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7日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就人民幣匯率問題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將繼續朝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方向努力。當然,需要一個較長期的努力。
周小川指出,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中國的匯率改革的一項重要議程。總體來講,當前人民幣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同時也有宏觀調節。由于市場供求波動比較大,當前有
宏觀調節是必要的。以后市場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并逐步達到讓市場起決定作用,那時中國會允許匯率有較大的波動幅度。
他指出,當前,中國有很多改革要完成,并有優化順序的考慮,匯率改革要與其它改革相銜接。在匯率實現充分浮動之前,有幾件事要做:
一是貿易放開經營大體比較充分,服務貿易比較開放了。
二是資本項目過度管制得到消除。當然并不是全部消除,有一些項目可以消除,使市場能真正起較大作用。
三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大體邁出步伐,主要問題初步得到解決。改革國有金融機構有利于防止出現大的風險,這是當前中國正在動手做的事。要考慮到2006年中國將允許所有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同時市場準入也將大幅度放寬。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和抗風險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這有助于它們更好地適應新的匯率機制。
這位央行行長表示,“應該說,上述三件事在我們的順序安排上是比較靠前的”。匯率浮動機制的最終完善是應該放得稍微靠后一點。當然,順序選擇也不是完全沒有靈活性。但在這三件事未基本做好之前,匯率形成機制方面步伐不宜邁得太大,否則邏輯順序上不太合適。
周小川并指出,匯率水平與國際收支平衡狀態有關系。一個國家匯率水平是否合適,有賴于其多邊貿易的平衡情況,從來不取決于雙邊貿易平衡。雙邊貿易平衡可能是結構政策方面的問題,也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國際貿易理論及WTO精神,從不強調雙邊貿易平衡,而是強調多邊貿易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