適合中國? 羅蘭·貝格: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目前中國企業跨出國門的時機已經到了,很多中國企業已經有相當規模。加上面臨貨幣升值的壓力,這些企業應該可以出去看看,但是在做這個之前,必須把戰略定義清楚。 以下的原因對中國公司來說可能是有借鑒意義的。 第一種類型是資源獲取型,如之前中海油的一些收購; 第二種類型是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包括海外的市場份額。如最近的家電行業,德國有一個國寶級的家電品牌。如果哪個中國企業買了這個企業將是非常合適的買賣,因為你買了他,不僅僅是買了資產,而且買了歐洲最好的銷售渠道和非常知名的歐洲國寶級的品牌,同時你也購買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如果帶到中國可以和已經建立起來的生產優勢捆綁在一起。這是非常高的增值過程。當然,在收購過程中會有什么陷阱另當別論。 第三,中國企業還可以購買技術來進行海外投資,比如中國企業可以到硅谷投資。最近有一個例子,一家中國公司正在歐洲收購德國一家飛機制造公司,有兩個目的,一是獲得銷售渠道,另一個是把相應的技術同時帶回國內來,利用國內的生產優勢。擴大自己在航空航天業的地位,這也是有趣的一點。 四個差距 《21世紀》:您提到中國企業提高本身的競爭力才是克服匯率問題的最終辦法,那么您覺得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管理水平和跨國公司相比,差距主要在哪里? 羅蘭·貝格: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差距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是企業的創新、產品開發、設計和相應的質量控制,這點國外企業做的非常優秀,中國企業相對落后。 其次,國外企業的人力成本比較高,所以逼迫自己不斷優化流程,使流程更有效率、更加完美的運行,中國企業的人力成本并不高,在這方面沒有這么大的壓力感,尤其是國有企業,冗員是很正常的現象,完全做到內部流程優化有相當的困難。 第三,是技能方面的差異,尤其是財務等方面的問題,體現在企業的管理系統,內控系統。企業的資本運作方面。 第四,培訓和個人發展方面,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相比,公司在員工個人發展和技能提高方面的投資、培訓方面比較少,國外企業比較好,更愿意在員工身上花一些成本提高,實際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21世紀》:在銷售環節,中國企業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羅蘭·貝格:有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中國企業是在幫國外企業代工,銷售和營銷方面交給了國外企業做,專注于生產方面。對企業來說,把握銷售和營銷的經驗,掌握復雜渠道的建立,實際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這是面對最終消費者的環節。這個只有通過在海外市場的過程中自己不斷學習才能成功,不能指望別人轉嫁給你。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廣自己的品牌、建立銷售渠道。中國企業必須想方設法在這方面下功夫。不僅僅是簡單的國內的渠道,很多時候包括國外的渠道。你要了解海外,產品賣到海外,你只有人到了那里才能真正的學會。不能完全依賴國外的經銷商。比如你的產品賣到美國或者德國,你找一家經銷商,真正了解海外市場的工作從長遠看最好還是企業自己來完成。 《21世紀》: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怎么以最快的路徑去縮小這些差距?羅蘭·貝格:如果有捷徑的話,可以尋找專業公司幫助,你要到國外去的話,專業公司可以幫助你制定系統化科學的戰略,幫助這些中國企業去實施,包括培訓中國高級經理人員和海外經理人員,可以在很短時間把國外的知識迅速地轉交給中國企業。這點是短期內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如果長期來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走出去”的陷阱 《21世紀》:您曾經提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陷阱,您認為主要遇到的陷阱有哪些,中國企業應該怎樣繞開這些陷阱?羅蘭·貝格:毫無疑問,陷阱肯定是會存在的。 第一主要是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差異,當中如中國和國外企業在培訓方面、在生產標準規范方面,比如員工的盡職方面的理念,是否忠心全心全意為企業工作,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第二中國企業對國外市場了解相對比較少,不是很了解國外的市場究竟怎樣;第三在投資方面要么是過多投資,要么是過少投資。中國企業在這種資本控制,提高資本運作效率來看不是很成熟;第四中國自己的管理人員合格的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很少很少,同時,不愿意過分依賴國外的管理人員,這是中國企業通常的一種心態這樣中國企業需要慢慢培養;第五是融資方面,不管是資金的匯出,還是本身企業的實力都會有一些方面的問題。 海外擴展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糾正,不斷提高的過程。 日本企業是典型例子,過去三十年,日本企業走過了一個典型的經驗取得、學習的過程,第一階段更多的是處于學習到底是怎么回事,買教訓,不是很清楚就到海外市場去了;第二階段在慢慢知道的情況來講,他開始注重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慢慢知道該作些什么樣的東西。就提高生產率,提高運作效率等;第三階段企業到了一定的成熟階段,開始輸出品牌,注重產品的創新研發。實際上日本到現在已經超越了歐美的一些企業,經歷了一個從低到高的轉換過程。 這方面我本人也認為很有意思,中國企業要在國際市場獲得成功,必須滿足這樣一個前提,我的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必須在本國市場上打敗國外企業的競爭,如德國SAP,在德國本身已經擊敗了美國企業。才能慢慢成長成一個跨國的企業。中國企業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就盲目地到國外去擴展,很有可能成為跨國企業投資設廠外國的殖民地。 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中國企業應該在本國市場深深、好好耕耘,成為本國市場上的老大,再出去,在戰略意義上來考量的話也是很有意義的,比如說如果你在國內把外國企業打敗,比如舒蕾和寶潔,實際你把它的利潤率空間壓得越來越低,不斷壓低利潤空間,實際你是降低了它獲得國外多余剩余資金的能力。隨著自己既有資源的減少,能力降低,海外擴張的能力會慢慢減弱。實際上很多市場打敗競爭對手來說很有戰略意義。 (本文根據采訪錄音調整,未經羅蘭·貝格本人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