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市場步入“戰國時代” 央行高層改革心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3日 10:51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王延春 劉明娟北京 上海報道 “票據市場競爭中的一些問題已經引起了央行領導的重視,央行可能會抽一些人力投入到票據市場的調研中,并醞釀出臺相關的法規,以便票據市場在規范中發展。”央行參事、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秦池江告訴本報記者。 央行貨幣政策司戴根有司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995年出臺的《票據法》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完善法律環境的基礎上,票據市場可以為貨幣市場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票據法》總則中強調的是交易結算功能,需要增加融資性功能;并建立票據評級體系和票據中介機構。”據央行統計,票據貼現余額去年上半年是813億元,今年上半年則達到3392億元,多增了3倍。目前總余額已達9559億元。 秦池江告訴記者:“票據業務發展至今,有兩個當務之急,一是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理論受到考驗,繁雜的程序急需簡化,另外,應該給融資性票據合法地位,并出臺詳細的交易規則。” 票據市場的“戰國時代” “這是一個類似于冰箱、彩電,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浙江臺州市某國有大銀行票據中心的一位人士這樣描述現時的票據市場,“為了爭奪大客戶,銀行像商販一樣練就了砍價的功夫,有時不惜血本。”2002年,國內票據市場中商業匯票的年度簽發量達16139億元,貼現量為23073億元,其交易額占貨幣市場的三分之一強。票據業務已成為各大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競爭焦點。票據市場正步入戰國時代。 其實,早在1999年,央行出臺了多項鼓勵票據市場發展的措施:將再貼現利率由3.96%降到2.16%、票據貼現余額不再納入商業銀行存貸比考核。2001年9月11日前,貼現利率為4.2%~4.8%之間,與再貼現的利差達到2%~2.6%。“當時,國債回購、銀行間拆借、再貼現幾個市場的利差有30-50個基點,中小銀行拆借靈活,在幾個市場‘空轉一圈’就賺回了超額利潤。”工行資金營運部總經理徐志宏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各個金融機構紛紛擠進票據市場。從1996年起,全國票據貼現業務總量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工行抓住這一商機撈到了票據業務的“一桶金”。徐志宏表示,“工行2000年11月成立了票據營業部,成立2個月,就賺了1個億”。 2001年9月11日,央行將再貼現率由2.16%調高至2.97%,使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獲利空間進一步變小,加劇了市場競爭,從而導致貼現與轉貼現利率一降再降。于是,銀行間展開了爭奪市場的“尖鋒對決”。國有大銀行憑借資金和規模優勢發力。繼工行之后,中行、建行先后成立了“票據中心”、“票據專營窗口”等,在資金投入、人員配置和機構設置上都下了大功夫。“原來四大國有在票據市場的份額估計只在30%左右,而到了2002年,已經占到了50%以上。”工行票據營業部的一位人士說。徐志宏說,大銀行競爭票據業務,也不單純是為了贏利,票據業務對改善銀行資產結構、降低資產風險加速資金周轉作用明顯。 一位國有銀行的人士透露,“四大銀行希望用票據業務為降低不良資產的任務減壓,為上市減壓,用票據業務沖不良,沖資產,做大分母。”而中小銀行則憑借更靈活的經營策略占據了直貼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雖然人民銀行規定貼現利率是在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加點,但是一些小銀行把這個點加成了負點。某銀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票據的貼現利率只相當于貸款利率的50%,所以票據貼現常被銀行當作吸引優質客戶的籌碼,銀行愿意以犧牲票據貼現的利潤來換取吸引存貸的一種優惠。”價格戰硝煙彌漫,銀行又祭起了“產品”和“服務”的大旗。民生銀行的買方付息、廠商一票通業務使其籠絡了一大批優質客戶。中小銀行靈活的機制優勢讓大銀行不敢小覷。 “據我所知,某家北方的城市商業銀行,其票據人員除了公章外,備齊了一套做業務需要的章,一旦知道哪個地方有票,馬上過去,以低利率(高價)把票買進,再給介紹人一點回扣,然后就在當地,把票再轉貼現給當地的銀行,賺個差價。”臺州市某國有銀行的人士說,“有些內地的銀行甚至派一兩個人常駐寧波、廈門這些沿海經濟發達的地方,就在賓館里長包一個房間,專門負責收票。” 秦池江表示,目前激烈的競爭主要是因為各商業銀行票據交易品種比較單一,一般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主,業務競爭普遍以利率作為手段。