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中小企業“轉屬轉制”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3日 09:3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本報記者 王梓 沈陽報道 雙轉雙放 “去年323家中小型工業企業轉屬到區,相當一部分企業完成了國有資本的退出。”沈陽經貿委改革處處長程科介紹。 自1998年以來,沈陽市就開展了轉屬運動,用沈陽經貿委的表述就是“雙轉雙放”,程科的解釋是,“轉屬轉制、放開放活”,沈陽市政府的計劃,集中用2002和2003年兩年的時間,實現中小企業劃歸區屬,國有資產從中小企業中退出,徹底放開這部分資產。 沈陽經貿委有關材料顯示,2001年,全市有268戶市屬中小企業下放到各縣區實行屬地管理。今年上半年,又有市商業局等8個非工業系統主管部門所屬的162戶企業轉屬到和平區等8個區實行屬地化管理。 轉屬的目的在于轉制。2002年12月中旬,遼寧省計劃會議上,遼寧省今后仍將加快推進企業改革和發展,用3年時間使國有資本從中小企業基本退出,建立大、中、小型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和專業化協作的生產組織體系。三年內完成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建立起開放型的企業運行機制。 2003年7月15日,沈陽市委十屆全會第七次會議上透露,2002年在企業轉屬的基礎上,全市488戶工業企業完成轉制398戶,占轉制總數的81.5%。今年,全市非工業系統的中小企業總計423戶。按照各單位全年計劃安排,423戶企業主要將采取五種方式實施轉制,其中,招商引資105戶,對外出售116戶,股份制101戶,依法破產24戶,償債銷號77戶。 沈陽經貿委改革處有關人士介紹,中小企業轉到區級進行管理之后,由區經發局、工業局、土地局、統計局等部門組成轉屬轉制領導小組,由市里進行政策指導,轉屬后的企業以區為單位整體規劃和資產重組,而在企業的合資合作過程中,“增值保值是一個前提”,轉制的方式包括四種:直接破產、產權出售、股權多元化、股份制以及合資合作。 知情人士透露,去年沈陽市經貿委按照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出臺了《關于市屬中小企業轉屬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深入調研、制定方案,樹立“樣板工程”,以點帶面;積極做好有針對性的指導、協調工作,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取得了重大突破。 “雙轉運動在去年和今年達到高潮”將近兩年的時間里沈陽市政府確立了兩個典型——大東區與和平區。 兩個榜樣區的難言之隱 在沈陽的青年大街一側,遼寧電視臺南面,歌仙大飯店的牌子很是顯眼,沒有人想到,該飯店一直處于舉步維艱的狀態。 1999年9月,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歌仙大飯店的全部經營權交給廣州白云穗港酒店設備工程公司,直到2004年底。目前飯店的資產總額5591萬,其中流動資產3832萬,基本為應收賬款和待處理的呆死賬。飯店負債總額4596萬,目前改制資金缺口342萬無法落實。 該飯店屬于沈陽市奉集實業總公司,是集團共有所屬企業7戶內唯一的一家尚在經營的企業。集團有關人員介紹,“目前集團公司已經到了資不抵債、舉步維艱的地步。” 在大東區今年非工業企業的“雙轉”名單中,奉集實業總公司赫然在列,這曾經一度成為大東區經濟貿易發展局的一塊心病。大東區經濟貿易發展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已經將今年轉屬的非工業企業奉集實業總公司退回市里,“實在是因為問題嚴重,區里難以解決”。 “轉到區里的企業基本都是非常困難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市政府就有歷史包袱。”3月底轉屬到大東區的長白集團子公司外部設備公司,就是集團內典型的“困難戶”,而正是這一點,卻成了集團公司作為大企業整體合資的優勢所在。 大東區政府有關人士透露,更有甚者,在雙轉的企業中,有很多趁機夸大自身負擔,增加了問題解決的難度。 如意集團匯報的材料上顯示,集團目前凈資產評估為5億元,而債務涉及9億元,缺口4個億請區政府解決。區政府的領導心里很清楚,無論是資產還是負債,該企業都有“虛頭”。 按照沈陽市經貿委的有關文件,今年和平區轉屬的非工業企業共有49戶,其中殼企業就有3、4家,和平區經濟貿易發展局副局長鄭選介紹。 和平區經濟貿易發展局有關人士也透露,最初轉屬的非工業企業的數字是55戶,因為問題難以解決,最后只有退回6家,“不排除再退回的情況”。