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職工持股暫停 壟斷國企“私有化”亮紅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09日 08:08 財富時報 | ||
記者李攻 相曉冬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電力企業暫停辦理新審批,正在審批的要立即停止。 ●職工持股是激勵方式還是分食國有資產? ●壟斷行業的內部職工持股是否公平? 魯能“31億撬動360億”被迫中止? 國資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文緊急叫停電力企業職工持股之后,有人指出,受此影響最大的恐怕會是山東魯能、江蘇蘇源、福建億力三家企業。 “魯能沒有搞任何形式的職工持股”,9月2日,山東電力集團新聞中心負責人李學廣先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人們對魯能職工持股的議論源于一家報紙的報道。這篇刊登于2003年4月的報道題目是《魯能暗推民營化:31億員工集資控制360億國有資產》。 “這篇報道完全失實。”李學廣對本報記者說。 這篇報道稱,擁有360億元資產的魯能正疾步走在民營化的道路上。魯能職工和管理層入股的31億現金在一個星期內已全部到位,相關的持股方案已開始實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關于魯能“民營化”許多人都“知道”。現在,魯能方面對此加以否認,可能與國家三部委出臺的這個緊急叫停通知有關。 這個《通知》說,“電力企業改制方案、實物資產出售方案和新設立企業,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電力企業暫停辦理新的審批,正在審批的要立即停止。嚴禁未經審批實施企業改制、出售資產和新設立企業。”同時,“嚴格執行國務院有關規定,凡違反國辦發[2000]69號文件有關規定的投資和交易活動一律無效。” 國辦發[2000]69號文第五條規定:“為規范運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除正常生產經營外,有關各級國有電力企業資產重組、電站出售和其他資產處置問題,將納入電力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統籌考慮。目前除按國家規定程序審批的資產重組、電站出售、盤活存量項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國有電力資產的流動,包括電力資產的重組、上市、轉讓、劃撥及主業外的投資等;凡項目未經國家批準的,其已經變現所得的資金應停止使用并予以暫時凍結。” 三部委緊急叫停電力職工持股 8月下旬,一道急令讓電力系統欲“投資”發電或電網業務的職工中斷了“發財夢”。此急令名為《關于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精神暫停電力系統職工投資電力企業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暫停電力系統職工(指經營發電和電網業務的各類企業和單位的職工)投資發電或電網業務的電力企業。 《通知》當然不會平白無故出臺。原因是電力企業在改制中出現了問題。對此,《通知》明確指出下面三條“罪狀”:違規實施國有電力企業職工持股改制;企業改制未經中介機構進行財務審計,國有資產未經評估或未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出售;國有電力企業的利潤向電力系統職工投資的企業轉移等。 在部分電力系統的多種企業改制過程中,“民營化”的傾向十分明顯,甚至出現了要求職工火速入股以“稀釋”國有股份的言行。在目前電力系統主輔分離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出臺這一“緊急”《通知》,無疑又是一次“急剎車”。“暫停”以及“緊急”一詞則顯示出形勢的緊迫。“防止生米做成熟飯”。 《通知》這樣規定,“改制的形式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持股的方式包括職工自然人直接持股、工會或職工持股會持股、職工通過持股“三產”及多種經營等企業間接持股電力企業。” 《通知》稱,暫停將電力企業的發電設施、變電設施和電力線路設施及其有關輔助設施等實物資產出售給職工或職工持股的企業。暫停違規改制或新設立職工持股的企業投資新設立發電企業。 表面上看去,《通知》的出臺潛藏著管理部門的隱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但有業內人士卻有另外一番觀察,因為在《通知》明令暫停的規定中,涉及的不止是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在主輔分離即將全面展開之前的這個時間段中,一些政策上的漏洞是部分企業火速改制的主要原因,一旦電力行業的一些違規改制成為現實,將有可能會給中國的整個電力體制改革都要帶來更多的后遺癥,為未來的廠網分開乃至競價上網等改革埋下“絆腳石”。 有的職工持股是在分食國有資產 有觀察人士指出,職工持股在有的地方和有的企業正在成為分食國有資產的“有效途徑”。這種情況,在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中尤其明顯。一般說來,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可以憑借其壟斷地位獲得超額壟斷利潤。經過多年積累,這塊“蛋糕”越積越大,難免會有人垂涎。于是,在“改革”的背景下,各種方式層出不窮。職工持股就是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國企業試行職工持股已經有幾年的時間。認同和推進職工持股的企業數量和范圍已有相當規模,并在不斷擴大。