銀行在同一經營層面上激烈競爭。而改變這種狀況,只有豐富票據種類,擴充票據數量,加快產品創新。同時,他說,“金融機構都殺價搶大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則不關心。其實,大銀行做大銀行的批發等大宗業務,而地方信用社等小銀行則做好本地本鄉的零售業務,不要都擠到大城市競爭。” 無紙化之夢 2003年6月30日,“中國票據”網正式推出,并作為全國統一服務平臺開始運作。網站將向金融機構提供票據轉貼現和票據回購的報價、查詢、在線業務洽談,以及查詢票據市場有關信息。“中國票據”網推出當天就有126家金融機構登錄查詢公開報價、洽談業務,有20家金融機構發送了44筆公開報價,報價金額累計197.85億元。工行資金營運部總經理徐志宏說,“中國票據”網為將來無紙化交易邁出了第一步。票據市場的價格更透明,信息更對稱。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資金業務處處長安京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中國票據”網還只是一個信息系統而不是交易系統。“要真正解決跨行交易平臺,必先解決實物交易。即跨行交易的“無紙化”意味著票據交易部分和實物脫鉤。然而,目前看來,很難脫鉤。盡管近年來建議很多,但央行一直很謹慎,因為配套的法律環境、信用機制、風險防范體系還不健全。”然而,“中國票據”網畢竟預示著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服務平臺浮出了水面。 秦池江說,現在票據市場條塊分割,各銀行自成體系。給票據詐騙留下了可鉆的空子。銀行間互不通氣,出現了各種假票、“克隆”票、變造票。在工行辦理貼現,農行不知道,一張票據變幾張,到不同的銀行貼現,銀行無處查詢。票據在各地區銀行間流動,必然需要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網絡。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戴根有指出,“中國票據網”的推出,是票據市場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礎上,將逐步實現票據發行、保管、登記、交易和清算系統的現代化,這需要進一步在廣泛調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具體方案,穩步推進。據悉,上海提出建成全國票據中心的目標得到了央行的支持,計劃在3至5年時間內建立上海票據交易所,推動在上海建立全國性票據市場。 監管之難 2003年4月21日,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下發了一份《關于進一步規范發展轄區商業匯票業務的通知》,通知中有十條,對票據業務中一些行為進行限制。上海、浙江銀行界人士對此頗多“想法”。“上海分行、廣州分行管得比較嚴,而山東、河南等地則相對較松。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規則。”某國有銀行票據營業部的人士評價。臺州市某國有銀行一位人士抱怨道,“我們浙江靠著江蘇,江蘇是屬于央行南京分行管的,管的尺度就沒有這么嚴,覺得大家是在不公平競爭。”據了解,就央行對票據“真實貿易背景”的審查要求,銀行做到什么程度,各地要求不一。對“貼現利率不能低于央行再貼現率”的規定,各地監管態度也不一樣。“有的默認,有的不折不扣。結果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秦池江說,“票據市場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導致監管區域性。沒有統一的交易規則。”央行上海分行的一位人士表示,“人民銀行規定不能有融資性票據、貼現利率不能低于央行再貼現率的規定,有時我們在執行中也有些力不從心。”對于市場呼聲頗高的融資性票據,央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表示,上海分行也在往上呼吁進行商業本票的試點,上海打算先在一些信用度較好的企業試點商業本票,解決企業短期融資的需求。似乎,票據業務發展中暴露的一些矛盾已經使偏重于支付工具的《票據法》修改擺上了議事日程。 曾四次向人大提交議案要求修改《票據法》的秦池江說,我國以“真實貿易為背景”的票據理論基礎國外已經淘汰,國外大約1/3是融資性票據,不一定有真實交易而是靠信譽來融資。商品流通和票據的流通是脫節的,只要各種要素具備,就要無條件付款。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信實業銀行一筆2000萬的票據業務要求提供的附件達500頁,復印機都湯手;上海工行票據營業部一天200多筆業務,形成的附件每天一柜子。 工行資金營運部總經理徐志宏說,95年的《票據法》對流通、轉讓過程規定繁雜,現在銀行對風險的認識水平和防范能力已經提高,《票據法》應該在操作上簡化程序。“銀行不強調信用,而是機械執行《票據法》的規定,比如《票據法》規定要蓋財務專用章,但一些煤炭企業用的是“財務專章”,沒有“用”字,就壓票、拒付。”中行的安京田處長也深有感觸地說。戴根有司長表示,中國票據市場發展的初始階段強調“真實貿易背景”是正確的。但是票據市場快速發展中,提出了新的問題,即相當一部分不“真實”即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真實”和“不真實”在票據管理上應該有不同的標準,但現在的最大風險是在“真實”的幌子下,進行“不真實”的票據業務,而市場對之又沒有信用評級,最容易出現信用風險。 