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則的游戲--西安一特大金融票據詐騙案始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9日 15:03 法制日報 | |||||
本報記者 臺建林 2001年7月,中國建設銀行的一個基層支行,原西安市北大街支行成建制消失。這是中國金融史上一個罕見的事件。惡濁的信譽,斷裂的資金鏈,已使它的消失成為一種必然。 2003年6月3日,新華社發出通稿,公布了相關案件的開庭消息。消息披露:原中國建設銀行西安北大街支行行長、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周利民和該行會計、信貸內勤劉怡冰,與社會上一些人相互勾結,偽造金融憑證詐騙儲戶近五億元,給國家和個人造成損失近二億元!巨大的涉案數額,嚴重的案情,震驚了社會方方面面。 游戲,在狂妄和貪婪中展開 199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周利民就任西安市建行北郊支行自強西路辦事處主任。“志向遠大”的他自上任起,就開始憧憬無限前程。周利民很快發現,存款量是衡量政績的一項重要指標。而自己所在地區儲戶結構很差,存款量要上去很難。如何是好?周利民和時任該辦事處信貸內勤的劉怡冰苦苦思索,竟想出了一個“妙招”:高息攬存———用其中一部分充“政績”,更大一部分控制在自己手中,再以更高的利息貸出去賺取息差。這樣算來,不僅資金平衡,還能賺取利潤。于是,這兩人在狂妄和貪婪中開始了自設的游戲。 1996年2月,周利民、劉怡冰的第一筆“生意”來了:經人介紹,他們高息攬存來陜西某工貿公司500萬元,用假存單辦了手續,當下就有人愿付百分之三十的高息拿出去使用。第一次出手就弄了個滿堂彩,兩人由此一發而不可收。 緊接著,他們從某保險公司相繼用假存單弄來590萬元控制在手里,又高息“貸”給某公司使用。據統計,從1996年2月到1998年10月,他倆用虛假金融憑證共騙取儲戶資金2.13億元。 如此巨大的資金流動,使周利民撈足了政治資本。自強西路辦事處的存款量翻了十幾番,在不明真相的上級眼里,周利民成了經營強人,鮮花和榮譽很快堆砌在這個年輕人身上。 除去填充存款量,更多“體外循環”來的資金,被周利民和劉怡冰拿去供關系戶使用和自己揮霍。賭場上,周利民一輸幾百萬,眼都不眨一下;離婚了,他給前妻一給就是五十萬,讓她開公司“糊口”;為給現任妻子獻媚,他送上一輛富康車,又甩出一百萬元“零花錢”。而劉怡冰更是招搖,在五星級賓館長期包房,出入有自購的凌志車代步。 程序,在資金斷鏈中“死機” 周利民、劉怡冰倆人的游戲,如同沙灘上蓋樓,一觸即塌。1998年11月后,自強西路辦事處先后變更為北大街辦事處、升格為支行,周利民仕途平坦,仍是負責人;劉怡冰則是他的鐵搭擋。但是,驚險紛呈的場景開場出現了。原來,高息放出去的錢不僅利潤回不來,連老本都不見了。迫不得已,兩個難兄妹為避免罪行敗露只好拆東墻補西墻。 1999年12月,周、劉用假存款詐騙某石化廠100萬元補洞。 2000年2月,又用假存款證明書詐騙某石油指揮部200萬元補洞。 2000年3月,再故伎重演,詐騙某保險公司2000萬元補洞。 然而,一旦事發,如何脫身?兩人開始謀劃隱遁之策。周利民花大價錢辦了香港身份,劉怡冰則用重金買來玻利維亞護照。 命懸一線的驚狐,隨時準備遠走高飛。 法網,在海天間布下 2000年10月20日上午,西安建行北大街支行派員到西安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報案稱:該行領導周利民和職工劉怡冰在辦理陜西秦展貿易有限公司2000萬元承兌業務中有偽造印鑒進行詐騙的重大嫌疑,事情敗露后兩人已不知去向。 金融巨騙豈能逃之夭夭!一張法網迅速張開。經過將近一年的艱苦偵查,公安人員得知兩人分別隱匿蟄伏于香港和印尼。 目標鎖定,緝捕行動頃刻展開…… 2001年7月,化名黃志偉的周利民在香港落網。 同年8月18日,在這個傳說中很吉祥的日子里,劉怡冰被從印尼首都雅加達押送回國。 2003年夏,漫漫兩年之后,此案才得以審判。不過,對金融騙子的惡行既已開審,離他們受到懲處的日子還會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