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改革進入“倒計時” 地方政府借勢齊發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10日 16:07 南方都市報 | ||
在一輪輪的國企改革之后,此輪國資改革最大的“賣點”在于退出的領域與力度以及地方政府“勇于改革”的積極程度。 一直以來,國企問題決非單純的企業問題,而涉及國企的政策設計,往往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難有左右逢源上下叫好的說法。國企天生俱來的標簽及其意識形態的含義,一直都是國企改革中難以跨越的坎——在耗費眾多政治智慧的同時,也耗費著眾多人眾多的時間 不勝其累的是身處一線的地方政府,他們在此輪改革中的角色值得關注。而那些新面孔新資本,就交給市場吧。 國資委立下軍令狀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國資委破繭而出,這個全新的政府機構在精心安排自身組織管理架構的同時,也在緊鑼密鼓地為處于改革新階段的國企布局。7月10日,196家中央企業領導人奉詔進京,參加國資委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中央大企業工作會議。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對在座中央企業領導人的要求擲地有聲:“必須在兩年時間內,使中央企業成為各行業的排頭兵。達不到的趁早找對象,否則肯定要調整——不是你調就是我調!彼奶熘,在國資委的花名冊上,原來的196家中央企業變成了191家,而中國藥材集團公司、中煤建設集團、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國科學器材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華輕實業公司等五家企業在國資委等中央政府機構的搭橋牽線之下,“火線”上就并入其他中央級大企業當中。 圍繞著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的要求,國資委對各大國企提出的明確目標就是:爭取做強做大,集團的母公司結構一般應控制在三個層次之內,企業的主業不要超過三個,過大的要逐步收縮。不僅如此,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還拿出詳細的時間表,要求對于在整合中被淘汰出局的不良資產實施政策性破產,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長期積累的需要關閉破產的企業退出市場,進而消化歷史遺留問題。 基于中央的指導思路,各地紛紛加快了國資并購重組的步伐。這其中不論是政府主導下的“拉郎配”,還是市場競爭壓力下的強強聯手,這些國有大中型企業與外來資本的合縱連橫無疑給外界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演進了數十年的國企改革運動和發軔于1994年的國資清退運動,在國資委的牽頭下將會被推向一個新的高點。 滬、深、京暗中較勁 事實的確如此。在國有企業整體改制的大背景下,以上海、深圳、北京為代表的地方省市自然不愿坐失良機,而全國各地風起云涌的國資清退運動就這樣撲面而來。 今年上半年,上海在商業和旅游領域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產重組,大張旗鼓地組建了百聯和錦江國際兩大集團,被業界視為上海5000億國資改革的熱身運動。近日,備受關注的上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揭開面紗,公開了國資委初步設立的14個行政處名稱、歸口管理的國有控股大集團。不僅如此,上海政府還極力推進國資流動的信息平臺——產權交易市場的整合。有消息指出,上海方面正計劃把原來財政局下面的上海產權交易中心和上海高技術交易所合并,前者2002年交易量達到1080億,而后者的交易量為1179億,合并后交易量在全國最大。一旦這個最大的產權交易平臺得以確立,那么上海在國資改革方面的中心地位也就不言而喻。 盡管上海的攻勢咄咄逼人,然具有改革先行優勢的深圳特區在這一方面也是當仁不讓。早在去年8月份,深圳市就首開先河地推出能源、燃氣、水務、食品和公交等五大壟斷性、基礎性行業國資的國際招標,出售部分國有股權。這五家公司中,食品總公司擬轉讓的國有股最多,達70%,最少的也有25%。日前,深圳市副市長張思平在市總商會和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國企重組兩年內將全面開放,壟斷性公共設施領域也將不受限制,包括壟斷性、基礎性的基礎設施領域的國有企業也將全面開放。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的初步方案也在制定中,屆時企業無論賺錢與否,都要減持!鄙钲趯τ趪Y改革的決心和力度由此可見一斑。 與上海、深圳等地的國資重組進程相比而言,北京國資重組的步伐較為謹慎。但進入七月以來,北京國資重組有了實質突破。北京市副市長陸昊向外界宣布,北京決定拿出104家業績良好的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面向外資和民間資本尋求并購重組。陸昊對外界表態,北京將允許外部資本絕對控股。作為首都,北京工業重組亮出如此開放的姿態的確出乎人們預料。業界分析,自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以后,關于國有資產的經營監督思路已經進一步明晰,以李榮融為代表的國資委主要領導頻頻造訪各級國企開展調研,并且在不同的場合為公眾描述了一個漸趨明晰的國企改革的未來。正因如此,居于國家各大部委“眼皮底下”的北京,才能夠如此大膽地出手不凡。而首批104家國企的252億國資對外資與民資開放后的出路與結果,對北京國資的未來布局意義深遠。 滬、深、京三地種種動作的背后,不難看出,確立城市創新優勢,爭奪下一輪發展定位高點的努力。 國資流動呈現“加速度” 地方不斷高漲的改革熱情,點燃了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的激情,也推動了國有資產流動的速度。近一段時期,證券市場上頻繁演繹的國有股權變動已令人目不暇接:南鋼股份爆出要約收購;ST天鵝集團公司的整體國有股權轉讓;長江股份、ST合成的大比例國有股權轉讓及托管;ST小鴨達成轉讓國有股權的意向,這些無不折射出新一輪國資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為了加快國資改制,各地接二連三地推出新招數,湖南省官員甚至放言準備甩賣所有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而四川方面則提出要“百分百觸動產權、百分百轉換職工身份、百分百轉換經營機制”,一副“動真格”的架勢。南鋼股份、ST天鵝、慶豐股份等公司所處的江浙地區,目前似乎已成為新一輪國資改革的“急先鋒”,國資轉讓的力度令人驚嘆。ST合成、四川金頂以及ST小鴨所在的四川、重慶以及山東,一直希望借助新一輪國資改革能夠實現地方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因此更是激流勇進。而長江股份、惠泉啤酒剛上市不久就發生國有股權轉讓,從中亦可管窺福建、安徽等省份不甘落后的急切心情。 對于國資流動呈現的“加速度”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在總體上表示肯定。目前,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約7.7萬億元,國企數量約17萬家,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張文魁笑言,“國企幾乎遍布了從導彈到洗澡堂子的所有行業和領域,如果國有資本不加快退出,仍然保持這么多的數量,那么再好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也不可能顯著地解決國有資本效率低下的問題。”因而,他認為“促退”將有利于證券市場形成新一輪市場化的購并重組浪潮,有利于改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制。 張文魁長期跟蹤在國企改革的第一線。在分析地方積極性高漲的原因時,他認為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直接與國有企業打交道,并要對國企的經營問題負有相關連帶責任,因而地方對那些經營狀況不佳的國企早已不勝其煩;二是由于許多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僅僅依靠國企還不足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只有引進外資、民間資本,才可能調整原有的經濟格局——這大概就是地方國資清退的重要動力。 本報記者 黃夢真 閱讀提示 基于中央的指導思路,各地紛紛加快了國資并購重組的步伐。這其中不論是政府主導下的“拉郎配”,還是市場競爭壓力下的強強聯手,這些國有大中型企業與外來資本的合縱連橫無疑給外界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演進了數十年的國企改革運動和發軔于1994年的國資清退運動,在國資委的牽頭下將會被推向一個新的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