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世鏞張卓元
20多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在探索中不斷前進。
第一階段(1978年至1992年)是探索發展階段。改革的主線是探索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其核心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引入市場機制,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和市場的關
系。
第二階段(1992年至2000年)是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改革的主線就是探索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其核心是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第三階段(2001年至2020年)是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出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任務。這次三中全會的《決定》,就是落實十六大的任務,就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的明確部署。
這次《決定》在重大理論觀點、方針政策和體制建構方面有許多創新。其中,在改革理論上有兩個突出的亮點。一個是關于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論斷,另一個是提出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決定》提出,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始,公司制發展迅速。有關資料顯示,到2001年底,除個體戶外,90%以上的新建企業為股份制企業,90%以上的老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改革實踐表明,從放權讓利的國有企業改革———推進股份制和發展非公經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成為國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表明我國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找到了一個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首先是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因為產權清晰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首要特征。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也是要解決產權清晰問題,使國有企業出資人到位。集體企業改革,也要以明晰產權為重點。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更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根本前提。因此,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
當前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要觸及一些深層次體制性障礙,利益關系也面臨重大調整,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決定》的各項重大部署落到實處,才能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重大任務,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