從行業看,除較早進行規范試點的外經貿企業外,目前職工持股幾乎涉及到競爭性領域和部分壟斷性領域的各個行業。從企業規模看,除中小企業廣泛推進職工持股外,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已經或正在積極研究和策劃在企業改制中引入職工持股;從企業類型看,職工持股已不僅在非上市的國有企業改革中推行,一些非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也在不同程度上推進和試行職工持股。 贊同推行職工持股的人認為,職工持股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職工在企業中占有了股份,就可以增強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就會激發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同時,職工持股也可以解決企業經營者,尤其是國有企業經營者付出和所得“不對稱”的問題。在他們看來,一個國有企業的經營者,把企業搞大了,效益好了,而他們的所得只能局限在工資所得,這樣不公平,也就會滋生出退休之前大撈一把的腐敗現象。 對職工持股持異議的人則認為,職工持股,尤其是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十分不公平”,職工持股之后,也不會對提高企業效率和競爭力有所裨益,甚至會加速企業的“死亡”。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產權研究所所長黃少安教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壟斷國企的職工憑什么持有自己企業的股份。要知道,這些企業都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惠顧’,而不全是他們努力的結果。難道僅僅因為是這個企業的職工,就可以分割這塊資產嗎?要持股也可以,企業外職工和社會公眾要擁有同樣的機會。這是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黃少安教授認為,另外一個不公平來自企業的“暗箱操作”。從企業資產評估到股價再到出資方式,都不公開,都在企業內部進行。這樣也就談不上公平和公正。花很少的錢,甚至是不花錢就可以占有大量的國有資產。通過職工持股,收益最多的可能還是企業領導者,一夜之間成為億萬富翁并不難。這實在是一件便宜事。 壟斷國企“私有化”亮起紅燈 記者了解到,有的地方曾出臺規定,禁止一些特定企業實行職工持股。比如,浙江省就規定,“金融、電力、交通、郵電、煙草等壟斷性行業,城市煤氣、自來水、公交等公用設施領域,以及享有特許經營權或特殊優惠政策的企業,暫不實施內部職工持股。”雖然如此,也難免這些企業心潮澎湃,暗香盈動。而三部委這次叫停電力職工持股,無疑是給這些企業亮起了紅燈。 電力行業的職工持股改革被叫停,整個壟斷行業又將如何?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錢津研究員。 他認為,改革發展至此,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多數改革方案不好操作,總體改革思路不清,改革實踐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和法律保障。 錢津認為,在壟斷行業職工持股的問題之上還有一個更為決定性的命題,那就是壟斷行業是否應該由政府來經營,如果確定應該由政府來經營的話、則根本不會存在職工持股的問題。關于電力系統的職工持股問題,實際上一些電力部門早就操作過了,不少電力部門都存在職工持股的現象。 據錢津研究員所知,黔北電廠早已經實行了職工持股,他們在投資建立新電廠的時候就曾經在借助銀行貸款的基礎上吸收了一批職工投資,現在他們的職工都有雙份收入,一是工資、一是股權收入。 現在出臺的政策在其生米做成熟飯之后再做出限制,說明我們的一些改革缺乏章法。錢津認為,壟斷行業里內部職工持股改革對其他非壟斷行業的職工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樣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為什么你能持股而我卻不能?再說,職工持股也不會對企業股權治理結構產生影響,那么龐大的資產規模,還缺職工那點錢?從這個角度來看,職工持股并非壟斷產業國有資產的需要,那剩下的解釋只能是內部職工分錢的需要了。 錢津提出,那些自然壟斷性的行業不需要被打破,而是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監管,不能任由壟斷企業經營者在經營壟斷企業的基礎上進行其他非壟斷行業的經營活動。一些電力壟斷企業不應該再在壟斷基礎上成立二級企業,并染指其他非壟斷性行業。他說,在美國,其國家壟斷行業的一舉一動都要上報總統并依法獲得批準,而這一點,在我國卻是一個空白。 在對目前的國企改革進行分析之后,錢津建議,應該對改革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統一思路之后由人大制定相關的改革法律,依法進行改革。改革也要有法可依,不能任由某個職能部門朝令夕改。 記者注意到,在國家三部委緊急叫停電力企業職工持股之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曾明確表示,國資委不會對其監管的196家中央企業進行私有化,而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實行股權多樣化,進一步增強控制力、帶動力和影響力。 李榮融雖然只是說國資委監管的196家企業不會“私有化”,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給了其他具有國家壟斷性質的企業一個明確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