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放貸款以稀釋不良資產 貨幣政策難敵假賬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0日 13:11 《財經時報》 | |||
國有商業銀行要想創造迅速降低不良貸款率的“奇跡”其實不難,方法也很簡單,無外乎兩個字——“造假”,而且屢試不爽 本報記者 張小彩 去年前三個季度還在惜貸、慎貸的國有商業銀行,從四季度開始突然變得豪放了起來 目前,一些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額已經遠遠超過了全年貸款目標。而按照規律,放款高峰一般出現于第四季度。專家預計,如果這種勢頭不減,2003全年貸款增幅可能達到30%。 最值得注意的是基礎建設貸款和票據融資兩個項目。基本建設貸款今年上半年增加290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396億元,同比多增加2582億元。 特殊的比拼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的主持下,陳道富等專家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率下降10個百分點,將導致信貸增長14個百分點。” 而一個“巧合”的現象是,近日,有三家國有商業銀行對外公布:上半年不良貸款率降低的幅度明顯——建設銀行2.99%、中國銀行3.33%、工商銀行3.5%。這已接近銀監會對國有商業銀行下達的全年3%~4%的指標。 《財經時報》并了解到,目前,這三大國有商業銀行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比拼”:看誰的綜合改革上市方案首獲國務院批準。而要贏得這場“比賽”,一個重要指標是不良貸款率降到一定水平。 這顯然會加大銀行貸款的沖動。符合邏輯的分析是:做大貸款規模的分母,可以相對降低不良貸款率。上半年,有的銀行的票據貼現量已達到全部貸款的1/3;在一些地區,半年期票據貼現的利率低到2%——其實,商業銀行的平均籌資成本在2%以上,票據貼現還要交納5%左右的營業稅,因此,當貼現率低到2%時,商業銀行根本無錢可賺。 但是,這項業務依然紅火。一位國有商業銀行負責票據業務的人士直言:即使不賺錢,也可以通過票據貼現業務擴大貸款額,并完成收息指標。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甚至提出“今年要打好不良貸款攻堅戰”的口號,把降低不良貸款作為內部考核的重要指標,并和員工利益掛鉤。一位基層管理人員透露,很多分支機構都在做一種“賬面游戲”。比如,用發放新貸款的辦法幫助企業還本付息,同時把不良貸款轉變為新的貸款。一些個人消費貸款也涉及銀行和企業的合謀造假,為了降低不良貸款,銀行以發放假個人貸款的方式,還掉企業原來的欠款。 造假成本很低 “辦法還有很多。不這么做不行,否則職工的工資獎金要受影響。”這位國有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財經時報》。 至于為什么不通過法律訴訟的方式解決一些收款問題,這位基層干部說:“法律訴訟非常麻煩,一個案子可能要耗費半年到一年,成本極高。” 同時,新的不良貸款在新的信貸制度中繼續孕育。一位國有銀行支行長私下透露:“你不知道我們有多難!上級銀行審貸委員會成員介紹來的客戶,我們不能得罪,因為超過權限的貸款審批要交由他們審批;你得罪了哪一個,他都可能在你正常的貸款審查中給你‘穿小鞋’,讓你無法完成貸款指標。” 在去年一次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研討會上,一位金融專家曾尖銳地指出:“如果想在賬面上降低不良貸款,有很多很容易的辦法,尤其是銀行實行五級分類以后。如果國有商業銀行不解決制度問題而匆匆上市,這種改革很可能演變為政府主導的對股民的欺詐行為。” 按照五級分類標準,建設銀行今年6月中旬不良貸款率已經降到12.91%;中國銀行6月末達到19.16%;中國工商銀行22%。建設銀行還表示,在明年年底前將不良貸款率下降到10%以內,這簡直就是“世界奇跡”。采訪中有專家指出,國有商業銀行要想創造這樣的“奇跡”其實不難,方法也很簡單,無外乎兩個字——“造假”。 基建貸款之患 一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人員告訴《財經時報》,最值得擔心的是基本建設貸款。因為無法肯定這些貸款“是否和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有關”。 記者月前曾到寧波采訪,獲知當地2003年將有10個100億元的大工程。市政府為了鼓勵銀行放款,還采取了獎勵措施。據說,去年寧波市政府用400萬元的獎金換來了銀行增加貸款400億元。 長期以來,很多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非常愿意把貸款發放給有政府擔保的長期項目上。上海一家銀行的高級客戶經理告訴《財經時報》,現在有一種現象:只要是政府項目,不管是不是賺錢,所有銀行都趨之若鶩。 例如城市地鐵項目。國際經驗證明,除了日本東京地鐵和香港地鐵以特殊模式還在賺錢,其他幾乎所有的地鐵項目都是賠錢的。銀行不是不了解這些事實,但還是爭相貸款,打得不亦樂乎。 在上海,有關專家計算,磁懸浮項目即使24小時都有列車在運轉,每趟車都客滿,也很難做到保本運營。但這并不妨礙銀行爭放貸款。據說,在滬銀行為了競爭一些政府項目,甚至發明了所謂“軟貸款”,即投入期不收利息的貸款,以增強競爭力。 銀行人士分析,這樣可以把貸款額做大,期限可以很長,短期內不會出現不良貸款;即使出現不良貸款,也很難說是信貸人員的責任。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貨幣政策處程建勝處長也分析說: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理人的經營目標實際上依然是“多元化的”,很容易受到政府擴張沖動的影響。 “醉漢銀行” 許多專家均提出了共識:商業銀行行為的畸形,已經對宏觀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構成了強大的干擾。 比如,中國的利率還沒放開;即使放開,國有商業銀行對利率變化會反應敏感嗎?上半年商業票據就是例證。出于畸形目的、無度的競爭,貼現市場利率同時扭曲,但銀行并不十分在意,因為他們要完成貸款指標;對企業來講,融資從貸款轉向票據貼現,是因為票據融資成本更低。 有些銀行的票據業務已經占到全部貸款量的1/3,有些商業銀行仍在用更高成本獲取存款。某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出的價碼是,拉到1億元一年期存款,給客戶經理10萬元的費用。 在提及此事的原因時,一位股份制銀行支行的副行長十分痛苦:“大銀行的資金寬裕得很,奪到我們的市場易如反掌。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頭寸抗擊他們,自然將一敗涂地。所以,在貸款的競爭中,大銀行給客戶的條件我們也得給,畢竟中國的銀行業總體還得靠貸款量生存。” 對此,程建勝指出:“貨幣政策畢竟是一種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調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方法,而非行政命令。其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市場主體的充分理性,行為方式有規律可循,可以預期。但是,中國的現實是:走在周小川(央行行長)、戴根有(央行貨幣政策司長)面前的商業銀行,好像一群隨機游走的醉漢,很難想象貨幣政策會有效、會不出錯,能夠像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