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勸券商多練內功 少拿政策說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8日 07:2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葛豐 日前,中國證監會機構部臨時召集8家券商各一個營業部的負責人開會,討論計劃在9月1日實行的央行5號令會給券商帶來的影響。市場認為,此舉表明人民銀行在4月10日發布的《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所引起的爭議開始由暗流涌動而浮出水面。 所謂5號令,其核心精神即央行希望通過加強結算賬戶的管理,達到“反洗錢”的目的。為此,券商的資金柜臺和結算功能被取消了,此外,5號令強調,存款人申請開立銀行結算賬戶時,銀行應貫徹“了解你的客戶”這一原則,嚴格實行實名制。 早在年初,筆者即曾撰文指出,從商業角度來說,金融機構的逐利性與避險性,決定了他們在洗錢與反洗錢之間的曖昧態度。同樣,按照邏輯的演化,在這種情況下,“不作為”應該成為最能合乎他們利益需求的備選解答。換言之,作為市場經濟的獨立主體,金融機構規避法規的沖動與生俱在。(詳見本報1月24日4版《反洗錢挑戰監管》) 現在看起來,筆者到底還是過于迂腐了。身處百舸競流、不進則退的現代經濟,“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不作為”又哪里及得上“作為”于爽利之萬一。 于是乎,關于房貸的121號文遭到了開發商劈頭蓋臉一通猛批,券商們則投鼠忌器,相對來說還算顧及方式方法,只是這里面不過是貧鈾彈和狙擊步槍的區別,目的都一樣———先下手為強,把新政掐死在搖籃里。 看看這些利益集團的說辭吧:由于5號令的實施,一些過去非實名制下入市的機構資金可能會選擇撤離資本市場,或者使部分機構的炒作行為有所收斂,因而,人民銀行的此項規定某種程度上構成了證券市場的“利空”。 好一副“為牛市鼓與呼”的嘴臉!醉心于違規資金、違規炒作竟至如此不能自拔的境地,還能讓人說些什么? 再來看看保證金息差問題:據不完全統計,長期以來保證金利差收入可以占到券商營業部收入的1/3-1/2;以平均余額5000億元計,券商每年獲得的利差收入約為58.5億元。全國2600多家營業部,平均每個營業部獲得利差收入將近200萬元。 這就難怪券商們“出離憤怒”了。先是傭金,再是保證金,政策層一再拿券商的既得利益開刀,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他們看來,所謂培育核心競爭力、推動市場理性回歸云云,不過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翻版。 多么可悲的思路?不以弱小、落后為恥,反以之挾以自重,得過且過,混一天是一天,渾然不知沉舟側畔千帆過的道理。你在這里耽于輜銖必較,境外券商卻在一邊枕戈待旦、磨刀霍霍。 進言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事物發展的必然,在此過程中,本土券商歷史地、不可避免地,被賦予了推動境內證券市場發展主力軍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來說,肩負如此光榮、重大的使命,卻又抱住眼前的、低水平的、難以重復的、非主流的利益不放,如此阿斗,不扶也罷! 更何況,反洗錢大勢所趨,綱不舉,何談目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恐龍的故事終究是只能由我們來言說了,而對它們已無任何意義。因此,敬勸券商多練內功少說閑事,否則的話,真成了標本可就再也沒法說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