轉制成本如何解決﹖ 關于轉屬的理由,大東區經發局綜合改革科劉潔科長表示,中小企業轉屬之后,區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這有利于外來資本的介入。 知情人士透露,針對去年工業企業轉制引進增量資金不足,企業出售給原經營者造成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沈陽市今年提出了資產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工業企業,必須以招商引資為主要轉制形式。他介紹,在今年全市423戶轉制企業中,符合對外招商條件的有105戶,其中,有26戶企業招商工作已經啟動,有79戶企業仍沒有招商對象。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大東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轉制之后,客觀上造成了區域經濟活躍,但同時也使區里實際面臨無限的責任,轉屬企業普遍負擔重,冗員與債務是兩個根本的問題。” 企業轉屬到區里之后,首要解決問題就是職工的并軌——與市場并軌,一次性脫離與企業關系,解決方式上,采用國家、地方、企業自籌的“三三制”原則。 大東區有關人士介紹,企業自籌的三分之一費用往往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轉屬后,企業應籌的資金由區里負擔,去年大東區解決了20433名職工的并軌問題,區里支付的費用就有11042萬,其中,除了轉讓土地等資產變現方式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外,6200萬是通過銀行借貸完成的。” 然而,并軌并非職工最希望的事。據知情人士介紹,在企業轉制的過程中,“并軌”職工可以得到的一次性補助是15000元,而破產企業職工可以得到的是19800元,職工顯然更愿意企業破產,但問題的關鍵是,很多企業沒有破產的資本,僅職工并軌這一筆費用就難以支付。沒有破產的企業,只能處于一種不死不活的狀態,這種企業在大東區轉屬的43家企業中,至少占了10戶。 相比職工的并軌問題,企業的歷史債務更加難以解決,大東區經發局有關人士介紹,在轉屬的43戶工業企業中,29戶已經處于停工、半停工的狀態,資金缺口為29.8億。對于“資金缺口”,區里唯一的辦法就是與銀行談判,利用公司原有的資產變現達到“債務縮水”的目的,但完全解決債務幾乎沒有可能。 和平區在沈陽市政府得到的政策是,“資金缺口由企業經營的市屬房產無償劃撥政策解決,估計這部分資產變現可以在1個億,可以采用有效資產合作和產權轉讓的方式解決。”知情人士透露,大東區也得到了類似的政策,工業企業的轉制才會相對順利。 知情人事透露,為了扶持中小企業轉制,市政府以200216號文件及市長辦公會紀要形式明確的各項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實,涉及的市各綜合部門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轉制工作開“綠燈”。市財政、國資、土地、勞動及經貿委等部門共同制定了《沈陽市國有企業轉制國有資產處置審批程序》,使企業轉制從方案審批到交割完成半年以上的周期縮短到一個月之內完成。 對于改革的成本,沈陽市政府有關部門決定是,“2003年,對于擬劃撥的市管房產,市里直接劃給相應的縣區及行業主管部門,由各縣區和部門統一變現、統籌使用。同時,對于存在轉制成本缺口的縣區及行業主管部門返還的土地出讓金,也要做好統籌安排和使用。” 有關人士透露,去年工業企業的轉屬區里已經付出了相當的成本,今年非工業企業的轉制、合資也就變的更加困難。鄭選表示,相對工業企業,非工業企業的問題更容易解決:非工業企業債務相對工業企業不多,人員負擔解決后恢復經營的難度不大。 2003年9月30日,是沈陽中小企業的“雙轉運動”預定完成的日子按照計劃,最后一批非工業企業將完成轉屬同時實現轉制。“但這個任務顯然是難以完成的”,知情人士透露,為了保證任務的完成,5月24日,市政府分別與14個區、縣(市)的主管領導簽定了轉制目標責任狀,要求今年11月底前完成企業轉制任務。 就在沈陽市奉集實業總公司退回市里的同時,大東區又接到了轉屬下來的兩大集團,知情人士介紹,這樣,大東區的中小企業就達到了七個集團,區里要逐個解決旗下的子公司問題,“沒辦法,我們的選擇只能是按期完成任務。” 對于沈陽市的這種做法,全國人大財經委員、《國有資產法》起草組組長劉伊舜表示,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實行國有資產的三級管理,即中央、省、地市,縣級單位沒有處置國有資產的權力。另外,雖然國有資產多元化是大方向,但是否退、如何退應該是市場行為,而不能搞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