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業“明流涌動” 將從資產管理業務切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28日 08:4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何逍/文 最近以來,金融業創新頻仍,并傳遞著同樣的一個信號:金融混業乃大勢所趨,金融混業更是實踐先行。 而混業經營的所有實踐幾乎都是從資產管理業務這個口子切入:一邊是中國證監會緊 自今年8月中旬,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商業銀行業務范圍的三大銀行法經國務院討論并獲原則通過后,保險業、證券業和銀行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明顯,沖突從間接轉為直接,金融業的混業趨勢也從暗潮化為明流。 從最近媒體鬧得沸沸揚揚的貨幣市場基金中最能嗅出這種混業競爭的硝煙。最早在今年3月份,招商基金率先在傘形基金中上報了貨幣市場基金受阻,此后雖有華安等基金公司的積極跟進,但多數基金公司怯于貨幣市場基金申報之難、時間之慢,轉向轉債基金等其他品種。 但基金公司力圖涉足貨幣市場的行為顯然刺激了商業銀行!芭P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商業銀行的心目中,貨幣市場業務天生是商業銀行的囊中之物。于是有了南京商業銀行在5月和7月與一些地方商業銀行先后推出了兩期“準貨幣市場基金”——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聯合投資項目,嘗到了這個創新產品的第一道“甜羹”,并已正式向央行提交建立“貨幣市場基金”的申請(見本報9月22日A11版:南京商行能否拔得貨幣基金頭籌)。 商業銀行迅雷不及掩耳的聯手出擊反過來又加速了基金公司的努力。對于一個號稱3750億元的貨幣市場,基金公司又豈甘袖手旁觀。在中國證監會和基金公司的孜孜以求下,《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辦法》(修改討論稿)于8月中旬面世,9月中旬已下發到各基金公司。9月23日,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貨幣市場基金產品上會討論。 如果說貨幣市場基金所燃起的戰火還僅僅局限于銀行和基金之間,而《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辦法》把硝煙散布到整個金融領域各個不同的經營主體。 這個《辦法》被稱為中國證監會賜給券商的一枚“還魂丹”,是在證券公司整體“技術性破產”的艱難時局下的產物。但在討論階段,它首先引起了同為證券行業的基金公司的不滿。一位基金經理說:已經競爭激烈的基金銷售市場今后要用慘烈來形容了。 有消息人士透露:為了平衡基金公司的不滿情緒,管理層有承諾:放慢封閉式基金轉開放的過程、不降低基金公司管理費率、加快基金創新產品的審批。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證券業內“貨幣市場基金”的加速也是證券管理層內部平衡術的表現。 但在證券業外,這個《辦法》已經深深地觸及了信托業、保險業和銀行業的業務領域,對這些領域的沖擊不是證券管理層的平衡術可以奏效的。在這個《管理辦法》中,證券公司的集合理財產品的設立比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產品門檻還低,而且基本上是可以看作沖著銀行的儲戶而來。他們之間的競爭因此也就從暗中轉向明處。 銀行如此積極地涉水“貨幣銀行基金”,從表面上來看是與基金公司的一種競爭;從深層次看,是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探索,是與整個金融領域其他主體的一個資源爭奪戰。 對于資產管理業務,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說是覬覦已久。商業銀行一直不甘于做基金的托管銀行、做證券公司的清算銀行,保險公司也從來不愿意僅僅做基金持有人。他們自2001年始從中間業務開始試探混業領域,如今他們意圖從資產管理業務著手,成為資產管理的市場主角。 很明顯,今后資產管理業務會成為金融業激戰的焦點,也會成為混業的實驗帶。 其實,對于混業的“雷區”,中國金融業一直表現不一。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仿佛“混業”就是“風險”的代名詞。面對恍若龐然大物的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則是憂心忡忡,“混業”更類似于大禍臨頭;銀行和保險業倒是對“混業”滿歡迎的,總覺得自己手中的資源多,一幅“勝券在握”的模樣。最歡迎的當然是老百姓,混業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還可減少程序——混業本來也就是客戶服務競爭中的產物。 納斯達克中國區總裁黃華國就認為:混業是金融業服務競爭的產物,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方向;鞓I確實能加大風險,也能消減風險。只要防火墻建得好,監控得嚴格,也許利大于弊。 黃華國認為,在實名制下建立全國聯網的統一的投資者信息系統,是推行金融混業的一個先決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金融領域內的跨行業監管將成為可能。 至于證券公司,高盛的一位專家認為:混業確實是能加劇競爭,但更能促進發展。凡是人才聚集、業務獨特、創新頻繁的金融公司才會有生存的空間。不能簡單地認為資源多的行業就生存得好,或者品牌老的公司就有優勢。 從金融混業的步伐來看,政策又一次遠遠滯后于實踐。不過,盡管9月18日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召開了第一次監管聯系會議主要討論的是金融監管方面的分工合作,尤其是為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定規,但這已經向外界透出,向滿足混業經營的大前提——建立非常有效的金融監管又邁進了一步。此外,從最近的市場變化也看到了混業對行業間競爭的推動,對金融創新的推動。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點,可能會超出大家的意料。不論此前理論和政策的步伐有多滯后,金融混業既然從實踐的領域放開,就意味著,我們已經選擇了被混業的巨輪推動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