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困難與人民幣匯率無關
按理說,匯率制度和匯率政策是一國的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涉,可為什么少數國家有些人總拿人民幣匯率說事呢?個別發達國家有些人甚至總把自己國家遇到的經濟困難歸咎于中國。歸納起來。目前一些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觀點和理由有以下幾條:
━━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持續呈現“雙順差”;
━━中國通過低估人民幣匯率促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發展威脅了美國就業;
實際上,這些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
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如果貨物出口和服務性收入大于貨物進口和服務性支出,就是經常項目順差;資本流入大于資本流出則為資本項目順差。從1995年以來,我國的國際收支多數年份都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格局。但形成這一狀況原因復雜,與人民幣匯率變動沒有必然聯系。
目前中國平均工資只有美國、日本的3%左右,低工資造成中國產品成本低、價格低,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技術產品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帶動了出口增長,導致貿易順差和經常項目順差。而資本項目順差主要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資較多,特別是跨國公司投資較多。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推動下,發達國家加快了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轉移。2002年,外商在我國直接投資達到527.43億美元,成為當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因此,國際收支雙順差的重要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此外,中國低估人民幣促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說法更是不符合事實,F階段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國際需求、國內需求等,而不是匯率。1998年以來,我國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效地拉動了經濟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同比下降66.5%,而經濟增長仍高達8.2%,這充分說明了我國以投資拉動為主的內需型經濟增長特點。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有測算表明,2002年中國外貿額僅占世界貿易總量的5%,但對全球進口增長貢獻達到17%。
近一個時期來,美國政治、經濟界有人甚至聲稱,人民幣匯率過低導致中國不公平地擴大對美出口,進而使美國失業增加。美國國會一些參議員還專門給美國財政部寫信,要求后者就人民幣匯率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進行調查。
這種說法也缺乏客觀依據。首先是中美貿易差額規模有所高估。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2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1030億美元。而中國海關統計,當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只有427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4倍。這主要是美國商務部在統計美中貿易規模上一直實行雙重標準,即把香港從中國大陸進口、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計入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而把美國出口至香港、香港再出口至中國大陸的美國產品不計入中國從美國的進口,由此導致高估中國對美國出口,低估中國從美國的進口。另一方面,美國限制部分產品對華出口加劇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美國以國家安全等為借口,采取種種措施限制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設備,導致美國對華出口增長緩慢。反過來說,即使中國勞動力工資由于人民幣升值而提高一倍,仍然不到美國勞動力工資的5%,因此,美國生產同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照樣沒有競爭優勢。而限制或禁止從中國進口產品,美國消費者將增加支出。世界銀行測算,如果美國不從中國進口每年需多支付150億美元。
正如國際經濟界許多有識之士指出,西方國家發生的經濟危機和復蘇乏力與人民幣匯率并無必然聯系。西方國家將自身的經濟問題歸咎于人民幣匯率過低,顯然是不公正的。美國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最近撰文認為,西方國家逼迫人民幣升值表明他們不愿意為自身經濟存在的問題承擔責任,而是將中國當作當前西方經濟復蘇乏力的替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