業者呼吁盡快修改《票據法》 本報記者王延春北京報道 票據市場的快速發展對《票據法》提出了挑戰。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開展票據承兌、貼現、轉貼現、回購等票據業務的依據主要是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通過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1997年人民銀行頒布的《支付結算辦法》和《票據實施細則等相關法律》等相關法律。然而,經濟的多元化和票據市場的新情況的出現,使這些法律法規與票據市場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法律真空。因此,一些金融機構和專家呼吁修改完善《票據法》。 記者近日就此問題采訪了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戴根有和央行參事、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秦池江。 記者:《票據法》已經執行了近10年,是否已無法涵蓋票據業務的新情況? 戴根有:《票據法》應該根據現在發展的新變化,進行補充和完善。現行的《票據法》更多地強調結算功能,而現實是票據的融資功能需求很大。秦池江:95年頒布的《票據法》是以真實票據理論為基礎,已經不適應發展趨勢。比如,對票據概念的定義和對票據種類的界定過于狹窄;對票據交易和形式描述過于籠統等。我建議盡快修改《票據法》,并制定《票據交易法》,制定出一套詳細的交易規則,比如信用記錄、追訴、轉貼現責權劃分、定價控制、風險處理等。現在,監管、法規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需要。 記者:如何看票據業務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戴根有:依據<票據法>,最近幾年對于票據市場的發展,央行的指導思想是一方面推動發展,一方面注重防范風險。總體思路概括起來是5句話:一是什么票?以真實貿易為基礎的票據;二是誰承兌?在銀行承兌的基礎上鼓勵商業承兌;三是如何貼現?從商業銀行專營票據窗口開始做起,逐步發展專營機構;四是如何再貼現?主要依靠人民銀行的中心城市分行;五是關于票據市場的中介機構,在發展中逐步提出。最近幾年票據市場發展迅速、總體穩定,實踐證明上述總體思路是正確的。 但是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和票據市場形勢的變化,需要增添新的內容。目前票據市場的主要問題是,個別市場參與者違規經營、票據市場工具單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大量無真實貿易背景、實際是融資性票據,由于沒有法律規范和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票據市場潛伏一定的風險。其中法律真空是一個問題,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于發展需要也是一個問題。一方面,票據從簽發、承兌、背書轉讓,到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還是手工操作。實物票的風險防范始終是一個難題。票據市場仍停留在實物票階段,缺乏統一的登記保管和交易清算體系,影響了票據的跨地區、跨系統轉移,影響了全國統一票據市場的形成。秦池江:票據市場還是條塊分割,各家銀行自成體系,給假票、“克隆票”等票據詐騙留下鉆空子的機會。建立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和交易網絡非常重要。 記者:票據市場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什么作用? 戴根有:貨幣市場是傳導貨幣政策最直接、最快捷的渠道,票據市場是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票據市場為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操作提供了平臺,豐富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有利于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通過對再貼現票據種類的選擇,調整再貼現資金流向,促進信貸結構調整。2001年調高再貼現利率后,再貼現余額下降很快,2年再貼現累計收回了1200多億元,收回了99.8%,現在余額僅4億多元。再貼現工具運用有很大的空間。 記者:票據“無紙化”的進程如何推進? 戴根有:票據的無紙化是世界趨勢,這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實物票據不利于防范風險。根據近幾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穩健發展的經驗,票據市場也只有走無紙化的道路才可能有效防范風險。中國票據網的開通,為實現票據的無紙化交易平臺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