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9月6日電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東北老工業基地被譽為中國目前的三大制造業基地。隨著世界制造業的中心逐漸向中國轉移,三大基地都在躍躍欲試,試圖以自己的特色、實力一統江湖來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在第二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期間,記者廣泛采訪了三地的企業家和資深學者,對三地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當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時,老人家首先糾正了記者的一個提法,他說:"不應該
說世界的裝備制造業轉移到中國,應該說世界的加工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為什么呢?裝備制造業是帶有技術的產業,而我們現在承擔的是加工,并不承擔它的設計,我們的工藝都是人家的。舉個例子,天津的摩托羅拉芯片很好,你能說天津能做芯片嗎?不行,只是個加工業。你生產奧迪牌汽車,奧迪牌你能說制造嗎?只能說是加工,因為你沒有知識產權。所以現在準確的說是加工業向中國轉移,而不是制造業向中國轉移。
區位優勢政策優惠思想解放,長三角、珠三角已經走在前面
事實就在眼前,經過改革開放后二十幾年的快速發展長三角、珠三角憑借地理位置和國家政策的優勢在加工制造業已經開拓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廣州機床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水松對記者說,我們企業在這三年里,各項經濟指標都創造了歷史的最好水平,比去年產量增加了43%,其中數控機床增長了78.43%,銷售收入增長了43.6%,利潤總額增長了3倍。我覺得制造業是其他工業的谷子,我們是生產谷子的單位,也是其他產業的基礎。制造業在珠江三角洲經濟中也占有基礎性、帶動性的地位,可以說沒有發達的機械制造業,就沒有珠江三角洲的現代化。
在長江三角洲,制造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總裁馬新生說,中國正在走向世界,我認為上海面臨三大歷史性機遇:第一,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機遇,要求上海國際制造業要大力構建現代制造業體系。第二,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的機遇,要求以上海為主的珠三角能夠提供重大裝備的基地。第三,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要求上海制造業成為國際制造業轉移的基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加強核心產業。這次干好了,以后在競爭中就能處于領先地位,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抓住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進行發展。
談到三大基地的發展趨勢,孫家廣院士說,我個人覺得珠三角起步早,它背靠香港、澳門的外資優勢,已經把它的存量從過去的,"文革"前廣東是很落后的,現在變成GDP全國第一了。長三角是靠它的政策,靠它新一輪的競爭優勢,當然也靠它傳統的技術和人的優勢,也騰飛起來了。
對于孫院士的觀點,身處東北的遼寧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林木西說,區位優勢確實讓南方兩個基地在初期發展中有了原動力,應該說長三角、珠三角在開放方面有不同的特點,比如珠三角,它主要是承接港澳臺,比如說臺灣的IT產業,它開始是就在東莞發展的。其實東北也有我們作為制造基地的經濟輻射圈。東北地處東北亞地區的特殊地位。一個韓國、一個日本為東北制造業向外延伸奠定了基礎。
整合存量腳踏實地解放思想,東北正在迎頭趕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東北的裝備制造業,我個人認為主要靠它的存量。因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一半在東北三省,東北三省有近百年的工業機器的傳統,所以我們要盤活存量,不光我們是我們的設備,不光是我們的空間,不光是我們的環境,還有我們的隊伍,我們工人隊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怎么樣把這幾個因素用起來,叫做后發制人,后來居上。但是要明白人干明白事。
孫院士接著說,舉個例子我個人覺得,上海的好多芯片加工有些做不了,它可能拿到韓國、臺灣、日本去加工。我做的產品需要什么,我就全球化來采購,就是物流全球化,全球化加工。東北說老實話,思想的解放還不夠,這是第一。第二,東北現在產品需求還沒有到這一步,不存在著今天下訂單,明天要產品,這樣的產業沒有?蛻粽嬲ㄖ频漠a品還不多,現在汽車能定制嗎?現在飛機能定制嗎?整個產品有定制嗎?沒有,還是傳統的的長周期的產品。所以它不像長三角、珠三角那樣靈活。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觀念上還沒有認識到這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