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將掀起并購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06日 10:27 《智囊·財經報道》 | ||
文/孫鵬 拉開了上市金融機構外資并購序幕的深發展和美國新橋的合作,雖然剛剛“擱淺”,但是民生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IFC)的股權交易卻即將塵埃落定;由湘財證券和法國里昂證券(CLSA)共同組建中國入世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資券商——華歐國際證券公司早在去年12月19日就獲準成立;歐洲金融巨頭荷蘭ING持有30%的招商安泰推出首只基金產品-招商安泰系列開 而國內金融業也早已開始了并購的嘗試,銀行方面,早先就有海南發展銀行兼并了二十八家城市信用社,中國投資銀行并入光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收購中銀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方面,2001年7月,廣發證券以其盈利性強的營業部和現金作為出資收購了錦州證券51%的股份,使后者成為廣發證券的控股子公司,首創了證券公司集團化模式。2002年7月,銀河證券以24家營業部作為出資參股亞洲證券并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實現了由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投資另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并成為大股東的突破。 金融業化解金融風險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引起“并購”的主要動因 金融業的規模大小對其競爭優勢具有決定性影響,規模越大就越能贏得客戶的信任,提高市場占有率。而并購是解決規模問題的最快捷途徑,美國幾乎所有現存資產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大銀行均是通過收購合并產生的。如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合并后組成的金融集團,總資產近7000億美元,在全球100個國家為約1億個客戶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信用卡、保險等金融服務。 并購還有利于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益。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金融業經營方式發生結構性轉型,即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轉向可減少長期成本的高效技術資本密集型生產方式,銀行業的競爭已經從有形的地區性網絡走向無形的電子網絡,由于電腦系統及其它電子設備軟件是接近固定成本的,即兩家銀行合并后只需用一套電腦系統即可,可減少重疊的技術人員,大大降低研發費用。 金融創新也是如此,由于金融創新的激勵,各家銀行都在竭力推出自己的新產品,但是一般的中小銀行既無法承擔開發費用,又不能接受新產品的經營風險,只有并購后的金融集團才能在業務運作上相互協調,迅速發揮整體優勢,使創新成果順利推出,并為市場所接受。 并購能夠互補優勢,實現協同效益。這種互補一是地區性互補,例如美洲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于美國西海岸,而國民銀行業務主要集中于美國東南部,合并后可抵制較小范圍地區經濟放緩帶來的沖擊,從而保證新集團整體盈利的穩定增長;二是業務互補,美洲銀行在批發業務上具有強勢,而國民銀行則擅長于零售銀行業務,合并后,美洲銀行在三藩市的總部將領導批發銀行業務,國民銀行在北卡羅納州的總部將領導零售銀行業務;三是產品交叉銷售,合并各方可以互相利用對方的客戶基礎、經銷渠道,通過交叉銷售來擴大經銷網絡,增加銷售額,其理論根據在于一家銀行帳號的某種產品(例如信用卡)的客戶是它的其他產品(例如汽車貸款)的理想對象。 金融業分業經營模式到混業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是引起“并購”的客觀要求 中國金融業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分別監管證券、保險、銀行。然而隨著現代金融業規范經營、有效監管的推動,混業經營、混業監管已成為金融業大勢所趨,因此,長遠看來,新成立的銀監會也將只是一個過渡角色。而金融業分業經營必然走向混業經營的需要,也正是行業在“廣度”上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就更需要跨行業的“并購”出現。 對金融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分業管理便于內部管理又有利于貨幣當局的外部監管,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也應該是管理層的初衷。但是由于分業經營,商業銀行便只能在狹小的存貸款領域、主要面對國有企業從事基本的存、貸款業務活動,由于國有企業普遍效益低下,將致使商業銀行或是放款使不良資產比率持續上升,或是為安全起見少發放貸款,可能導致存差過大、資金浪費、業務收入無法抵補業務支出、出現大面積虧損;而保險公司只能將錢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在近兩年銀行連續降息,國債利率不斷下調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的利息收入已然無法滿足其理賠和業務支出的需要,許多保險公司也出現了虧損趨勢;證券類金融機構在分業管理和缺少必要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手段的情況下,在股市低迷時,許多證券營業部因交易清淡其經紀性收入尚不足以抵補其房租及各項開支,過去的兩年,一些券商不堪重負,就是最好的例子;若行情高漲,一些證券公司又常常違規挪用客戶保證金以提高其自營業務能力。 總而言之,在“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情況下,各金融機構只能是在分業經營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下,來做一些相關行業互相之間的服務,不能突破這個框框。特別是在保險業、證券業,銀行業想互相做一些業務品種時就涉及到不光是銀行監管部門要管理你,還有證券、保險的監管部門。所以有時銀行想為客戶提供比較全面的服務,如果需要跨越保險業、證券業,這樣新的產品就不容易推出。因此,只有混業經營才能給客戶提供一種更加綜合性的、高附加值的、全面的品種和服務。 在當今世界金融證券化、電子化、信息化和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格局下,完全割裂資本與貨幣兩個市場,只會嚴重束縛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窒息我國年輕的保險業和證券業,不利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積極培育和健康發展。 從實踐中看,國內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管理層已經推出的一系列以市場深化和放松管制為基調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些措施已突破了有關嚴格分業經營的限制,原來的一些政策禁區正在不知不覺中被逐漸打破。比如保險資金(資產總額的5%)和三類企業可以間接或直接投資股市;證券公司可以從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按凈資產的一定比例拆借資金,可以進行股票質押貸款,還可以直接上市融資;商業銀行可以參與辦理開放式基金的認購、申購和贖回業務,可以受理開放式基金單位的注冊登記業務等等。以上諸多現象明白無誤地說明:隨著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更加明朗,金融當局為順應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已對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政策開始做出適當調整,這些政策上的重大突破都預示著我國金融體制系統化市場變革即將到來,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時代離我們已不再遙遠。而金融并購也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同業合并,而是追求銀行、保險、證券等跨行業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強強聯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