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排雷” 內部體系與外部環(huán)境要同時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2日 09:34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郝洪 國家審計署組成的300名審計員剛入駐中國工商銀行沒多久,這家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就自揭家丑,主動曝光5起百萬元以上大案。 據說,案件的發(fā)現源自工行在全轄范圍內開展的一場名為“掃雷工程”的運動。有報 國有商業(yè)銀行陣營中,開展“排雷”工程的不只是工商銀行一家。隨著審計署對金融業(yè)審計監(jiān)管的行動的深入開展,金融改革呼聲再起,幾乎各家銀行都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排查、整改工作,整改目標當然直指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降低金融風險。整改工作進行得相當艱難,相當多案件往往要追溯到好幾年前,涉及數任領導,牽扯多家企業(yè),多個部門領導,其情節(jié)曲折復雜不亞于好萊塢大片。 不過,對于國有商業(yè)銀行而言,最艱難的并不在于“排雷”本身,而在于“排雷”之后制度的完善。從技術層面而言,近年來,國有商業(yè)銀行在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上也做了相當多的努力,比如嚴格審貸管理,縮減分支機構,嚴密的貸款負責制等等,但這些努力并沒能有效地堵住許多問題貸款漏洞。 國有商業(yè)銀行問題貸款所造成的原因很復雜,一方面與其內部管理控制上的漏洞相關,一方面與這些銀行在市場中的尷尬角色有關。國有商業(yè)銀行不斷地完善它作為企業(yè)的獨立形象,但其形象邊界始終不是很清晰的,說是企業(yè),它們有行政級別;說是行政機關,它們又要追求利潤最大化;說是行業(yè)直管,它們又和地方上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模糊狀態(tài)正是滋生問題貸款的溫床。 如此尷尬的角色定位注定將銀行改革與政府改革聯(lián)系在一起,對地方經濟的考核機制,地方官員的選拔機制等等,這些看似不相干的政治體制改革,事實上都在影響著銀行改革的步伐。 就拿眼前的例子來說,今年1至6月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增長速度過快,業(yè)界人士擔憂其中隱藏金融風險。風險來自何方?來自各地對GDP不切實際的追求,來自盲目的城市化指標———從數據分析來看,正是“公共投資增速不減,類似鋼鐵等工業(yè)投資增幅繼續(xù)回升,房地產行業(yè)仍然紅火,加上出口拉動外貿增長等,這些因素使得貸款增長幅度較大。” 盲目地上項目,而在項目經營上又缺乏相應的決策責任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其結果就是將銀行深度套牢。前不久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報告中,公布了對18個重點機場和38個支線機場建設管理情況的審計結果。 結果表明,大部分機場虧損嚴重,經營困難。已竣工投產的重點機場中有9個虧損,累計虧損額為14.46億元。38個支線機場中有37個虧損,2000至2001年度虧損額為15.27億元。這些機場大多布局不合理,建設規(guī)模和標準脫離實際,過度超前。 眼下,據說全國各地正蓬蓬勃勃地搶著上馬地鐵項目,在建或準備上馬的地鐵項目已超過20個,總投資額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還有些地方,為了實現城市的迅速擴張和GDP的高速增長,不顧實際,盲目上基建項目,鼓勵房地產開發(fā)。這些地鐵“泡沫”、房地產“泡沫”最終表現為問題貸款。從這個角度上而言,銀行要“排雷”,GDP也要“打假”,內部控制體系與外部運行環(huán)境同時改革,才是銀行改革的最佳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