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本對經濟控制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呈七特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5日 11:03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7月15日電 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消息,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共包括了510.7萬個法人單位,其中,302.6萬個企業法人單位覆蓋了中國所有產業,詳細地反映了截止2001年底國家資本對經濟的控制狀況。 對普查數據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國家資本對經濟的控制方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歸納起來,有以下七個特征: (一)全部企業法人單位中的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已不到15 %在全國302.6萬多企業法人單位中,國有絕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單位數只有42.78萬家,僅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數的15%左右。與80年代初相比,雖然單位數所占比例明顯下降,但國有控股企業卻相當于1980年全國工業中國營與集體企業的總數。這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結果。 進一步分析表明,國有絕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單位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數的比例超過20%的省份,幾乎全是西部省份與東北國有經濟集中的省份。其中,西藏高達54%,青海、貴州與湖北三省則超過了29%。這說明,越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或外資進入較少的地區,國有控制方式的轉換也就越慢。相反,東部沿海地區,由于民營資本或外資進入較快,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法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比例已迅速下降,該比例在10%或10%以下的省份依次是:浙江(6%)、江蘇(8.68%)、上海(9.7%)、北京(10.11%)與廣東(10.4%)。上海與北京之所以能迅速改變原來國有經濟占絕對優勢的現狀,就說明原有的國有經濟基礎并非決定國有經濟調控方式變換的主要原因,而一個地方能否迅速對民營資本與外資開放,才是國有經濟調控方式轉變的根本契機。 (二)目前國家資本的控制方式仍以絕對控股為主 到2001年底,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單位共達3.1萬家,與國有絕對控股的單位數(42.78萬家)相比,前者只及后者的7.25%左右。在全部企業法人單位中,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單位僅占1%。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江蘇與廣東等民營資本與外資進入較快的省份,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單位在全部企業法人單位中所占比例也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數的1/5到2/3,這說明改制較快的省份并非通過國有相對控股的方式來實現。相反,甘肅、西藏、新疆、貴州那些邊遠省份,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數的相對比例卻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比例。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單位數量較小,這說明絕對控股是國家資本調控的主要方式,相對控股目前仍是國家資本實現調控的補充方式。 (三)在企業實收資本的構成中,公有(國家+集體)資本仍占絕對優勢 在2001年底的全部企業實收資本中,國家資本占44.29%,集體資本占8.77%。二者相加,公有資本占企業全部實收資本的比重高達53.06%。這表明,以國家資本為主體的公有資本仍把握著對社會資產的絕對控制權。 分地區看,國家資本在資產中控制權的程度卻存著巨大差異。國家資本比重最高的五個省區仍在西部與東北,它們依次是青海(71%)、西藏(67.54%)、新疆(66.23%)、貴州(65.07%)與黑龍江(62.68%)。而國家資本占資本比例最低的五個省份則全分布在沿海,由低到高依次為福建(26.44%)、浙江(26.82%)、廣東(28.82%)、江蘇(30.61%)與上海(35.78%)。 集體資本由于在市場轉型中發生了分化,從全國來看,集體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已經低于個人資本占實收資本的比率。表1顯示,集體資本占實收資本的比例為8.77%,而個人資本占實收資本的比率已達12.77%。集體資本占實收資本比例較高的省份依次為:山東(13.08%)、河南(12.95%)、江蘇(12.87%)、四川(11.54%)與山西(11.14%),但在這五個集體資本占實收資本比率較高的省份里,個人資本在企業實收資本中的比率也高于集體資本所占的比率。 (四)企業法人資本中的國家資本對社會資本的調控作用不可小視 在企業全部實收資本里,企業法人資本所占的比例在全國已達20.84%。由于“企業法人資本”是指“其他企業法人單位投入本企業的資本”,而國家資本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實收資本平均達44.29%,進一步分析,那么國家資本通過“企業法人資本”這一中間環節實質上還占有大約9.16%的全部資本。這樣,絕對控股的國家資本,相對控股的國家資本,加上通過“企業法人資本”而間接掌握的資本這三項合計起來,國家資本在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資本中占有比例高達53.45%以上。這一事實說明企業法人資本中的國家資本對社會資本的調控作用不可小視,因此,國家資本對經濟的控制權是相當穩固的。 (五)在企業實收資本中,國有絕對控股與相對控股企業資本之和,仍達56.27 %上面所述的第三和第四個特征是就實收資本的來源而言的,而如果我們把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分為三個子集,即國有絕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和其他企業法人。如果我們將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也按這一規則劃分為三個子集,則在資本結構中,國有絕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占所有企業法人的比率達52.81%,國有相對控股的企業法人占3.46%,二者之和的比例達到56.27%。 同時,幾乎每個省、市、區,國家絕對控股企業的資本對全部資本的比率,都是高于“國家資本/實收資本”的比率的,這意味著,如果考慮到國家通過絕對控股,將其他經濟成份的資本置于自己的調控之下,這會增強國家資本對全社會資本的調控能力。就全國來說,這種放大幅度為8%。 (六)國家資本已經顯著地進行了戰略性調整與轉移 截止2001年底,按產業劃分,國家資本在企業法人的實收資本中的比率差異很大。在壟斷性強的產業,國家資本仍占有絕對的優勢。其中,在地質勘查與水利管理業,國家資本占實收資本的比率達78%之上,其次為金融保險業,這一比率達74.85%,以下依次為交通運輸、倉儲與電信業(70.91%)、采掘業(70.59%)、衛生、體育與社會福利業(65.45%)、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59.93%)、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7.08%)。顯而易見,在這些非競爭性的產業或自然壟斷產業里,國家資本在全部資本中的比率仍在60%至70%左右。 然而,在非壟斷的競爭性產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國家資本在企業實收資本中的比重已占1/3左右。其中,房地產業中國家資本的比率最低,為21.88%;其次是制造業,國家資本的比率為28.29%;下面依次為社會服務業(31.32%),批發與零售貿易、餐飲業(32.93%)、建筑業(36.74%),農、林、牧、漁業(37.08%)、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40.85%)。 到目前為止,就資本結構而言,國家資本在非壟斷的產業已經不占優勢,大量的非國有資本已經進入且成了主要成份。隨著電力改革、電信改革與城市公用事業等領域的改革深入以及金融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與科技體制的改革,這些相關產業中國家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率還會繼續下降。 (七)國有控股企業的資本在大部分大類產業中仍保持著控制力 我們將各個產業中的全部資本分為三個子類:國有絕對控股企業的資本、國有相對控股企業的資本和其它企業的資本。表3給出了分行業的國有絕對控股企業資本、國有相對控股企業的資本和前兩者占所有企業資本的三個比率的現狀描述。我們發現,在所有產業的全部實收資本中,國有絕對控股企業的資本平均占到52.81%,國有相對控股企業的資本只占3.46%,兩者相加,國有控股企業的資本占全部產業資本的平均比率達56.27%。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